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对读杂志没有多大兴趣.只是随便翻翻.发一些牢骚:“这个观点跟我的一样.怎么我就写不出来”,“我要写的别人都已写了.很难再找到新意了”,等等。如此“失败”,原因之一是不善于从杂志缝里找“新意”。  相似文献   

2.
和你共成长     
《招生考试通讯》杂志的编辑: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一名学生家长.更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和勤奋作者。作为教师,我每年都订阅《招生考试通讯》,因为这本杂志解读招考政策,预测命题趋势.是我在教学中的好助手.像“连线高校招生”“考场作文”“热点预测”“真题探营”“备考胜经”等栏目,都是我教学中活学活用的好教材。因为充分利用贵刊来充实自己.所以我能站在教学潮头不落伍,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3.
读者聊刊     
去年暑假,即将步入初中的女儿嚷着要我送她礼物。我说:“这个啊.我早就准备好了!”说着便从书房搬出一个大纸箱..女儿一脸疑惑地打开纸箱:“哇,整整一箱《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这都是我以前订阅的杂志.  相似文献   

4.
交流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王虎老师说: 十年前.我省吃俭用节约一月工资订了十多本杂志,《小学教学》就是其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尤其是“教学风景线”“专业成长”“教学参谋”栏目让我受益匪浅.助我成为省级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我每期必读的数学杂志.在2008年第11期杂志上我看到彭翕成老师的一篇文章“一个等边三角形经典问题探究”.彭老师在指导学生用“几何画版”探究正三角形的性质时发现正三角形有如下性质: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招生考试通讯》杂志: 转眼间我们的相识已过了一个春秋的轮回,在高考逐渐走近之际,我想对你说:感谢你——《招生考试通讯》杂志,因为,是你让我体会到“随你奔跑梦想是方向,追逐自信和笑容的力量,把浩瀚的题海装进我的胸膛.你的陪伴一直引领我远航”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一封信     
伊织姐姐: 杂志收到了.很感谢您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 每期的杂志一寄到.妹妹都会带到学校去看,同学们都抢着找她借。上学期期末考试.她的作文分数是年级第二,与第一名只有一分之差。她还被评为年级的“学习标兵”,我相信,这样的进步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另外.我还惊喜地发现。她的语文寒假作业上有许多阅读材料都是出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杂志。  相似文献   

8.
张红梅 《江西教育》2005,(11):34-34
一天下午.我照例在班上分发学生订阅的《小哥白尼》杂志。刚刚发到第三组.“这本书是坏的.我不要!”一声嚷叫使我回过头去。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那本书.你们不要。我来拿。面子坏了没关系.只要里面不坏还是可以看的嘛!”顿时班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9.
答疑解难     
龙仔星(读者):小编.我最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This is sooooooo good!这句话是表达“好”的意思吗?这样的英语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相似文献   

10.
副总理关心职校“双差生”本报讯: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读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动态》杂志1995年第4期登载的《泰州市第二职业中学重视“双差生”教育转化工作》一文后批示;“教委:我想一个学校如能做好‘双差生’的工作.这个学校的整体素质必然是好的。我们...  相似文献   

11.
“旧杂志”是谁?“旧杂志”确实是一个给我写信的可爱女孩,我对她充满了真诚的关怀和祝福。但在这里,“旧杂志”又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女孩。她本质上更是千千万万在追求幸福道路上陷入困境的青年,象征着某些阻止我们成功的旧观念、旧意识、旧价值。她是一个人,但她也是千万人。所以,我在感谢“旧杂志”以及各种各样的“杂志”朋友向我咨询的同时,也要告诉大家我的工作特点:我在对个人信息绝对保密的同时,也会把我观察到的人生问题和大家分享,供人们警醒。我分享的,只是使我们所有人感到困惑的那些人生问题,而绝对不是任何个人秘密。我关注的,不是“绝对隐私”,而是价值观念……下面是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写作常常“有话说不出”或“无话可说”,为了能看到一篇篇文字通顺、情真意切的文章.我绞尽脑汁找方法,求创新。一日翻阅杂志时,一行新颖的标题——“倒出茶壶里的饺子”吸引了我,我突发奇想,何不用此法来改变学生们“有话说不出”的毛病呢?几年来我以此法搞试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实验分三步:  相似文献   

13.
也谈教育的"三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你怎样看待“三胡策略”?我被他问“胡”了。反问他:“三胡”是哪三胡?他说:“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胡作非为。”我脱口而出:“胡闹!”他郑重地拿出《教育参考》杂志2003年第12期给我看。我翻开这本杂志,上面真的赫然刊载一篇文章,题为《三胡策略》。我浏览一遍,不禁为自己的无知和唐突感到惭愧。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有一天,我在读一本杂志,谁知“桑美”台风一下子把我刮到了一座孤岛上。岛上竟然有一位美女。刚一见面,她就问:“你有什么法器没有?”谁知,还未等我答话,她眼睛一亮,连喊三声。“《聪明泉.科幻奇幻》……”话音未了,我们神奇地得救了。真没有想到,这杂志还能当法器用……福建一位爱《科幻奇幻》杂志的读者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小时”创刊的时候,我在杭州市东园小学工作,刚满25岁的我已经是教了7年语文的“老”教师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小学生时代》,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寄小读者”、“名人小时候”、“太阳花”、“西子姐姐”……这些栏目名称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我觉得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杂志,便推荐班里的学生订阅。我记得当年《小学生时代》每期是O.65元,全年12期,共7.8元,对于那时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7块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在我的大力推荐下,全班同学都订了《小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6.
职趣     
面试官:“你还有其他特长吗?” 应聘者:“有,我去年写了两篇小说都登在某知名杂志上了,我还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 面试官:“真不简单。不过,你有哪些能在办公室里运用的特长?” 应聘者:“哦,这些都是我在办公时间完成的呀。”  相似文献   

17.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我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相似文献   

18.
第一个发言的学者是庹旌生。他曾留学丹麦.从《神州学人》创刊之日起.他就是读者。到美国后,每次来教育处.他都会拿上几本《神州学人》杂志。“这本杂志办得很好.特别适合留学生。记得1995年我曾投过一篇稿.题目叫《国旗》,《神州学人》的编辑还为这篇稿配了图。为鼓励中国留学生的孩子们学中文,杂志上还开设了“中文学校”栏目.我女儿曾为“中文学校”投过稿.并且还荣获了纪念奖——中国生肖邮票。”  相似文献   

19.
敬爱的编辑老师们: 你们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英语老师送给我一本《招生考试通讯》杂志。翻阅几页,我就爱不释手。从那以后,我决定做一个“醒着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招生考试通讯》这本杂志.让我时刻铭记我处在一个怎样的坐标上,我应该向往什么位置,应该怎样抵达。  相似文献   

20.
初识《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杂志是在数年前.然而真正走近她,却在近两年。中师毕业的我,是一条“网虫”,闲暇时喜欢在网络上四处游走。写网络日记、“啃”精彩网文、听专业讲座……利用网络资源充电,占据着我的全部业余时间。一次偶然,网友“花开无声”读了我的空间日志,特别向我推荐了《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杂志的新浪博客,鼓励我向杂志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