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英国散文家理查·斯蒂尔爵士说过:"阅读之于心灵,犹如运动之于身体一样重要。"阅读可以获得信息,让人充实;阅读可以明白道理,让人深刻;阅读可以开阔视野,让人宽广;阅读可以增长知识,让人丰富;阅读可以享受自由,让人愉悦……阅读的乐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如  相似文献   

2.
叶青  陈祥 《湖北教育》2023,(2):17-18
<正>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读好的书,就是与有智慧的人进行交谈,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时时牵引着读者的情感。特别是整本书的阅读,从“读通”逐步走向“读懂”,最后走向“读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甚至还需要一个反刍过程。这样,读书的人才能从“读进去”中“走出来”。整本书的阅读分享课旨在让学生在回味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升华情感,并以此丰盈每个参与分享的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一、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 阅读是一项来自心灵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应该支持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如教《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放声读,也可以与人合读等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发现,去体味,  相似文献   

4.
一、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 阅读是一项来自心灵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应该支持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如教《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放声读,也可以与人合读等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发现,去体味,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对于文章来说,“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主旨的窗户”.那么对于教学来说,通过那一双双“教学文眼”,可以让教师的教学生活更简洁更有效.如何才能找准教学文眼呢?我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写作是两种重要的语文素养,在知识和能力的家谱中本是孪生兄妹,也是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早就提出“把写‘挤’进阅读教学”的观点。而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往往存在读与写“油水”分离,读写效益事倍功半的现象。怎么读才能事半功倍,怎么写才能水到渠成?我以为“评点式阅读法”,可以使阅读锦上添花,可以让写作姹紫嫣红,达到读与写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张淑华 《考试周刊》2010,(21):60-60
阅读培养,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阅”,教学生“读”。无论是“愉快教学模式”,还是“语感教学模式”,都离不开“读”;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必须“读”,才能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  相似文献   

8.
朱熹云;“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里的“笃志”指读时须专心,不带杂念;“虚心”指不先带观点,以虚空之心境接触文章,让其旨趣冲擅自家心扉“得之于心,体之于身”。语文课本中的自读课文,一般文质兼美,切合学生思想实际,是习文传道,读写训练的好材料。我在这类教材的处理上,采取让学生先自读体悟,再交流的办法。重在放手让学生找回初读的感觉,交流最初的阅读感受。在相互的交流中,提高学生“心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敏 《考试周刊》2013,(39):37-38
<正>在法国童话《小王子》中,聪慧的狐狸告诉伤心的小王子,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原来在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是眼睛的发现,而是心灵的阅读。心灵的阅读就是情感的阅读。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值得我们用心灵去阅读,我们应让自己的心灵在诗韵中徜徉。阅乃无声的读,读乃有声之阅,阅与读,相得益彰。下面我就诗歌的  相似文献   

10.
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康,读书使人贤达。"余秋雨先生认为,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坚持每日读古今中外优秀诗篇,体验读书的乐趣,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期望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爱上读书。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语言在于积累,读书在于坚持。小学生最难做到的是不能坚持读书,为此,我提倡让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从而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读人     
读书和读人,是一个优秀教师一生的事业。太炎先生曾说:“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他的意思很明白,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看来,对读书人来说,除了读书本,还要读人生,读社会。书本和人生其实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的读书很容易变成死读书;忙碌的人生如果没有书本的温润,人的心地就会变得浮躁、狰狞。前人曾讥讽“刘项原来不读书”,虽然贵为帝王,但胸无点墨,刘邦是历代读书人从心底里最瞧不起的。还是黄庭坚说得生动:“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有人说读书人是社会的良心,这话其实是读书人自己对自己的过高评价,有很多人并不买读书人的账。不过,人总归要读点书,只有“书卷气”,才能让人远离“铜臭气”和“市侩气”。有一个问题已经争论很久了:读什么书,怎么读。我的主张是,读书不要划框框,定界限。兴之所至,随心所欲,想读什么就可以读什么。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搞专业研究的,即使教语文,也不意味着我们要成为语法专家或语言学专家,更不一定要成为作家。我自己的读书路数就是比较驳杂的。这种“杂”,对我大有好处,课堂上信手拈来的妙语,...  相似文献   

12.
开设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只有让阅读课活色生香,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有效阅读。为促进有效阅读,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1)授之以渔,学会读书;(2)增强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3)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随性而读;(4)尊重学生,提供舞台。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让语文课活色生香,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促进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丹东市六纬路小学是一所拥有40余年历史的名校。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推进养成教育,提高人才素质”为办学目标,把读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全面营造“书香校园”,增强人文底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美化心灵。一、提高认识,唤起心灵的需要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读书水平。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读书习惯的培养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以“读”促教,以“读”协教,以“读”助教。1、多方推进,培养一支爱读书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世界是一个大的阅览室,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阅读,不断丰盈,不断充实,不断完美自己的过程。无论是读书读人,还是读山读水,你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你都会有收获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作文,体裁不限。 [写作点拨] 话题难度不大,要出彩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的三种方法也许能让我们“柳暗花明”:一是思想上:纵向求深。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笛卡尔真诚地劝诫人们认真阅读,他说:“阅读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阅读,能让人拥有聪明的头脑、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灵和幸福的人生,能引领人走向丰富、贴近智慧。有声的读便于读熟,无声的读便于思考。无声的读也就是我们课标中强调的默读。教育现状表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有声的朗渎课堂上特别关注,尤其是公开课到处是书声朗朗,但是对于默读的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单薄。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写”是双运(蕴)的,读是写的因,写是读的果。然而怎么读才能事半功倍,怎么写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觉得“评点式阅读法”,就可以使阅读锦上添花,又可以令写作姹紫嫣红,达到读与写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其次,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指导;再次,指导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及时纠错纠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杨丹 《四川教育》2013,(7):51-51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凑史,没有阅凑的人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和品质。”……在“首届全国教师阅读和专业成长高峰论坛”上,朱永新老师的这一番阅读理论让我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写”是双运(蕴)的,读是写的因,写是读的果。然而怎么读才能事半功倍,怎么写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觉得“评点式阅读法”,就可以使阅读锦上添花,又可以令写作姹紫嫣红,达到读与写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广泛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审美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