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幼斌 《武当》2008,(8):15-17
五、沉肩坠肘 对于沉肩坠肘,杨澄甫解释说,“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又说,“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  相似文献   

2.
张晓武 《武当》2008,(5):41-42
无论是道家的内丹修炼,还是现代的健身气功,都围绕着气沉丹田这个中心去操练。可见,气沉丹田对人体生理有极大的益处,对修炼者的功夫有极大的促进。那么,气沉丹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只有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在练功实践中,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最佳的练功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歌 《垂钓》2009,(6):36-38
最近我常想,把钓组看成一个水中物体,用它和水的比重关系来分析以往调目设定中的相关道理。这样是否可行呢?理论上虽不太严谨,但可能更容易理解。物体的比重本来是固定的(温度变了也只有微量变化),简单说,水的密度是1,比重大于1的物体是沉水物体(放到水里会沉,比如金属),我们叫它“沉体”;比重小于1的物体是浮体(放到水里不沉,漂浮或悬浮)。  相似文献   

4.
五、沉肩坠肘对于沉肩坠肘,杨澄甫解释说:"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又说:"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这就是说,要坠肘首先要沉肩,沉肩首先要松肩,沉是建立在松的基础之上的。能松然后能沉,能沉然后能坠,能坠然后有力。能松、能沉、能坠,则力能贯之。不能松沉肩肘,最重要的弊端是手臂的力与身体僵持,其劲浮而迟,连带脚下无根,不仅不能发人,反而容易被人所制。能沉肩坠肘,接人劲时则能将对方来  相似文献   

5.
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是体现杨式太极拳“十要”(即澄甫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的两个重要要素。松和沉做好了,“十要”就不难做到。反之,就打不好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6.
草甸子是山间、林间沼泽湿地上的一种最常见的植被,修建水库后,被淹没的它们或沉或浮。人们通常把不沉的称为“草筏子”。  相似文献   

7.
素质问题     
困困 《新体育》2008,(4):1-1
古龙老师说,你若是个聪明人,以后千万莫要当面揭穿女人的谎话,因为你就算揭穿了,她也会有很好的解释,你就算不相信她的解释,她还是绝不会承认自己说谎。  相似文献   

8.
屠仲道 《中华武术》2007,(10):54-55
在武术的各种书刊中,诸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松胸实腹,沉腰圆裆、气沉丹田等术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成为练拳人必背的口诀。然而,在练拳中,要真正懂得这些术语的理法,正确掌握要领,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领悟了,做到了,才算入了门。因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郅辽 《钓鱼》2007,(6S):20-21
这是一支破风浮标,抛钩风线抖得笔直,配重6.2克铅皮,能抗6级阵风,应该是直击水底了。可是5月4日在苏州漕湖,用适合搓饵的鱼饵钓了半小时,浮标就沉不下去了。抛钩十成线,浮标迅速翻身,站直了,但下行到离调目还有3目的位置上就跳舞了;抛钩八成线,浮标一站直就沉不下去了,原因是钓饵雾化,引得手指长的穿鲦鱼密密层层,形成数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华武术》第十一期刊发拙文《解读"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文中对练习太极拳易犯的错误"偏沉"和"双重"进行了详细解读。但是,有一部分练习者仍然对"偏沉"产生误解,固执地认为这是练习太极拳的正确方式。今旧题重谈,从新的角度对此做一些补充说明。在太极拳界,对于"双重"是病,是错误练法,不存在异议,故不加赘言,重点谈一下"偏沉"。什么是"偏沉"呢?其实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胡铁花 《钓鱼》2008,(6):27-27
题记:看了题目,有的读者可能不明白:都说春钓“滩”、春钓“浅”的,地球人谁不知道,水库当然也要钓“浅”啦!其实不然,听笔者慢慢解释。 水库风光秀丽,鱼资源丰富,是钓鱼人的垂钓天堂。春天来了,我们应该在水库的哪些水域垂钓呢?有钓友说,钓谚不是有“春钓浅”之说嘛,那就钓浅吧:有钓友则认为,春天仍然是虽暖犹寒,水温低,鱼儿在深水活动,当然要钓深啦……议论不一。  相似文献   

12.
于银富  王焕顺 《垂钓》2001,(1):47-47
在传统钓法中,钓者往往都是先打窝再垂钓,有的钓者还使用粘蘸饵,形成了立体鱼窝。鱼情好的话,整个鱼窝的中下层水域都有鱼在游动索饵。如果我们仍按“沉丝待鱼”的千年陈规老技,钓获量定然不丰。轻提、巧拖则是“主动出击”、“送货上门”、“服务到位”的钓鱼法,这种钓法使钓饵在提拖的过程中,死饵变“活饵”,活饵更活。即利用晃动、  相似文献   

