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汀 《新闻爱好者》2002,(11):26-27
一今年5月14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一篇消息《跨国巨头虎视中国电脑市场》。消息读来津津有味,写作手法可圈可点,表现形式文采斐然,不仅在文汇报社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在上海新闻圈里激起涟漪。《新闻爱好者》主编对我说,你和文汇报过从甚密,不该写篇文章推荐推荐这篇新闻吗?我担任《文汇报》特约记者已近20个年头了,自嘲是“一仆二主”,对文汇报上出现引起好评的新闻当然为之高兴。我高兴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张懿是个年轻记者,使人陡生“后生可畏”之感;我还为之高兴的是,作为其所在报社要闻部主任的陈启伟同志不仅慧眼…  相似文献   

2.
记者张振国写的题为《安徽某些领导干部撕破脸皮要官省委书记不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的新闻,在12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以头条新闻,在《早间新闻》中向全国播出。合肥晚报一字一句地把广播原话抄下来,在当天的头版头条登出。安徽日报总编辑很激动地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我们全社同志都非常支持省委这样从严治党。”解放日报、文汇报和安徽日报等14家省市报纸都在10日这天转发了这一消息。大众日报和解放日报还在一版配了评论。12月13日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在上海文汇报一版上,以这条新闻的内容,画了题为《疑难杂症之卅九》的漫画,对那些撕破脸皮要官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条新闻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首先是因为它触及到了一种时弊。中央组织部到安徽考察领导班子的三位同志,读了新闻后对记者说,这个批评针对性很强,多年少见,具有全国普遍意义。其次,这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反映。安徽的理论、新闻、教育界一些同志认为,公开高层次党务活动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一些大学生也反映,这条消息好,好就好  相似文献   

3.
胡星原同志解放前先后担任过重庆、南京《新民报》记者,上海《联合日报》《联合晚报》和香港《文汇报》记者。解放后,曾任上海《新闻日报》编委兼采访部副主任等职。《羊城晚报》复刊后,兼任该报上海特约记者和上海航空版发行站负责人。胡星原同志不幸于1983年7月11日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胡星原同志追悼会于7月19日下午2时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举行。各界人士三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相似文献   

4.
美元的最大面额是多少?《参考消息》上说是1000,文汇报上说是10000,而新华社发的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答记者问消息中又说是100,三条新闻三  相似文献   

5.
《伤痕》发表前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前的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革'罪恶的'伤痕文学'。"一篇短篇小说,为何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当时我是文汇报的总编辑,发表这篇小说的前前后后,勾起我  相似文献   

6.
吴冷西同志著《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本回忆录,记述了毛主席对新闻工作不少的评论。 1957年5月18日,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时,毛主席说,搞新闻工作的再忙也要每天浏览全国报纸。上海的《文汇报》、《新民报》、北京的《光明日报》,尤其非看不可。而且要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议论,有什么独家新闻,编排怎样,从中可以看出政治思想动向。 毛主席把当时新闻界已发表的议论归纳为四点,并加评论。 一、他们说,新闻要新。现在新闻太少,旧闻太多。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来临,我国新一轮的新闻改革热潮掀起,一些新闻媒体继续采用“全新扩版” 的老办法。而上海《文汇报》自 2000年 11月 20日起改版,在不扩版、维持原有的 12个版面的情况下,调整版面结构,加强重点报道、热点新闻、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进一步体现了文汇特色与精、活、深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以为,上海文汇报社实行的是“精品战略”,讲究的是“有效传播”。从这几个月的实践看,上海《文汇报》改版是成功的。   “精品战略”一词,笔者最早是听丁关根同志的讲话传达得来。丁关根同志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后的一次中…  相似文献   

8.
1946年7月14日,文汇报在要闻版上刊出一条震惊中外的独家新闻:《李公朴被刺殒命后昆明学生痛哭失声,李氏临终说:我准备好了,为民主而死。》这是文汇报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由记者唐海同志根据我提供的情况撰写的一条“本报昆明加急专电”。  相似文献   

