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推广和深入,儿童学习美术引起了学校和家庭的重视。怎样才能结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去教育他们,使他们不失时机地学好绘画,并在绘画活动中认识美好事物,增长聪明才智,陶冶高尚情操呢?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把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年轻的父母们交流。一、孩子为什么要画画  相似文献   

2.
儿童一般没有不喜欢画画儿的,但他们把绘画只是看做一种游戏.我们辅导儿童绘画要从游戏开始. 教师辅导儿童学画一般是根据儿童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掌握工具的能力来施教,先让孩子练习点、线、形等基本功.从道理上讲,这是不错的.但有的教师和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反复练习,忽略了儿童绘画时的心理特点,便事与愿违了.要知道,儿童并不把绘画看做是一种技能训练,更认识不到基本功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能拿笔的儿童就能画画,在儿童没有学习文化知识以前,他们就能拿起笔在纸上涂鸦了。画画是儿童的一种天性,绘画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抒发方式,是他们的无声语言和心理需要。绘画可以让儿童发泄情感、缓解紧张,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原生态"是随意涂在墙上的画面,是让大人们捉摸不透的画面。"原生态"儿童绘画具有朴素的自发性、瞬间的愉悦性,儿童作品表现的是儿童天然的朴素与纯真,是儿童视觉感受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无意识再现,是儿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推广和深入,儿童学习美术引起了学校和家庭的重视。怎样才能结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去教育他们,使他们不失时机地学好绘画,并在绘画活动中认识美好事物,增长聪明才智,陶冶高尚情操呢?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把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年轻的父母们交流。 一、孩子为什么要画画 一岁多的女儿抓着笔在纸上画出一堆一堆的乱线,其乐无穷。几天之后,这些乱线跑到洁白的墙。漂亮的沙发上。女儿防不胜防的创作令我啼笑皆非。 我相信众多母亲也经历过上述情景。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画画呢?因为画画也象…  相似文献   

5.
陈大丽 《成才之路》2011,(34):82-83
不少儿童都喜欢画画,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大班以后,他们对自由绘画活动特别感兴趣。作为老师。我们不要小瞧了这些涂鸦之作,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它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内心世界。对于老师来说,幼儿绘画作品可以作为一扇通向幼儿心灵的窗户,解读幼儿绘画作品是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儿童绘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小孩的绘画,而4~6岁学龄前儿童的绘画思维又最为活跃。儿童的思维方式幼稚、单纯,他们画画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限制,更没有“对、错”可言。由此形成了儿童绘画所特有的稚拙、梦幻及荒诞的特点,这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儿童把画画当作游戏,是因为觉得好玩。说是玩,实际是学习,因为画什么、怎样画是必须要儿童自己去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如果父母能正确引导孩子,对儿童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儿童绘画主要有几种形式,如记忆画、想象画、写生等。我们可从内容和题材方面启发孩子,让他们在涂涂画…  相似文献   

7.
儿童在8、9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展,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空间知觉也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不断发展,他们的绘画也开始由“主观感觉期”向“视觉写实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自己幼儿时期的作品不再“留恋”,他们开始羡慕那些比较写实的成人作品。但是,由于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一部分儿童会由于绘画能力的发展相对较慢,对自己“眼高手低”的现状无能为力,逐渐开始对绘画兴趣“降温”,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失去信心,出现了绘画中的“U谷期”。如何搞好少儿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教育,填补儿…  相似文献   

8.
戴晓红 《文教资料》2006,(24):175-176
绘画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儿童都喜欢画画。尽管儿童在不厌其烦地画他们感受到了的七彩世界,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也创造出了使大人们惊奇赞叹的各种形式的作品,却往往得不到家长和老师公正的评价和鼓励。不少家长认为儿童是在胡涂乱画,或是调皮玩耍。家长老师对儿童画  相似文献   

