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包云志 《图书馆杂志》2003,22(8):74-75,73
本文介绍了袁枚致山东著名诗人李宪乔的两通佚札(其中一通为亲笔手迹原件)。两佚札对研究袁枚生平、著述、交友诸方面颇有价值。据此考证,确定了《随园诗话》的最早版本,解开了《随园诗话》版本问题的百年之谜。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校对     
余章瑞 《出版史料》2008,(2):126-128
校对,古称校雠。“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日雠也。”(应劭:《风俗通义》)狭义的校对,就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校对印样,订正错误。广义的校对,又叫校勘,兼指书籍版本、目录、收藏和流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楠 《新闻爱好者》2012,(14):69-70
从1995年《读书》杂志更换主编开始,这份以思想和评论见长的杂志开始走向学术化,1979~1995年的16年,是《读书》杂志的光辉岁月。本文以《读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陈原先生和曾担任11年主编的沈昌文先生的编辑思想为主线,试探析此时期《读书》杂志的编辑思想,以期对当下杂志编辑的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叫作"版本"书之称本,始于汉刘向.刘向《别录》云:"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这里所谓持本,即持书本的意思.到南北朝,颜之推著了一部《家训》,其中有一篇《书证篇》,举了许多本子,有:江南本、河北本、俗本、江南旧本、江南古本、江南书本等等,书之称本,便很通俗了.颜氏所举的许多本子,都是写本.自中唐前(近  相似文献   

5.
《古书疑义举例》是俞樾的“小学”名著,他在《自序》中指出,由于语言变迁、文字演变,使得“古书疑义所以日滋”,而他写作此书是要“使童蒙之子,习知其例,有所据依,或亦读书之一助乎?”(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2005,P1。以下凡引该书只标注页码)由此可见,《古书疑义举例》是一部阅读先秦古籍的入门书,“举例”不是“举出例证”,  相似文献   

6.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涵芬楼秘笈》影印艺芸书舍藏本《太和正音谱》一种(双红堂-戏曲-286),上有长泽规矩也手校,是以此本与内阁文库藏明版《太和正音谱》《北雅》校勘的校记。在此集《涵芬楼秘笈》未出版面世前,盐谷温已将内阁文库藏明版《太和正音谱》曲论部分排印出版,并略作校记。与之相比,长泽细致校勘了日本所见三种版本全书,得出了版本考订的初步结论,并坚持搜求其他版本,较早留意到该书流变。长泽亦是较早对戏曲展开版本文献学研究的日本学者。  相似文献   

7.
“本”探     
刘向(前77—前6)以前,“本”字无书籍义。《文选·魏都赋》“校雠篆籀”句,李善注引《风俗通》云:“按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这是“本”字有书义之始。刘向这一段文字(下简称“向文”),后世谈目录版本校勘的多加引用。对“向文”中的“本”(下简称“向本”),或称为“书”,或称为“底本”。但对于“向本”究竟缘何而来,很少着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读书》杂志是三联书店的名牌杂志。近一段时间,一场围绕《读书》的“批判风暴”在报纸和网站上沸沸扬扬。作为一度被称为“中国知识界最重要的阵地”,“检验中国思想解放的重要尺度”的知识分子杂志,这场争论显得意味深长。批评矛头对准了《读书》近几年的风格变化,以及“长江读书奖”的评选结果。来势之凶猛,使业外人士如坠云雾。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读书》各方当事人,请他们谈谈对“读书事件”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得"凤凰读书文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一套六册,分别为赵萝蕤《读书生活散札》、徐雁《秋禾行旅记》、谷林《谷林书简》、吕剑《吕剑诗文集》、朱健《野坡散记》、子聪《开卷闲话五编》。淡黄色面色,亮丽而淡雅。每册的封面装帧上,  相似文献   

10.
骆伟 《图书馆学刊》2002,24(3):59-60
《穆天子传》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重要典籍之一,经清代著名学者黄丕烈校跋,更视为古籍中的珍本。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现存世的黄氏校跋《穆天子传》出现了三种版本。考评这些版本的真伪,对维护黄氏校跋的纯洁性以及版本学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晋代郭璞的《尔雅注》作为研究中国训诂学开山之作(?)《尔雅》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入门书,历来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但是,《尔雅郭注》自问世以来,翻刻影抄,版本百出,自然难免鲁鱼亥豕、泥沙俱下。因此,研读《尔雅郭注》就不能不首先弄清其版本流传情况,择善而从。否则,诚如张之洞所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张之洞《书目答问·略例》)  相似文献   

