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556名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因幼儿的年龄和性别而不同。2.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但却存在显著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母亲对幼儿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母亲。3.母亲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其专制行为。4.幼儿的焦虑情绪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5.母亲的权威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专制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682名中国、日本和韩国3岁-6岁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幼儿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发展进行跨文化研究。从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内环境(幼儿性别、年龄)和主要外环境(母亲的工作、母亲的育儿知识、母亲对丈夫的态度、母子关系、母亲的处世态度和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中日韩三国幼儿语言发展有显著差异;(2)幼儿语言发展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得不均衡;(3)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导致幼儿语言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杜启荣 《小读者》2012,(1):59-59
11岁英国女孩维多利亚出生于1999年10月.在她3岁时,父母带她去咖啡厅.她突然说:“你们知道.你们不能喂天鹅。”母亲艾莉森发现。女儿正指着前方的一扇玻璃门.门外贴着一个通知.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让他们惊讶的是.从屋里看.这些字都是反的,连大人看着都费劲,何况是一个这么小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案例一:微微(化名),女,23岁,家住东北农村,父母离异。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出生9个月时父母离异,母亲回到娘家以后音信全无,再没有见过母亲。父亲整日不务正业,欺骗亲里,靠酒精来麻痹自己,离婚后又再婚3次,居无定所,在家没有对其尽过抚养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微微的第一任教师却是爷爷奶奶。学说话、走路都是爷爷、奶奶教的。由于是隔代人,爷爷、奶奶在思想观念上、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出入。教孩子的时候没有耐心,方法也很老套,所以她在幼儿时期就缺少父母无微不至、亲近的关怀。两三岁的小孩子哭…  相似文献   

5.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2003年母亲节,节日的温馨气氛再次燃起了伊特洛孤儿院孤儿德比对母亲的思念。电视机内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帮助父母修剪草坪.德比对修女说:“我也想帮我父母干活!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修女沉默。德比伤心地跑到街上,街头上有那么多母亲.可没有一个母亲是他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疆地区7所幼儿园914名4~6岁幼儿的父母进行教育观念的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观念受儿童年龄及父母年龄、性别、收入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父母倾向于赞同对儿童的严厉教育。(3)母亲比父亲更加赞同对儿童的赏识教育。(4)收入低的父母比收入高的父母更赞同对孩子进行严厉教育,(5)学历低的父母比学历高的父母更赞同对孩子的宽松教育;学历高的父母比学历低的父母更赞同孩子主动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冲突的现状及其处理策略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幼儿家庭亲子冲突以语言冲突和情绪冲突为主,并主要集中在幼儿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上;母亲与幼儿冲突的发生水平高于父亲;男孩与父亲的身体冲突显著地多于女孩;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父母与幼儿在学习习惯上的冲突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强。在处理策略上,父母多采用协商策略,幼儿多采用回避与妥协策略;母亲比父亲更容易采取妥协策略;父亲倾向于对女儿采取妥协和协商策略。为改善亲子互动,父母应加强对亲子冲突功能的认识,尊重幼儿合理需要和独立人格,引导幼儿自我表达,形成稳定的家庭行为与交往规则,建立有效的亲子冲突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祖辈带养大家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父母工作忙,许多家庭的祖辈承担了对第三代的照顾和管教重任。近期。杭州安吉路早教研发中心对650户3岁-6岁幼儿家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第三代由祖辈接送的有316人,占48.6%;幼儿和祖辈同住的有277人,占42.7%;中晚餐在祖辈家吃的有170人,占26.2%。这一结果表明近半数3岁~6岁幼儿依赖祖辈照顾。对此。本刊特邀50位家长进行了一次“祖辈、父辈沟通座谈会”,大家各抒己见。表明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照顾者,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有着最自然、最直接的情感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孩子由对母亲的爱而移植到对祖国的爱。他说,情愿为自己祖国而牺牲的公民、战士、英勇不屈的人,都是从对母亲的忠诚、无私而慷慨的爱开始的。由此可见,爱的情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通过调查了解发现:①多数幼儿对父母的职业是什么,回答不明确。如有的幼儿回答妈妈的职业是打针的、开票的、上班的等,对父母的劳动价值不了解。②部分幼儿认为爸爸、妈妈为他们尽量提供吃的、用的、…  相似文献   

10.
梁芳 《早期教育》2006,(3):17-17
适合年龄:4—6岁幼儿 功能简介: 1.适合挂在墙上.供幼儿挂取并练习操作,通过扣纽扣、编小辫、穿鞋带等一系列的生活操作练习,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372名3~6岁幼儿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并探究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亲参与在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两维度得分较高,而在家庭作业指导、家园沟通两维度得分较低,即父亲更多地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较少参与学校教育。(2)父亲参与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母亲参与。(3)建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除模型M1(父亲生活指导)外,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1案情摘要 死者,女,4岁幼儿。2005年4月20日晚8时许,因腹痛、腹泻、呕吐3h后,请村医来家诊治。诊断为:急性肠炎。随给予氧氟沙星100ml静点,约1h后,腹痛、腹泻、呕吐仍未缓解,又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6万单位+维生素B610mg静点。观察20min,滴速正常,患儿未见异常反应.后医生因有急事离去。10min后,幼儿腹痛、呕吐未见好转,患儿母亲见滴速慢,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测量法,以大连市某幼儿园104名3~5幼儿为被试,分析了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与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5岁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幼儿的多元智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且该年龄阶段是多元智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幼儿空间智能发展的性别差异显著;3~5岁幼儿多元智能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气质特点不同的幼儿在多元智能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萍 《山东教育》2002,(15):28-29
“大带小”是我园一直坚持的一项特色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发展幼儿间的交往能力,让小班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激发他们热爱幼儿园、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随着现代化教育目标的提出,我国“大带小”活动的形式、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具体做法是:一、入园之初“大带小”新生入园之初,十分依恋父母,他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及同伴的影响,我们在幼儿入园之初实行“大带小”活动,目的就是减轻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此阶段的“大带小”活动,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照顾者,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有着最自然、最直接的情感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孩子由对母亲的爱而移植到对祖国的爱。他说,情愿为自己祖国而牺牲的公民、战士、英勇不屈的人,都是从对母亲的忠诚、无私而慷慨的爱开始的。由此可见,爱的情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刘海英 《山东教育》2013,(11):18-18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恪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傲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郡位母亲有多幺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训斥孩子一番.然后再教他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17.
张泉涌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母亲带着张泉涌一起生活,如今,他14岁了,妈妈一直没有再婚.泉涌的妈妈在机关上班.工作不很累.时间也充裕.儿子是她的全部希望。  相似文献   

18.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从小父母离异,5岁时被送到市郊的寄宿学校,7岁的时候母亲将他送到普通学校就读。在学校里,他经常打人,老师和母亲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丝毫听不进去,母亲就采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开始挨打的时候会流泪,后来便无动于衷了。孩子的母亲找到了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我。当我告诉这位母亲孩子缺乏“爱”的时候,母亲不以为然,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她带儿子出去痛痛快快玩了一场,花了近千元,可是回家后儿子竟然说:“我都8岁了,你才领我出去玩!”母亲火了:“多少孩子8岁了还捞不着被妈妈领出去玩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20.
一、3岁-5岁幼儿延迟时间发展的特点 3岁~5岁既是儿童认知能力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杨丽珠等研究发现:3岁-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短暂:4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显著延长:5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