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戏曲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传统戏曲主要是通过人来扮演角色,包含了舞蹈、文学、武术、音乐等各种元素。传统民族戏曲、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基础,歌剧戏曲化风格也成为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传统戏曲不仅是从音乐风格影响我国民族歌剧,还包括了剧本演绎、演员表演、舞美设计等歌剧整体风格上的戏曲化,这也为我国民族歌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传统戏曲唱腔中的板式、地方唱腔特点以及舞台假定性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探索未来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歌剧是我国音乐文化板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基于我国民族元素与西方歌剧传统的融合进而打造的具有中国独特韵味饱含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运河谣》正是融合了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戏曲、民歌、民俗等创作而出的表现民族气质的中国民族歌剧代表作之一。本文从作品音乐内容、音乐美学的角度对《运河谣》这部作品做简要分析,以期大众能对这部作品带来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民族歌剧艺术是我国艺术工作者在借鉴欧洲歌剧的基础上,融入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化和民族艺术,创作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自从我国进入世界市场之后,我国文化、艺术表演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经过改良的传统戏曲、歌剧层出不穷,为民族歌剧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木兰诗篇》作为第一个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歌剧融合的新型民族歌剧,在我国民族歌剧艺术领域具备里程碑意义.本文将以《木兰诗篇》第三乐章为例从中国歌剧发展、重唱及创作分析、民族歌剧创新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歌剧表演艺术是西方音乐的舶来品。从上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歌剧表演开始被更多的中国音乐创作者所认可,并融合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形成了具有强烈的中国色彩的歌剧表演艺术。本文将就中国歌剧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进行阐述,对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声乐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戏曲为民族声乐提供了大量素材,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发扬,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声乐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最后从唱腔、表演形式、演唱技巧、审美熏陶等角度分析了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增强对民族声乐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歌剧作为中国戏剧艺术中的一种新类别,其发展既受到了西方歌剧的影响,也受到了我国传统音乐以及戏曲的影响,同时也借鉴了现代话剧的精华,因而歌剧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历史内涵、美学追求以及艺术样式。回顾我国歌剧民族化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其创作的目标一直是追随民族文化的融合,而这一目标也是当代歌剧艺术所追求的,本文分析了我国歌剧的发展现状,并且总结出了其具备的民族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戏曲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我国文化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被众多文化熏陶,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艺术学科亦极具民族特性。民族声乐是基于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汲取了西方声乐艺术的优势,并将其演唱技巧合理融入,历经不断创新与完善,已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歌唱艺术形式。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中国传统戏曲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源远流长,其于各自发展中互相借鉴与融合,促使两者共同发展。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并对其相关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越 《时代教育》2010,(7):45-46
中国民族歌剧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其形成、发展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歌剧受西洋歌剧的影响,并在我国戏曲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受到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音乐文化的熏陶,发展中国民族歌剧是广大音乐人不断努力的目标.而怎样演唱好中国民族歌剧选段是每个学习声乐的学生关心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演剧艺术——南戏是我国戏曲艺术的声腔来源。它的生命历程在三次打压下,呈现出不断向上的曲线。其顽强生命力来自它自体内容和形式所具有的民间性和它对外界其他事物的开放状态。民族歌剧是我国一种发展缓慢的现代歌唱演剧艺术,本文通过与南戏在受众与创演者、音调语言来源方面的对比,从民族歌剧自身进行反思,提出了民族歌剧应深入生活,以观众为中心,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抓住时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亮  王东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178-180
新中国成立以后,戏曲音乐创作吸收了民族、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并大量运用了现代西方作曲理论,使现代戏曲音乐创作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戏曲音乐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歌剧诞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声乐条件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演唱风格。从最初天然、淳朴的原生态,逐渐与传统戏曲艺术结合,后期又继续吸收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以及现代通俗唱法等,使民族歌剧艺术逐步走向完善成熟,并走向多元化发展。文章对我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演变过程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笔者个人的一些经验与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声乐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传统的民族声乐主要有:民间歌曲、曲艺说唱、传统戏曲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文化理念以及传承传统的民族声乐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戏曲艺术同歌剧艺术一样是综合艺术,不仅表演形式可以为歌剧所借鉴,同时,还为歌剧走向民族化提供了帮助。民族声乐表演者应该认真学习民族戏曲艺术,努力使声乐艺术同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历程,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演唱技巧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艺术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声乐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与传统戏曲植根于同一民族土壤,在演唱方面与传统戏曲实现了相互借鉴和糅合,促进了二者的共同发展。为此,本文首先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述,并对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戏曲已经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并在这个过程之中形成了大量演唱技巧和艺术形式,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中,其与我国传统戏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演唱技巧方面,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和促进,更好地实现共同发展。本文对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现状、传统戏曲演唱与民族声乐演唱的关系进行概述,重点探讨了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戏曲音乐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瑰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与历史悠久戏曲音乐文化渐行渐远。本文通过阐述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戏曲音乐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利用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观点深入探讨如何将我们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与歌剧这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高度融合和提升,形成独具中国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质的"中国歌剧"。  相似文献   

18.
戏曲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产物之一,地方戏曲是地方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建设和谐校园,也能够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学生对地方戏曲的学习亦有利于戏曲传承。本文分析了地方戏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歌剧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歌剧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的音乐家们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同时,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开始进行大胆尝试。本文从中国歌剧的启蒙开创、曲折发展、突破及进一步发展等几个阶段,揭示中国歌剧发展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认为该剧深受秧歌剧的影响,其创作充分借鉴秧歌剧的形式与内容,着力突出地方戏曲元素和民歌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没有延安秧歌运动创造出的秧歌剧就没有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为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创作开拓出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发展道路,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开辟了新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