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璐 《青年记者》2016,(35):115-116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关于中国故事的讲述少不了中国特色、中国印象、中国元素,体现的是独特的民族性价值. 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的理解 讲好中国故事,从地理范畴和民族范畴来理解,一个是讲好在中国发生的故事,一个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这里面包含了全球与本土、外国人与中国人、国外与国内的二元认知,二者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中国故事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在中国发生的或关于中国人的故事,应该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根据上级的安排,省档案局(馆)结合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对局(馆)新领导班子提出的“四讲”要求,开展了讲学习、讲团结、讲大局、讲纪律、讲效率、讲和谐、讲节约、讲落实的活动,省“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的第13期简报对此作了介绍。5月8日下午,局(馆)举办“说身边事,学身边人”学习交流会,推动“三学三好”活动的开展,把“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萧笛 《新闻传播》2007,(5):61-6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也是新闻规律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记者要做到“三贴近”,就需要到第一线去,到新闻现场去,所谓人到心到感情到,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到底有多富裕上篇一部分中国人已实现小康生活水平对中国人而言,“小康”是温饱之后又一个美好的期冀,尤其是对九亿中国农民来说就更是这样。“小康”是什么所谓“小康”,《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指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状况。如家道小康...  相似文献   

5.
杨庆武 《新闻窗》2007,(2):12-1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把“人”的文章做足──科技新闻报道之我见郑田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工作者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人物应当是科技新闻报道的主体。搞科技新闻,不应当把眼光只落在科技成果、科技活动等方面的报道上,而应当把“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是增进与世界的友好交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理念:要力求“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本文旨在探索利用海外多元主体,通过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来华留学生以及其他外国群体的紧密联系,通过精准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各项传播要素,实现“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8.
马芳 《采.写.编》2021,(2):117-118
中国故事有中国风采、亦有中国文化与自信。融媒时代悄然来临,新闻报道“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重大。借此,探讨了媒体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厘清了融媒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四条路径。旨在引发当代媒体人思考,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不懈努力,让中国故事讲出道理、讲出文化、讲出大国风采。  相似文献   

9.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靠向银行举债,变成了所谓的“个人负翁”,提前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只是,“负翁”们在套现了自己的将来后,真的能够像温莎公爵那样生活吗?  相似文献   

10.
陈昉  周文璟 《大观周刊》2006,(37):86-86
侠客点击:张实的头衔很多,他是昆明山野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同时他还是昆明登山探险协会主席,政协委员等,但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思想者而非企业家。张实创造过很多个第一,他与一帮早年的同道之人发起的昆明登山探险协会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户外运动组织,也被中国官方认定为中国户外运动的开端,他著了中国第一本户外运动指导图书,他创办的昆明山野旅行社是中国第一家开展特种旅游的国内旅行社,今年初他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户外人物”,他的领奖词却这样写道:“鄙人无能去攀珠峰,无才去搏商海,惟有公心在胸、推动合作,为本地户外运动事业发展尽其薄力而不负此名”。他的人就跟他的名一样,实实在在,不加任何修饰。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职业需求与人的公共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这个职业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记者的天职是追寻新闻,捕捉新闻,挖掘新闻,发现新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去“追”、去“捉”、去“挖”、去“发”,是记者的职业需求。记者在履行职责、尤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因为要“追”、要“捉”、要“挖”、要“发”,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磨擦,激起一些波澜,甚至引起一些矛盾,遭到一些白眼,但记者只要出于公心,行为举止符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规范,社会受众都是理解、支持、拥护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全国记者队伍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某些媒体对记…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理论改革家步鑫生的沉浮,使改革家报道的得失也同时成为一个街谈巷议的话题。记者如何才能摆脱感性的浅表判断,少走极端?有两篇成功的报道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点线索。人民日报记者高海浩的述评《一人沉浮千夫评说》,最值得称道的,是浙江一位理论工作者分析中国企业家成长的历史背景的精彩片断。而中国青年报的“企业家问题探讨”系列中,更早地披  相似文献   

13.
讲究人     
对于“讲究”这个词,我一直不甚明白,它确切的是指什么意思。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是“够哥们,讲意气”还是“铺张奢华”?是严肃呆板的按传统行事还是处在时尚前沿的小资行为?或许,这都有一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老上海,说一个人会“做人家”,是赞赏他“节俭、会过日子”,换成当下的说法就是聪明消费.花小钱享受精致生活,这一直是老派上海人引以为傲的生活技巧.上海曾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近代城市制度的发祥地.但上海入口稠密,生存空问拥挤、狭窄,也造就了他们精打细算、讲实惠、会做人家的特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市民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杨士恒 《档案管理》2023,(2):10-11+14
黄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借助档案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新时期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权威性,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本文围绕如何传播档案文化的主题,在借鉴“讲好黄河故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修身”随议邓立品“现在谁还讲修身?已经不合时宜了。我当记者这么多年,谁重视这个?”一位记者如是说。记者该不该讲修力,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知道,中国人历来都十分重视修身,孔老夫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训;盂夫子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箴言,足...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报道,跟着“人”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前哨》2006,(6):80-80
许春初在2006年第6期《中国记》发表《企业报道,跟着“人”走》的章说,企业报道若分寸拿捏得不好,要么工作性太强很枯燥,要么广告味太浓不受看。要把企业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关键是跟着“人”走。这里说的“人”,并不光是指具体的人,还包括人精神的“人”,即真正做到见“人”,把人写透,把人的精神写深。  相似文献   

18.
何世勤 《新闻界》2001,(6):57-57
最近,认真看了一些通讯员的来稿,发现不少稿件质量相当不错,但也有部分稿件存在一些问题,既影响了稿件的命中率,又加大了编辑的工作量。我认为,当前通讯员来稿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追风”。何谓“追风”?就是报上每发表了一篇较有影响的稿件后,跟着都会有不少人“追”着这篇文章的主题去采写稿件。尤其是每当中央、省委作出一些重大部署后,各地党委、政府作出相应反映的稿件,在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就更为突出。“追风”问题的实质是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即新闻要“新”,要讲“创新”,“追风”则只是简单地摹…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把自己的企业贡献成为一个民族的品牌。“中国搜索”只属于中国!  相似文献   

20.
唐文翰 《大观周刊》2012,(28):11-11,13
人与哲学之间关系密切,自古希腊人开始了思辨之路,哲学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前进至今。我们可以通过人去了解哲学,也可以通过哲学去把握人,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哲学的本质,也可以把握住人的真正本性。究竟何为“人”?何为“哲学”?人是万物之灵,哲学是万学之学,本文将尝试着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