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关注细节,善于利用细节去教育和管理学生。我十分欣赏这样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每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从细微处着手,切实思考教育中的细节。教育中的细节往往表现为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只有我们把琐事做好了,才能将班主任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
王梅 《小学生》2011,(5):39-39
阅读教学中“思考”的程度不可过分、过细。我们看到有些公开课中,老师一味强调“精思”,就一个细节反复研磨,甚至不惜东拉西扯地去发挥“微言大义”,这样的“思悟”,反而有可能把好端端的作品弄得支离破碎。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经常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不过我们却比较少尝试让学生寻找老师的优点,很少思考这样做又会有怎样的教育效果?最近我们对开展“寻找老师的优点”的活动,作了一些尝试和思考。我们认为,让学生寻找老师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说过,“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其实,在我们教育的故事里,细节同样是上帝,它会引领我们去更用心地发现,更专心地思考,更细心地行动。以下就是笔者从自己的教育视线里发掘的“情景”片段,或许,这就是细节,这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5.
编者小语:汉语怍为母语,我们每天浸湮其中。但恰恰因为熟稔形成的惯性,我们忽视了里面很多至关重要的细节。这里有几位语文老师将要“授之以渔”,教给我们学通语文、学精语文的好办法。同样作为一位语文爱好者,我不妨先(?)唆一句给在座的各位:我们除了要多借鉴别人学习语文的“宝典”之外,还要注意把课堂上学语文的“较真儿”精神一以贯之地推广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读书、看报、聊天、看电视、走街串巷时,要多留意那些扑面而来的文字。多查阅、多思考、多积累。你会发现,语文学习也是一种具有“非典型魅力”的生活状态——充实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6.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坚守的信念。这个信念告诉我们,教师就是一位教育服务工作者。可现实是,不少老师似乎很少去思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而是忙于思考怎么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变“教育者”为“服务者”呢?  相似文献   

7.
王秋忠 《新疆教育》2012,(13):33-34
“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教学细节往往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教育无小事,这应该成为每位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成为我们自觉思考、反思的着眼点,更应该成为我们平常教学的自觉行为”。反思本人与同行们上课经历和听课反思.结合钱希有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我们应该注重哪些细节,如何利用好这些细节,并不断反思和追问这些细节,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美而实用,让我们的课堂不仅生动而且令学生心动呢?”  相似文献   

8.
“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教学细节往往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教育无小事,这应该成为每位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成为我们自觉思考、反思的着眼点,更应该成为我们平常教学的自觉行为”.反思本人与同行们上课经历和听课反思,结合钱希有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我们应该注重哪些细节,如何利用好这些细节,并不断反思和追问这些细节,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美而实用,让我们的课堂不仅生动而且令学生心动呢?”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在科学课教学中,课堂细节是折射教学理念的“三棱镜”。注重课堂细节,就是注重新课改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注重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塑造。注重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注重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生气勃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确定之后,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把握好教学中的细节,往往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期我们选编了一组有关“教学细节”的文章,期望引起老师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孔子闩:“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 不解。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都只知道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 知识,机械模仿优秀学生做题方法,所以他们很多都是“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是自己 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借助和依赖于老师和同学 的帮助,逐步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懒惰。如何让小学生从小就爱 上“数学思考”,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艳军 《新疆教育》2013,(14):90-91
以前我们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思考。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12.
背景资料:案例是苏教版数学第十二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执教者是某校的骨干教师;参加者皆为各中心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后评价:大多数老师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叫好,“好,太好了,我们是绝对上不成这样好的!” 思考一:教师是引路人还是主宰者? 课是从老师的谈话开始的:“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同学们知道去哪里吗?”学生们一  相似文献   

13.
孙青 《教书育人》2014,(10):28-28
鲜活的课堂教学生态,总是呈现在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间,关注细节,尊重细节,剖析细节,成了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的一个崭新的视角。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须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建立“细节优势”,突破“细节难点”,这样,建设智慧的课堂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偶然听说一个学中文的博士立志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到一所重点中学做语文老师。但是,同事排挤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他知识广博,在学科知识上更是能够举一反三,为什么这样的老师得不到大家承认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终于明白了个中道理。我注意到这个老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五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看到有的同学还没有翻开书,就大声教训说:“以后谁在上语文课时还没有打开书,那你就别上课了!”第二个细节: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时候,一个学生向另外一个学生借字典。很明显,这个学生需要字典来解决课文中生字的问题。老师制止了他:“你要字典干什么?哪一个字不认识?不用查字典,我板书好以后就去你那,你问我。”第三个细节:当时学习的是一篇古文。老师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真的显出了一个中文博士的功底。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思考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们接到指示之后就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马上大声制止:“不要朗读,要默读,不要出声。”第四个细节: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大概十分钟之后,老师问道:“读完了没有?没有读完的举一下...  相似文献   

15.
“老师,我很喜欢动画片《西游记》的结尾曲,什么时候教教我们好啊?”“老师,到学校的小花园去上音乐课,好吗?”,孩子随意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啊,流行歌曲不能进课堂虽然没有强性的规定,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做法,那音乐课为什么不可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给音乐课一些"阳光"呢?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盛传已久案例: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匕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儿,点评道:“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读完此例,我不禁沉思良久。这是一堂语文课中一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这位老师处理这一个细节的过程,值得深思!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只关注华而不实的教学思路,还是应该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细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7.
老子说:“天下事必做于细”,西方人说“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细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追求。教育中关注学生细节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动脉.观察不到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记忆中不存储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真爱的教育。总之.没有细节的教育是粗糙的教育,不完美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细节。并及时反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管理各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成长渗透着老师的心血,本次习作我们写一写曾给过自己帮助的老师。老师的工作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一些平凡的小事,这些小事就像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引导着我们前进。要写好老师,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老师的爱护,从点滴的细节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怀。这里的细节指的是把事情过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绘具体。细节的描写要做到“细”、“真”、“精”。“细”,就是把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情节写具体些,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如同电视里的特写镜头。这样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习作范文《我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9.
(某校对外教学展示活动:教学内容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执教者是某校的骨干教师;时间是4月×日;地点为六年级某班教室;参加者皆为各中心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师。)思考之一:教师是引路人还是主宰者?课是从老师的谈话开始的:“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同学们知道去哪里吗?”学生们一下子都把目光集中在老师身上,等待着老师的好消息。老师高兴地说:“这次去的是上海野生动物园。”接着出示一张上海地图,“老师从地图上查到了上海野生动物园在上海的浦东地区,你们高兴吗?”“高兴!”师生的配合比较默契,可我的心里有点空落落的。课…  相似文献   

20.
一位管理大师说过,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铸就完美。数学教学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细节的竞争。教师备课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能够看得全面一些、想得深入一些,看一看能否添加些什么,想一想能否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然而,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因为教师总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了我们一幅完美的“锦绣”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他们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其实,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去多加“推敲”,多加“琢磨”,从而把教材细节做“亮”,使之发挥更大、更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