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以诚信为重点的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本文根据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就以诚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诚信:市场经济关系的必然要求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不择手段赚钱似乎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常规,即所谓“…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通过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建设的思想 ,构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论诚信道德建设中的他律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同时强调,要“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一论断清晰地指明了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科学说明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诚实守信而言,一方面,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诚实守信,我们倡导的诚信是与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与集体主义这个原则相统一的;另一方面,诚实守信又是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础性要素,没有诚…  相似文献   

4.
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明确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未来我国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于在全社会能否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至关重要。为此,在当前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应该通过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诚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是我们立身、修德、处世之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一、回归课标看诚信《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分类目标中把“诚实守信”明确规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内容标准中“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提出诚信方面的总体目标为: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诚实的人。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课程标准规定具体的内容标准为:“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相似文献   

7.
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策略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与守信有着辩证关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能为他人着想,做事才会讲信用。具体说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行一致,讲信用,守承诺。诚实守信是人所公认的最为重要和宝贵的品德,它能让你自己的面容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被奉为中华民族做人之根本。 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还是学校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应放在诚实守信上,诚实守信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被确立为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拖欠学费等一系列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晴 《文教资料》2005,(18):166-1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金钱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了很大冲击,会计诚信出现了危机,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一、诚信及会计诚信的内涵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简称,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国无信不威。古代圣贤无不把“守信”作为治国处世的道德准则,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准。诚信即为守信,守信就是诚实。诚为本,信为用,诚涵内,信显外。诚实和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诚无  相似文献   

10.
姚明 《交通职业教育》2006,(4):29-30,37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和巨大反响。在此,笔者就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内容之一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展开分析,提出构建我国信用体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诚实守信”常称“诚信”。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你要真正了解什么是诚实守信,知道为什么要诚实守信,明白怎样做到诚实守信,那么,你参与下面的活动,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相似文献   

12.
诚信修养是“知行合一”的过程,“行”诚信首先必须“知”诚信。诚信教育至关重要,诚信教育是有关“知”诚信与“行”诚信的终身教育。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诚信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要求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诚实不欺、言而有信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纪律规范的总和。诚信教育应当形成全方位、开放型教育网络,并体现出诚信建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意识,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型劳动者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适应市场要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左文能 《云南教育》2004,(31):45-45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为人之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反对‘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莺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诚实与信任”关系的论述,集中体现于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教材首先将“诚信”的概念界定为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其次,正式提出诚实与信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以下是对“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命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既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念范畴,也有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实践范畴,体现了民族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秀红 《中学文科》2006,(10):18-18
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基于下面三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一、经济常识 1.正确对待货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金钱。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材料】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2.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在社会财富创造和分配的过程中,建立在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3.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最基…  相似文献   

19.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讲真话,表里一致,真诚不虚假;守信就是遵守诺言,重信誉,说到做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成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就是最好的例证。一个人对别人说过的话,或者答应了的并且是应该做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决不能失信。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人也是举不胜举。远观历史,“曾子杀猪”、“完璧归赵”、“张良纳履”、“晏殊诚实无欺”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走进现代,鲁迅刻“早”字勉励自己守时守信,童年宋庆龄冒雨赴约。博览群书,富兰克林的话历历在目:“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相似文献   

20.
诚信作为公民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真诚,不自欺,不欺人”,“信”就是“守信、遵守诺言”。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及党的十六大报告都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教育部也将“诚信”写入新《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而且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