13.
在水底建造隧道,盾构施工法已为我们所知。而预制管段沉放法(简称沉管法)也是一种主要施工法,已有80年的历史。我国香港已有3条沉管隧道,宁波与广州也先后建造了甬江、珠江2条沉管隧道,还有正在建设的宁波常洪隧道、上海即将开工的外环线下游越江隧道。 沉管法是先在干坞中制作管段(多为钢筋混凝  相似文献   

14.
牛胜先 《武当》2009,(12):16-17
练太极拳强调沉肩、坠肘。如果肩松沉了,但肘却微外掀和里瘪,会立即破坏了沉肩的作用,使劲立散。肘为胳膊之中节,中节出了问题,根节和梢节都会受到影响,使劲不能完整。所以不论野马分鬃、搂膝拗步还是其他动作,肘都不能外掀和里扣,就是四角穿梭也不允许掀肘。在推手中,肘的杀伤力太过威猛,  相似文献   

15.
张春 《中国钓鱼》2008,(3):48-49
学校绿原文学社组织出游,目的地就是能过把钓瘾的绝好钓场——翠月湖,忍耐已久的我终于有了搏大鱼的机会了。翠月湖是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世界双遗产城市都江堰,紧邻岷江河畔,距青城山和都江堰均只有十来公里路。都说翠月湖风景如画,可是一进大门我和夏冰就单独行动径直奔向湖畔,用我们的钓竿抛饵开钓,未曾注意园林花草,因为在我们心中,一沉一浮的漂才是最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垂钓》2013,(2):54-55
小时候喜欢钓鱼,但由于学业搁置了好多年。去年春天买了把便宜台钓竿,老板说促销最后一套,有标、有线、有饵,挺不错。于是当天就满怀热情去乡下,一切顺利,可就是浮标不管扔哪都沉不下去,竖着露出十几目。小时候哪有现在那么复杂的调标手段啊,也不用管铅皮,只知道不沉就把浮标向下拉。我就一直向下拉,可浮标还是竖着。我就纳闷了:这里不该这么浅啊?换了好多地方一直是这样,结果当然空军。后来才知道是浮力太大了,铅皮不够,难怪怎么调都沉不下去。  相似文献   

17.
管察 《钓鱼》2013,(5):10-11
渔者六物:竿、纶、浮、沉、钩和饵。纶是钓鱼用的丝线;浮,浮子;沉,连在钓线或鱼钩上,使钩下沉水底的物件,现代多指铅坠。古人用什么做坠,不知道,但可以追溯的是青铜器出现之前没有金属坠,之后有了冶金业才有合适的"沉"。坠的使用是因为大多数鱼类都是沉底摄食,必须将钩沉至水底,另外是抵御走水,无坠,钩随水走虽然也能钓鱼,却不能像底坠那样稳坐钓鱼台。  相似文献   

18.
蒙古西征     
每个人的出生是不可以选择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的是自己的生存方式,无论目前我们是否满意,但我们可以奋斗,只要不满意,你就可以通过不懈的奋斗去努力达到你理想中的生存方式。早在5000年前,伟大的埃及人就用金字塔解释了人类社会的一个恒久不变的真理:下层基础虽然重要,但它的庞大仅仅是为支持上层建筑,虽然上层的常常只是小小的一块。它对人类社会的喻示非常明了:让在高处的只能是少数人;碌碌无为或是渺小地生活是生活在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可避免的惟一选择。但生活却教会我们不满意,让理想如白花花的肉体一样诱惑着我们。“去奋斗吧,小鬼!”面对戏谑的忠告,我们无话可说。──题记  相似文献   

19.
《杂技与魔术》2009,(3):59-60
魔术师把魔术节目一般称之为“活”,老年间的解释是因为它是活命的本钱,而今有老魔术师把它解释为“要把每个节目演活.要不断地更新,把老活变成新活.这样魔术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延续下去”。我们小组成员非常赞同后一种说法.尤其看了青年魔术师刘谦的表演,更说明魔术更新的重要。一是别把老活一演到底,二是不要一味追随模仿他人,要在更新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4,(21):25-25
在使用星漂、坠钩平底钓组的时候,鱼咬钩不是把浮在水面上的浮子拉下水,就是沉在水中的浮子慢慢浮上水面。解释这一现象就是,鱼咬住了钩,牵动铅坠移位,浮子下沉:鱼衔着钩往上游,将坠提离水底,浮子上浮。显然,鱼能不能搬动铅坠是鱼漂运动的关键。悬坠的不同是铅坠位移除了鱼的因素,自身存在着浮标运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