12.
《古书疑义举例》是俞樾的"小学"名著,他在《自序》中指出,由于语言变迁、文字演变,使得"古书疑义所以日滋",而他写作此书是要"使童蒙之子,习知其例,有所据依,或亦读书之一助乎?"(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2005,P1.以下凡引该书只标注页码)由此可见,《古书疑义举例》是一部阅读先秦古籍的入门书,"举例"不是"举出例证",而是"发凡言例",俞樾在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层面提炼、总结古籍中的语言文字规律,想要为学者阅读古书、考证疑难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校对     
校对,古称校雠。“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应劭:《风俗通义》)狭义的校对,就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校对印样,订正错误。广义的校对,又叫校勘,兼指书籍版本、目录、收藏和流传的研究。鲁迅当过校对,也校勘过许多书。早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就给人校过一部译著,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以贴补学费的不足。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期间,他经常伏案校勘古籍到深夜。一部《嵇康集》,他校了许多遍。他以吴宽丛书堂影宋钞本作底本,比照《全三国文》及其他五家刻本进行校读,补正脱落,去其衍误,使他校的《嵇康集》成为最完善的本子。他还以唐宋类书所引文字,校武英殿聚珍本唐刘恂作的《岭表录异》三卷,并补遗。1915年以后,他搜集碑刻,从拓本抄写本文,与《金石萃编》相校,看出了此书的许多错误。正是这种深厚的校勘功夫,使鲁迅一旦从事新文学书刊的校对工作,就成为一名杰出的校对者。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图书馆藏俞樾《春在堂诗稿》五卷系其著作《春在堂诗编》前五卷上版付刻之底本,稿本中有二十一题25首诗为俞樾诗歌创作中从未刊布者。这些诗篇与刻本《诗编》、《佚诗》等所保存的作品结合起来看,能更加充分地反映俞樾的人生经历与交游情实,同时也为俞樾年谱的编定提供了一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清朴学大师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是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它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晚年研究古籍的成果。堪称清代朴学之代表作。其训诂学成就卓著,但在校勘学方面却也成果斐然。试从该书的成书缘由、学术背景、校勘特色几个方面来阐述,以期能对王氏校勘学有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清代苏州藏书家版本目录学成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愉庆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133-134,144
通过对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张金吾的《爱日精庐藏书志》、潘祖荫、叶昌炽《滂熹斋藏书记》、孙从添的《藏书纪要》以及黄丕烈和顾千里在版本题跋方面的成就的介绍、分析,回顾和总结清代苏州藏书家在版本目录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强调其版本目录学研究,对后人鉴定版本目录、考证版本源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藏书家钱曾的《读书敏求记》是一部重要的解题目录,其中的每一部图书都撰写有提要。其提要著录图书版本,标明图书的次第完缺,叙述图书的源流演化,并有对图书或作者的评论。《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充分利用、吸收了《读书敏求记》的成果,也对《读书敏求记》也有不少批评。  相似文献   

18.
杨万里《诚斋集》流传甚广而又版本繁多,文本现存错舛不少,不同版本间内容也常有不同。曾枣庄、刘琳编的《全宋文》及辛更儒笺校的《杨万里集笺校》虽都对《诚斋集》有过整理和校勘,但因其卷帙浩繁,仍不免有错疑现象存在,两本书中的书信部分文本遗漏、错误现象尤为严重,文章进一步对其进行校正辨误。  相似文献   

19.
清朴学大师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是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它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晚年研究古籍的成果,堪称清代朴学之代表作。其训诂学成就卓著,但在校勘学方面却也成果斐然。本文试从该书的成书缘由、学术背景、校勘特色几个方面来阐述,以期能对王氏校勘学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清朴学大师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是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它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晚年研究古籍的成果。堪称清代朴学之代表作。其训诂学成就卓著,但在校勘学方面却成果斐然。本文试从该书的成书缘由、学术背景、校勘特色几个方面来阐述。以期能对王氏校勘学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