9.
刘校梅 《山东教育》2002,(10):58-58
儿童美术教育,主要不是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而是对儿童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美术教学中的素质培养,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注重学生的绘画过程,启发学生想像和创造,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1.观察和记忆能力的培养从直观知觉到理性分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观知觉。儿童总是从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人和事开始作画的。人的形象最复杂,但儿童一开始画画却先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突破教材中以成人眼光看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幼儿通过绘画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由此可见,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与创造的有效途径。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与幻想相结合的活动,因此,幼儿的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情感的健全,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一、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认真仔细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教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天生喜欢涂涂画画,他们的线描“作品”总是出现在居室和街头院墙上,在儿童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他们无拘无束的线描“作品”。作为一名校外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孩子怎么画,怎样用线,以提高造型绘画的能力。在实践中,笔者从优化内容、激发兴趣;有效指导、提升能力;多种表现,放飞想象等方面入手,以此开拓儿童的视野,加深他们对客观事实的感知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作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视觉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般,儿童在9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空间知觉也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不断提高,他们的绘画开始由“主观感觉期”向“视觉写实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自己幼儿时期那些歪歪扭扭、不合比例、天真稚拙的作品不再“留恋”,他们开始羡慕那些比较写实的成人化作品。但是,一部分儿童由于绘画能力的发展相对较慢,可又对自己“手低眼高”的现状无能为力,逐渐开始对绘画失去信心,伴随着绘画兴趣的“降温”,课上作业也开始敷衍了事。这时,正是少儿美术发展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6岁儿童绘画欣赏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描述,是一项有益的探索.研究发现,儿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表现为他们倾向于将绘画作品的中心意义理解为他们生活经验中熟悉的内容,对主题的感知常常是来自直觉的反应,常用多种方式感知形象,而且对形象的感知与对形象的想象活动互为一体.儿童对作品形式的感知表现为儿童能感受线条表情,儿童能借助具体实物表达对色彩本身的知觉,大部分儿童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色彩的情感,而且对色彩情感的感知开始受到文化的影响.儿童想象受到作品类型的影响,源于表象,并常以绘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14.
儿童绘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小孩的绘画,而4~6岁学龄前儿童的绘画思维又最为活跃.儿童的思维方式幼稚、单纯,他们画画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限制,更没有"对、错"可言.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龄儿童的绘画作品,不仅表现出他们的手部肌肉力量和绘画技能的差异,还明显反映出心理特征的差异。根据中、外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绘画可以分为以下时期几个。一、涂鸦期。1-3岁的儿童,能画出断断续续的线或各种曲线。这是儿童绘画所走出的第一步,称之为错画、乱笔画或涂鸦。顾名思义,涂鸦也就是胡乱地涂抹。根据水平的高低,涂鸦可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未分化的涂鸦。由于儿童动作不协调,只能画一些凌乱的线条(图一)。2.控制涂鸦。手和眼能配合,手能控制动作,  相似文献   

16.
用线去画画成了当前许多孩子学习绘画的第一步,本文将从线条与孩子的关系出发,阐述了线条的魅力,重点介绍了儿童线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用事例和作品来说明儿童线描的功能,从而理解线描对儿童学习画画的好处.  相似文献   

17.
人们依据过去感知记住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改组,创造未来事物的新形象,叫做想象。人们凭借想象预见事物的未来,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前奏。可见,想象对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儿童个性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儿童想象发展的意义和趋向学前期儿童在玩弄玩具和简单的游戏中,开始发展想象;学前期幼儿通过听故事、诵儿歌、表演、绘画、建造活动和游戏等等,丰富和发展想象;进入小学后的儿童,由于学习生活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促进了想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小学儿  相似文献   

18.
儿童生活记忆画,是儿童绘画的主要内容之一。鼓励儿童用图画记录生活中的视觉印象,是培养和锻炼儿童观察力、记忆力和动手创作能力的极好方法。如果父母能经常引导和启发儿童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图形信息,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智力,也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儿童依靠视知觉观察或凭记忆画画,  相似文献   

19.
幼儿绘画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幼儿美术教育是探索和研究儿童性格和心理特征的重要线索,对于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与分析能够加深与儿童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和意识形态的正向发展。基于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与分析,探讨对应的教学原则,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眼、手、脑密切配合的智力活动,它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概括、取舍来发展创造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6-7岁儿童特别具有想象力,喜欢夸张、联想,随心所欲地表现所喜爱的一切。他们在绘画中往往是无拘无束的。所描绘的形象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喜欢打破常现,把许多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夸张的内容表现出来。他们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他们从自己的画中自得其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己的内在潜能,同时将自己的个性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学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