9.
一 卢宝康是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文汇报》国际部副主任,对待事业有执着的追求……认识宝康的人都说他办国际新闻版是很认真的。他无时无刻不瞪大两只眼睛,注视着世界的每个角落,惟恐漏掉  相似文献   

10.
光明日报2月3日的《语言文字》专刊上,有语言学家吕叔湘同志的一篇短文,谈了他对两条新闻的意见。其中的一条是《全国最大的文化馆在京动工》。新闻说到了文化馆的面积,室内和室外的设置和布局,出资兴建文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一切以地点、时间、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新闻也是如此。如果报道时间、地点、角度的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举几例看看: 日本电视剧《阿信》要在上海播放。报纸如果发一条新闻,在上海找几个翻译、播映人员来谈谈电视剧《阿信》的译制过程及有关内容也未尝不可。可是文汇报刊登的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上海传媒结构变化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上海新闻传媒结构的变化可概括为:数量增加———结构调整———电台、电视台从“裂变”到整合———“都市型”报纸崛起———媒体集团诞生———新闻互联网开通。①1978年初,上海仅有5种报纸:《解放日报》、《文汇报》、  相似文献   

13.
吴跃龙 《新闻记者》2007,(11):107-109
很多人知道,现在的《文汇报》是1938年1月25日在上海问世,2008年是《文汇报》创刊70年大庆。但很少人知道,在此前几十年,上海已有一张《文汇报》,创办于1879年4月17日(清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到1930年被《大美晚报》归并,存续51年。为方便叙述,我们姑且称之为"前文汇报"。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战老战士、《文汇报》高级记者、著名新闻摄影家徐大刚于今年年8月12日因病辞世,享年86岁。徐大刚是上海新闻摄影界的一位元老级人物。可以说,现年五十岁左右的上海市民,都是在报纸上看着徐大刚的新闻照片,走过以往那些岁月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业务编辑部:读过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同志采写的关于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的两条消息,不禁拍手叫绝。这两条消息写法别开生面,尤其是开幕消息的导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这里的同志们都说这篇消息可能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记得两年前,郭玲春采写的《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消息,也是一篇突破老一套程式的好新闻。郭玲春同志为什么总是能把一般的新闻事件写成不一般的新闻报道呢?近两年,贵刊曾登过几篇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汇报》首席记者江胜信在2010年第1期《新闻实践》刊文,总结了她多次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集体采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我随上海科技代表团到西藏采访。时值秋天,拍摄了一组新闻图片《科教援藏绽新花》(10月20日在《文汇报》发表)同时,也拍摄了一些风光、人文的照片,借此请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18.
我急于向大陆的同行介绍一位香港摄影记者。他叫张景宁,30岁。几年前我从香港《文汇报》和《摄影艺术》上看到他的作品。四月,他作为《文汇报》摄影记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影展,一个休息日,我采访了他。△香港新闻有什么特点? 竞争激烈。香港传播媒介发达,电台半小时播一次新闻,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报道,”很多都是现场报道,普通报纸20多份,其它专业报纸五,六十份。新闻摄影要  相似文献   

19.
《坐船到宁波,只需2小时》《宁波到上海,只需3小时》,这两条新闻标题,分别出现在2月4日新民晚报,2月6日浙江日报头版上。宁波到上海新添一艘“甬兴”号高速客轮,沪浙各报竞相刊登自己采写的新闻,这无疑是好事。但是,看了几家报纸,反而无所适从。一是航速不一。同一艘客轮航行于同一条航线,一说需2小时,一说需3小时,究竟哪家说的对?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新闻写作原则?——答《一条违反新闻写作原则的新闻稿》一文的作者陈封杜继昌陈封同志在1996年《新闻战线》8月号《读者论坛》专栏中,就《我国水利经济正在兴起》这篇对外稿中没有写明消息来源,写了题为《一条违反新闻写作原则的新闻稿》一文,说它“违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