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具有独特结构的ZrO2溶胶-凝胶多层薄膜用来吸入蛋白质或酶,并研究了蛋白质的电化学响应.实验结果表明,Mb在ZrO2溶胶-凝胶薄膜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质,这主要归因于ZrO2溶胶-凝胶薄膜有着良好的通透性和多孔性.探讨了肌红蛋白吸入到层层组装薄膜中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溶胶-凝胶+浸渍法两种方法制备了CuO-Ce0.7Zr0.3O2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Raman等表征,考察了催化荆的CO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的CuO/Ce0.7Zr0.3O2催化荆CO氧化活性明显高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O-Ce0.7Zr0.3O2催化剂的性能,CuO-Ce0.7Zr0.3O2催化剂表面CuO分散度高.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L-半胱胺酸存在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固定于硅溶胶-凝胶中的电化学行为,实现了酶的直接电子传递,并且提高了其峰电流的响应,详细研究了影响酶电极制备的多种因素。制备的酶电极对超氧阴离子具有很快的安培响应,测定超氧阴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1-0.8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4.2%(n=8)。该方法综合了自组装和溶胶-凝胶技术的优点,电极制备简单,酶电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型的凝胶材料,超分子凝胶的制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响应性超分子凝胶、氢键组装超分子凝胶、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凝胶、主客体超分子凝胶等凝胶材料.文章主要综述了这几种超分子凝胶的制备策略,并对其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气凝胶的非超临界干燥制备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凝胶一般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和超临界干燥这两个步骤制取。由于超临界干燥所需设备要求较高,控制条件苛刻,制备周期很长,因而大大增加了制备气凝胶的困难。本文提出以非超临界干燥技术来替代超临界干燥过程的方法,阐述实现非超临界干燥制备气凝胶的几种措施,并介绍实施非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SiO2气凝胶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ZnO薄膜的光学性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3层和6层ZnO基底上覆不同层数TiO_2修饰层的透明薄膜,分析TiO_2修饰层对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用不同工艺流程制备了覆TiO_2修饰层的ZnO基透明薄膜,研究非晶化出现的过程。结果表明:所有混合镀膜样品,其结晶性均受到阻碍,所得样品呈现出明显的非晶状态;非晶化的出现会对薄膜的光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非晶化过程发生在样品制备过程中的预处理和退火阶段,其中退火过程中的非晶化更为主要。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钒薄膜,在大气环境及400℃下、对产物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阻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薄膜的形貌、晶态、电学和光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时间明显地影响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钒薄膜的化学结构及光电性能:退火时间过短,薄膜中有机成分不能完全分解、并且结晶度低;退火1h时,薄膜主要成分为V2O5和VO2,此时薄膜电阻低、但光吸收性弱;退火2h以上,薄膜中的主要成分为V2O5,此时薄膜电阻变大、但光吸收性有所加强。研究了退火时间对溶胶-凝胶制备氧化钒薄膜的化学结构及光电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相关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旋涂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ZnO薄膜,在室温下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光致发光谱(PL)等手段分析所得ZnO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当热分解温度为400℃,晶化温度为450℃~650℃时,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的ZnO薄膜样品属六方纤锌矿结构,ZnO薄膜呈现沿各个晶面自由生长的特性;在室温下均有较强的紫外带边发射峰,这表明带间跃迁占了主导地位,与缺陷有关的可见发射带很弱.以上结果说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O薄膜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多层介质高反膜理论设计与光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膜系设计软件Essential Macloed,模拟多孔介质薄膜,用堆积密度的概念模拟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多孔薄膜的折射率;利用反射率增幅分析和膜层制备难度分析来选择理想的膜系设计;通过计算分析了经典四分之一波长膜系的光学特性,为多层高反膜的化学法制备与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oS_2和TiO_2,采用层层自组装制作电容型薄膜湿敏传感器,在11%~97%RH湿度范围内的测试结果表明其灵敏度高达150 270%,而且具有快速响应及恢复特性。采用STM32、结合LabVIEW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以及程序编写,实现了湿度测量和人体呼吸频率的监控,构建了人机界面友好的实验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1.
ZnO是Ⅱ-Ⅵ族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GaN相比,具有宽禁带、激子结合能大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半导体材料.该文对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ZnO薄膜的主要物理制备方法和化学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磁控溅射法、脉冲激光沉积法、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并对几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做出综合研究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ITO薄膜的电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n金属和SnCl4·5H2 O作为原材料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基体上制备了高质量的ITO薄膜 ,并分析了Sn掺杂时、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三种工艺参数对ITO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ITO薄膜的相组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体上制备透明的TiO2薄膜催化剂.采用TG-DTA、XRD、EDX、SEM和AFM等方法对薄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溶胶-凝胶性能稳定,负载1~10次时TiO2的负载量在1.51×10-5g/cm2~11.34×10-5g/cm2范围内,负载5次的薄膜铅笔硬度为4H、附着力为0级,500℃烧结1h后薄膜中的TiO2为锐钛矿结构,细颗粒分布均匀,并呈纳米级大小.  相似文献   

14.
用溶胶-凝胶法获得多孔SiO2载体,浸泡合成法获得不同复合量的PbS/SiO2块材介孔组装体系。研究了复合量、气氛条件及退火及退火温度对其光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吸收边附复合量和退火温度改变移动,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TiO:多孔薄膜,主要研究了pH值、模板剂以及乙醇添加量对溶胶和多孔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胶一凝胶制备过程中,pH一3时和以聚乙二醇~1000为模板剂可得到稳定的溶胶,且n(PEO-1000)/n(Ti)为0.050时所得到的溶胶颗粒最小,团聚最轻,由其可制备出结构均一性好、无开裂的多孔膜;n(CH3CH2OH)/n(Ti)为24:1时,溶胶可在玻璃基体上形成完整的膜,烧结过程中随着聚乙二醇分解的CO2和H2O的逸出形成了许多微孔,得到完整的有序多孔TiO2薄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感光性溶胶凝胶技术制备薄膜微图的意义,然后介绍了制备原理,对性能进行分析,最后就其应用进行展望并总结。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使用椭偏仪测定薄膜的光学常数的原理,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薄膜,借助椭偏仪测量了薄膜的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氧化锌是一种宽禁带的半导体材料,它在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等各种光电子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O溶胶,再甩膜在石英基片上,最后经微波加热而获得ZnO薄膜.分别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和荧光谱仪研究不同厚度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薄膜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的生长模式由层状生长向岛状生长转变;所有薄膜在可见光范国内的透射率都超过65%;样品发光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固体材料制备方法,已引起众多领域重视.简述了溶胶-凝胶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溶胶-凝胶技术的分类、原料以及无机盐和金属醇盐的水解反应机理,并概括了该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溶胶凝胶技术在耐烧蚀陶瓷纤维、高温超导纤维、铁电压电纤维、磁性纤维等氧化物纤维制备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溶胶-凝胶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V2O5光电薄膜的溶胶——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V2O5为原料,苯甲醇,异丁醇为溶剂,采用溶胶0-凝胶(Sol-Gel)工艺制备了V2O5薄膜。采用差热-失重(DTA-TG)、付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V205薄膜的结构特性。并研究了V2O5薄膜的透射光谱、气敏、伏安特性及温阻特性。实验发现沉积在ITO导电玻璃衬底上的V2O5薄膜,烧结温度起高,透光性能越好;V2O5薄膜在常温下对NOx气体具有一定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