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武平话、武平人所说的普通话(简称“武平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儿化词的比较,找出武平人所说的普通话中对儿化词的处置情况,从而揭示“武平普通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对儿化词规范的讨论基本上在音乐音位方面展开。但儿化词形式的规范也不容忽视。《现代汉语词典》有大量不规则儿化形式以及自相矛盾的儿化形式存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也有与《现汉》相左的儿化词出现。上海市普通话培训测评中心的《普通话轻声词儿化词汇编》统计出必读儿化词仅占《现汉》儿化词的5.31%。这些问题已成为全国各方言区普通话测评和学习普通话的障碍。《现汉》和《大纲》应对儿化词形式有形式上的规范并对儿化词进行归类整理。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使普通话学习与测评更为轻松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儿化词书写存在两个问题:南北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容易遇到困难;在当代文艺作品中,儿化的书写也是十分混乱的。鉴于此,笔者从儿化词的作用角度讨论了儿化词的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普通话等级测试工作,在测试工作中遇到了许许多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儿化韵的读音问题。南方方言区的人在普通话测试中往往把握不好普通话的儿化韵,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知什么词该读儿化,什么词不该读儿化;二是即使知道了它是儿化韵,但却不会读。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谈谈儿化韵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盘锦位于东北三省中的辽宁省,隶属北方方言区,由于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因此,盘锦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不大.但是,与普通话相比盘锦方言还是有其独特的规律的,例如:儿化.本文通过对盘锦方言中儿化这一现象的浅析,总结出盘锦方言中的儿化具有日常生活里常用的、口语色彩较浓的词儿化的多;小字格儿的词多半可以儿化;单音节形容词、量词等的重叠形式常儿化;除名词外,其他词类的词也存在儿化等规律.希望能够为后来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儿化韵是普通话语音中的一个特殊的音变现象,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也能够体现说话人的言语风格。通过对其在发音过程中的生理、声学的分析,掌握儿化韵的发音原理和发音规则,以更好地学习普通话的儿化韵,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书60篇朗读篇目中有许多儿化词,这些儿化词在作品中分布不均、书写形式不一,有时会给朗读者带来困惑,还有一部分儿化词容易形成误读,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障碍,作者认为对这些问题应该仔细论证,加以规范,从而更好地推动普通话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淇县话中"儿化"现象很普遍,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形式、功能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语音上,"儿化"使被"儿化"字的声母、韵母都带上了卷舌的伴随特征,同时入声变舒声;"儿"的分布形式上,存在单"儿化"和双"儿化";"儿化"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方言"子"缀词的空白,表意上还具有调侃、欣羡和预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考查应试者语音、词汇、语法及语流方面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由于测试采用"直接测试法"[1],即测试员与应试者面对面的口语测试,所以语音规范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拟对普通话测试中"儿化韵"的词形规范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对"儿化韵"的语音规范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儿化是大同方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比较大同话和普通话,使我们认识到大同话儿化的特点是基本韵母儿化后趋于相同,儿化韵母比普通话少,儿化词比普通话多,儿化在方言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5.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出版社书籍编辑工作中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是著作权纠纷问题,解决著作权纠纷应采取如下应对之策:签订出版合同;审稿中尽"合理注意义务";稿件加工整理中应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诗经>中的"文"作为"文德"之义,是周人的创造,有特定的内涵是天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和襟怀,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境界."文"起源于"赋",其中有远古宗教色彩,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