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兆辰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2):28-35,58
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了《史学思想史》课程,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同时,也论述了若干近代西方史学思想的重要问题和代表人物。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此多有论列,充分肯定了其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中国的西方史学史这一学科的建设、发展已经历了一百年,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史的二级学科,也成为中国史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回顾这百年的历程,不能不追述李大钊对其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地的开拓者。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学术界影响很大的“史学大家”之一。他在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撰写出版的《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概论。他探讨过西方史学发展史,编了《史学思想史》讲义,提出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新史观”的指导下,“把旧历史一一改作”的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3.
《尚书》是上世帝王的遗书,《尚书》开始用散体形式述史,是中国第一部散体史,首先发端的史学思想是“治国论”,贯穿全书主线的是理政,治国安邦问题。这与西方最早散体史有很大的不同。就史学思想而言,表现史学思想的早熟性,《尚书》以“治国论”开中国史学之端绪,这也是中国史学源流的特色,总览全书,《尚书》总倾向是强调袭旧,不同开来,要人们效尤尧舜禹与汤王,周王,周武王,没有开拓未来的新思维,显现保守性色彩。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最早究竟是由哪些人创立的?现史学界公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然而,不论陈独秀或李大钊皆是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了社会主义理论回国后进行传播的。如果没有昔日的留学经历,亦不会有其后来的建党之举。在“南陈北李”周围,团结着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留学生,他们对引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起了决定性作用,对西方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着深远影响。在所有五四时期留日生中,最早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首推李大钊。1914年至1916年李大钊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  相似文献   

5.
习兰 《小读者》2011,(10):46-46
◇第一次出现马克思的名字:1899年4月在文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上的《大同学》一文中。◇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李大钊从1918年7月起,李大钊写了《德俄革命之比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论著,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关于“历史”与历史记录的明确区分,关于历史学的科学性质和学科体系的精辟论述,对中国史学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建党、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初步构建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建党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建党思想,对于缅怀李大钊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推进全面...  相似文献   

8.
《史学要论》是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其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史学要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旨在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史学史上,《史学要论》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建立了崭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在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中占有独特地位,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9.
何为"历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没有寻到统一的答案。在李大钊《大家小书——史学要论》一书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有关历史定义的概念。其一,"历史"与"历史记录"的区分。其二,历史是一门科学。这两个观点带领着历史迈入了崭新的领域,虽然李大钊的马克思思想没有将中国人领进新的生活,他的史学成就却将历史推进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历程上,陈独秀、李大钊具有开创者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唤醒了一代青年,提出要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与指导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奠基者。"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共建党史上的佳话,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经典论述,以及列宁根据俄国实际发展了的布尔什维克化建党理论,是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李大钊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大力介绍、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社会状况和斗争实际,对经典作家的建党理论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成功地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探究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及其贡献,对于当前和今后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借鉴世界大党、老党的执政经验教训以推进自身建设等,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启示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无论是哲学史界,还是历史学界总是毫无疑问地把李大钊“五四”时期提出的“物心两面的改造”观当作二元论而加以否定。例如,吕希晨和王育民撰写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指出:李大钊“有时还存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残痕,特别是他受了达尔文进化论与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影响,提出了“‘物质与精神两面改造’的二元论观点”;①研究李大钊的专家吕明灼先生在其专著《李大钊思想研究》中也指出:李大钊提出了“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哲学和社会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并成为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和中国社会历史变革过程不可分割地结合着的。 (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部分急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其中,最早在中国思想界鲜明地表示这个崭新立场的人,就是李大钊。1918年7月,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法、俄两国革命作了比较,充分肯定了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继后又陆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俄罗斯革命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俄罗斯的过去和现在》等文章,除介  相似文献   

14.
张悦 《华章》2013,(24)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一个历史事件,在中共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2002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就开宗明义地写着:“最早在中国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相似文献   

15.
在蔡和森思想的众多领域中,史学思想是蔡和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和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如果从蔡和森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在家乡湘乡和省城长沙求学(1895-1918)为史学启蒙阶段;在京准备出国到在欧洲留学(1918-1921)是蔡和森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到完全的唯物史观转变的阶段;归国后从事革命工作(1921-1931)是蔡和森史学思想逐渐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规律,其撰写的《社会进化史》是国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必然趋势的著作;二是,开拓了中共党史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最初阵地,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首次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蔡和森思想的众多领域中,史学思想是蔡和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和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如果从蔡和森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在家乡湘乡和省城长沙求学(1895—1918)为史学启蒙阶段;在京准备出国到在欧洲留学(1918—1921)是蔡和森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到完全的唯物史观转变的阶段;归国后从事革命工作(1921—1931)是蔡和森史学思想逐渐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规律,其撰写的《社会进化史》是国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必然趋势的著作;二是,开拓了中共党史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最初阵地,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首次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必读》2011,(7):8-9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人:李大钊。李大钊于1918。1919年先后发表了《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对促进中国传统史学现代化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史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逻辑理路,他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历史观以及史学与人生、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等作出了精辟论述,强调要以"新"历史观指导史学研究,重视史学的理论基础,把"活历史"放入整个历史进程之中,以"民众"为基础建构"平民"的新历史,最终本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原创性贡献,确立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9.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人:李大钊。李大钊于1918~1919年先后发表了《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于1915年9月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至1920年9月,即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