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弦规作为一种精密的量具,在测量零件角度、圆锥锥角方面发挥着非常好的功能。拓展正弦规的使用范围,使用正弦规测量燕尾配合角度的方法及原理,进一步阐述了其测量方法精度高,同时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使用量具数量多,操作繁杂,效率低等不足。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进口仪器采购中的性能指标验收问题,通过对大量观测数据分析验证TM30的一测回方向值中误差、垂直角偶然误差和距离观测偶然误差精度指标。结果表明:方向观测值的偶然误差指标是比较可靠的,而短距离情况下的距离测量偶然误差指标明显偏离;在设备性能指标验收时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角度测量指标的校核。  相似文献   

3.
接触式轮廓仪在测量工件或产品的轮廓时,由于探针有磨损、探针上有玷污等问题会导致检测到的轮廓曲线呈现出凹凸不平的情况,此外由于工件放置的位置或测量角度的不同,也会导致检测到的轮廓线产生形变,这给工件形状的准确标注带来影响。利用图像几何校正算法将其图像进行水平校正,在其校正后,利用数据分段拟合出工件的轮廓曲线模型,再利用数学方法求得轮廓曲线的各项参数值。通过以上工件自动标注方法,可以较好的替代人工计算,很大程度的解决了接触式轮廓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到直线间距离的最值问题,常用两种方法——切线法和动点法.所谓切线法就是将已知直线平移,当直线与曲线相切时,距离达到最大或最小,然后利用平行线问的距离公式求得最值;所谓动点法就是将曲线上的任意点设为P(xf(x)),然后利用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讨论点P到直线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当所给函数具有某种几何意义时,求函数的最值采用建立解析几何基本模型的方法比较灵活巧妙.可把函数的最值转化为求两点间的距离,两点连线的斜率,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截距,二次曲线等最值问题,给解题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6.
<正>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到直线间距离的最值问题,常用两种方法——切线法和动点法.所谓切线法就是将已知直线平移,当直线与曲线相切时,距离达到最大或最小,然后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得最值;所谓动点法就是将曲线上的任意点设为P(x,f(x)),然后利用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讨论点P到直线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针对教材提出的关于点和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距离关系的问题,课例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设计平行线间距离的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同化建构得到平行线间距离的定义和性质,明晰三种距离的关系,并设计层层递进的变式,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的知识探究一类重要的最值问题,提高解决距离最值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的常客,特别是关于求解最值的问题:当直线与圆相离时,求圆上点到线的最小距离或最大距离.对于这类问题的考查可谓花样迭出,其设问方式各式各样,但解题时我们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即可让它万物归宗.下面就让我们把它统一成一类问题进行学习吧.  相似文献   

9.
特值法解题,就是对题中的某些参量赋予特殊值,以便于研究和计算,得出正确结果的一种解题方法.当某些试题涉及到“变小”、“变大”等问题时,如果取其变化的极端值或中间某个值进行研究,往往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特值法很适合求解选择题或填空题,下面运用特值法解一道电学选择题.  相似文献   

10.
冯克永 《考试》2010,(7):114-117
一、与最短路径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1,在圆柱形的玻璃杯外侧面,有一只蚂蚁要从A点到杯内侧面的B点去吃食物。已知A点沿母线到杯口C的距离是5cm,B点沿母线到杯口D的距离是3cm,  相似文献   

11.
钳工锉削中经常会遇到斜面加工,如何保证斜面的精度,除了有良好的加工技能外测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用量棒间接测量来保证斜面尺寸;正弦规的使用和通过正弦规的测量来保证斜面的尺寸和对称.熟练的使用这些测量方法使我在实训练习中和多次技能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生物化学实验讲解中更直观地说明使用分光光度计时的有效测量范围,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苯丙氨酸和pSK质粒的光吸收值,与相应的标准浓度对照,计算出不同光吸收值的偏差,得到光吸收值与测量偏差的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当光吸收值小于0.1和大于1.0时,测量偏差超过10%,而当光吸收值在0.1~1.0之间时,测量偏差小于10%(当光吸收值在0.3~0.7之间时,测量偏差小于4%),测量值有效可信。本实验以氨基酸和核酸两种物质为例,验证了分光光度计的有效测量范围为0.1~1.0。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提出引例在x轴上求一点P,使P到点A(-1,1)和B(2,4)距离之和最小.本题即在一条定直线l上求一点P,使其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这是解析几何中常见的一类最值问题.然而,最近在解析几何复习课中讲到本题时,有学生却提出:一般曲线(圆、圆锥曲线)上是否存在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或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经师生共同探究,求得一些结论,作如下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在使用电流表测量的实验中,测量的准确程度除与电流表的量程有关外,还与读数时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有关.例1我们知道,测量时总存在误差,通常将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叫绝对误差.初中电学实验中所用电流表的准确度等级一般是2.5级的.2.5级电流表的含义是,用该电  相似文献   

15.
在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过程中,要正确地记录测量数据.记录测量数据必须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及所用单位.准确值是由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决定的,是可靠的.估计值是由观察者估计的,是测量工具分度值测出数字的下一位数字,不很准确,但这一位估计数字也是有意义的.如:某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用它测量长度则能准确到1cm,因此我们说这把刻度尺的准确程度为1cm.当我们用这把刻度尺来测量时,凡大于1 cm的数值都可以从尺上准确地读出来,这部分数值叫准确值.但是小于1cm的数值就只能凭眼睛估计了,叫估计值.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某门框的高度是2.012m,其中2.01m是准确值,0.002m是估计值,米是测量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从多组数据统计的角度来看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测量多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少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7.
解析几何中涉及的最值问题常有求夹角、面积、距离最值或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求直线与圆锥曲线中几何元素的最值或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解法.  相似文献   

18.
在解析几何中,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长)距离或求动点到直线的最短(长)距离,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可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可借助于图形的性质。以下是我针对以上两点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量的测量中,当一些物理量不便直接测量时,可用一个已知量(或容易测量的物理量)代替被测的物理量,使之达到相同的效果,则被测物理量的值就等于替代它而得测量值.利用这种方法测量物理量的过程叫等效替代法.初中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等效替代法.  相似文献   

20.
解题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已知图形(线、面)上求一点P,使:(1)点P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最小;(2)点P到一定点的距离和点P到某个确定平面的距离和最小;(3)点P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