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深受中国的影响,无论是他的成名作《且听风吟》,抑或是第一部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涵盖了大量的中国因素。村上的创作原点在于他的父辈侵华战争的体验。他为了探索自身的孤独与失落的根源,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鲁迅文学的理论,从而奠定了村上文学的基调和风格。如果不提及中国,村上文学将无从谈起,即中国是村上文学的创作原点。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之于文坛,乃至整个日本都是个不同凡响、不可或缺的存在,他的存在弥补了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缺口.短短数十年间,村上的作品便风行东瀛列岛,并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村上春树现象".各国各界的"村上迷"都积极地活跃在研究村上的行业之中,村上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去中国的小船>的感情基调--对中国的愧疚,及对日本的忧心,正是村上特殊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3.
《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重要的转型之作,也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作品中除了无处不在的"暴力"元素,还有许多中国元素。本论文通过对"暴力"和中国元素较为集中的第一部第12章第13章和第三部第28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前者所述的"暴力"更加接近人性中的丑恶,而后者故事中的"暴力"反映出了来自国家利益的伤害。同时暴力叙事也显示出村上春树作为作家直面近代战争的良知和勇气,但其描写的中国元素并没有对"暴力"本质产生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4.
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充斥着战争和暴力描写,在提倡"以人为本"教育的今天,这些教材选篇所给予学生的多为负能量。教材编者应明确当代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语文教材应教给孩子的是他最该懂得的知识,而充满血腥和暴力的课文会戕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所以,必须让这些体现战争和暴力的课文远离小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5.
村上春树在许多作品中都描写过战争,也在很多场合下发表过公开言论,表示对于战争的看法。我们既要承认村上良好的认罪态度,也应该看到受到民族主义的限制,村上在战争问题上,尤其是对于"受害者"这一群体及战争责任和战争遗留问题等的暧昧态度。  相似文献   

6.
孤独与死亡始终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而且还十分巧妙地创作出许多不容忽略的场景意象。森林深处、荒郊野外的"深井"便是其中之一。它象征着村上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然而,何止村上春树本人,在当今这个充满暴力和孤独的世界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何尝不是背负着这样一口"深井"呢?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储劲松 《成才之路》2011,(16):99-I0016
狂欢的城市是一座巨大的垃圾场,充斥着腐败、糜烂、暧昧、血腥、丑恶和暴力;城市里的人,内心被焦虑、迷乱、灰暗、欲望、毒品、空洞和寂寞咬噬并吞没。村上龙的小说《战争在海对岸开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2月),如同一个晦涩的寓言,把现代都市富丽奢华这张皮下的虚妄堕落,愤懑无情地揭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和平具有普世价值。教育是通向和平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和平的主题并不彰显,教育与战争之间的隐性结盟还没有引起研究者充分的重视。暴力商业化和暴力娱乐化驱使大众传媒中暴力泛滥。和平教育的核心部分是防止战争和暴力的教育,中国和平教育包括人权教育、发展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的教育等多个主题。倡导和平教育要求改变教育范式,反思和警惕现行学校教育中竞争主导、国家利益主导、人类中心主义主导的范式;从具体实施手段来看,冲突化解教育、性别敏感教育、文化敏感性教育等是学校和平教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未来三部曲"是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也是最能体现他的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库布里克一向保持着思考的兴趣,善于思考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和人类的未来命运。在这三部曲中,他分别从战争、科技和暴力三个方面来表现人性在有规则环境中所受的压制,探讨人类命运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下,近卫文麿出任首相,是以同意军部发动侵华战争为前提的。他对内阁各大臣特别是外务大臣、陆军大臣、大藏大臣的遴选,着重于如何发动侵华战争。事变爆发后,他几度企图诱降国民政府,使华北"特殊化"。全面侵华战争发动后,他宣称为了建设基于"国际正义"的"真和平"和远东"新秩序","日本唯一的目的是把中国击至屈膝!"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美国重要的作家海明威的生活和创作与暴力、战争与死亡有着不解之缘,对于战争和死亡的深刻体验,促使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对死亡加以思考,并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摆脱死亡的智慧上升到对死亡的伦理的、哲学的探求,形成了他文学独特的死亡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华是中国文坛八十年代先锋派作家群中非常出色的一位,在他转型期前的作品中,他对暴力的叙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尝试着重从暴力与仪式、暴力与历史、暴力与刑罚、暴力与死亡、暴力与权力机制间关系五个方面对余华转型期前作品中的暴力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余华对于暴力的描写可以说已经到了一种偏执的迷恋地步。在他与张清华对谈中,余华说出了另一个促使他偏执于暴力书写的内在驱动力——"骨子里的喜欢"。他说:"从理性来讲,我不认同写暴力,但在写作时我又非常振奋,《兄弟》下部也是这种情况,可能这是一种矛盾,知道它不好,但骨子里又喜欢。"  相似文献   

16.
林登·约翰逊上台之后,面对日益严峻的越南问题,他选择了将战争升级。"横滚"计划、"滚雷"计划相继实施,50多万部队陆续被派到越南,使越南战争从一场"秘密战争"变成一场"公开的""美国化"的战争。但约翰逊在对轰炸和部队数量升级的同时,却严格限制战争烈度的升级,并不断与北越接触以寻求和平。原因就在于,他不想承担丢失越南的责任,但又不想放弃他挚爱的"伟大社会",加之对于中国出兵干预和国内媒体的忌惮,导致了他在这场战争中既升级又控制的矛盾政策。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影响较大的伦理思想是生命理论和非暴力抗恶论.生命理论包括生命的基本矛盾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他非常重视艺术的道德价值,而且重视艺术家的道德修养.非暴力抗恶论主要观点: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是任何道德的首要和唯一的基础;战争就是大规模杀人,宣扬正义战争就是为杀人的罪恶辩护;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的不是哪个具体的人,而是社会制度;停止支持各国社会制度的办法是拒绝执行杀人命令;革命暴力无法征服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9.
《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对于"吉哈德"有明确的解释和说明。而对之进行误读和曲解,才会导致"暴力"的观点和做法。文章从《古兰经》的文本解读入手,主要论述了真正的"吉哈德"是奋斗,而不是战争和暴力,更不是恐怖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从战争观、战略理论和战争价值取向三个层面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战争价值理念,即贵和慎战的战争观、全胜不斗的思想战略境界和大一统的价值取向。其和平主义的价值取向与西方崇尚暴力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日益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