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史学界对于农民起义中的皇权主义问题辩论甚多。目前争论的一个问题是,皇权主义是哪个阶级的思想?产生皇权主义的根源是什么?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一些看法。 皇权产生于阶级社会。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是封建国家的最高权威;地主阶级是封建皇帝的阶级基础,是拥护君主制度的皇权主义者。这是大家熟悉的常识。但是,农民也是皇仅主义者,这却是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斯大林在评论俄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时指出:“在说到拉辛和普加乔夫的时候,决不应该忘记他们都是皇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的重要特点,就是君主专断一切,皇帝既利用国家暴力机器大造皇帝至上的舆论,对人民进行威慑。与皇帝有关的种种专门称谓,从侧面反映出专制主义的淫威在古人思维和心理上的表现,本文对此试作一简要说明。一、皇帝专称是抻化皇权的手段对天崇拜是原始氏族时代的产物。战国末期,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步形成,对天崇拜的观念也被帝王利用作为神化皇权的工具,一切与皇帝相关的事情都与“天”发生了联系:臣民朝拜皇帝叫作“朝天”皇帝的容貌叫“天颜”,他的内心意愿叫“天心”、“天意”,其听闻叫“天听”,皇  相似文献   

3.
以皇帝制度为基础,以御史监察制度为主干,以谏官制度和举报制度为补充的中国封建权力监督制度,具有皇权监督至上、专门监督机关机构独立、权重位高的特点。这种权力监督制度对于维护封建专制的延续起过重要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叛与僭越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反叛,是图谋危害皇帝权力及皇帝人身的行为,它是通过策划杀害或废黜在位皇帝,实现自立或另立,是对皇权的颠覆,僭越主要反映为超越礼制与等级界限,具体表现为行为的侵权。明文献对明宗室“谋逆”、“不轨”、僭越行为的定罪混淆,不仅是一个史观问题,而且一直影响到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反叛与僭越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反叛,是图谋危害皇帝权力及皇帝人身的行为,它是通过策划杀害或废黜在位皇帝,实现自立或另立,是对皇权的颠覆,僭越主要反映为超越礼制与等级界限,具体表现为行为的侵权。明文献对明宗室“谋逆”、“不轨”、僭越行为的定罪混淆,不仅是一个史观问题,而且一直影响到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财富的循环     
皇权只有借助封建官僚才能统治整个帝国,但是封建官僚自身就是一个强势分利集团,他们会借助手中的权力疯狂掠夺帝国财富皇权根本就无法彻底遏制这种掠夺,毕竟联系皇权和封建官僚的纽带恰恰就是掠夺财富的权力。  相似文献   

7.
一、概念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存在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长期的特点,对我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皇权的加强和神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建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的加强等等。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赖以存在的条件。皇权神秘观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军队和官僚机构是维护和运转中央集权制的两个重要工具。封建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就是加  相似文献   

8.
从秦朝建立高度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至清朝已延续了两千余年。这种体制首先在政治上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威。皇帝、贵族和农民构成了封建的金字塔似的等级制度。皇帝高高在上,权力最大、地位至尊、财富最多,故有“普天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之说。这种体制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封建专制,推崇孔孟之道、三纲五常,用封建宗法、宗教观念箝制人民思想,剥夺人民应有的自由权利。这种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在封建社会中期以前曾对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到了后期,已与时代发展不相适了,中国社会从此落伍,失去了世界强…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明朝独特的特务机构,“厂卫”是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集中皇权的工具。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朝臣权力过大导致元朝灭亡,基于这种认识,他在政治层面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官制改革,以达到分割权力、集中皇权的目的,如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与中书省,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并设立“三司”。“厂卫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其中,“卫”是指明太祖洪武年间设立的锦衣卫,“厂”则包括永乐年间的东缉事厂、成化年间的西缉事厂以及正德年间的大内行厂。从性质上讲,两者的职权类似,都是皇帝的爪牙与耳目。从权力或势力大小上讲,  相似文献   

10.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首先与代表封建皇权的儒家文化发生冲突,周武帝灭佛标志着印度佛教在皇权面前的失败。佛教却由此获得新生,周武帝灭佛的理论根据“即事而道”促成了中国佛教天台宗“却事而真”思想的成熟。周武帝灭佛成了印度佛教向中国佛教转位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皇帝有名,还有尊号、年号、谥号和庙号,读古书时需要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尊号”即尊崇皇帝的称号。尊号始于秦代。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以“皇帝”为尊号,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后来,封建统治者出于宣扬皇权神圣的需要,又在“皇帝”前面加上修饰词,如唐中宗李显尊号为“应天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称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没有过民主体制,也没有民主体制建设以及最高权力制衡方面的专门理论。但是在反映下层人民历史观和政治理想的历史演义小说、戏曲中,却塑造了一类能制约皇权的人物。此类演义剧对皇帝权威、皇权的合法性、最高权力的运行机制都有新的认识,反映了下层民众对不受约束的专制皇权正当性的怀疑与否定,以及对一个能监督皇权的,代表正义与民望之权力的期望与设计。历史演义剧中的这种朴素的皇权制约思想,是民众共同心理的产物、普通愿望的表露、集体理念的阐述。由此我们看到,西方政治理论极力宣扬的权力制衡思想,在古代中国民间也有朦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明代封建皇权极度膨胀,在司法审判权方面主要通过奏裁、复核等形式使之权力进一步扩大,并形成明朝宦官参与司法,代皇帝行使审判权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刘灵芝 《历史学习》2006,(10):37-38
在中国古代,相、丞相或宰相,是秉承皇帝旨意,辅佐国政的官职。由于国政繁多,皇帝不能没有辅佐,皇权的效能是通过相权的运作来达于四方的。在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中,兵权与相权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此长彼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封建国家政治体制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个老话题 ,1 992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也考了这一内容。这道题的主要观点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 ,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 ,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 ,破坏了社会经济。实际上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表层原因 ,其深层次的原因 ,则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中国封建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君主专制 ,专制皇权无所不及 ,一切法令都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种制度有极大优势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出现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6.
在农民战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着一个问题,就是农民是不是皇权主义者,农民起义领袖有没有皇权主义思想。在讨论中,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有,一种认为无。有无之中又存在互相渗透,即主张有的人承认一定条件下的无,主张无的人承认一定条件下的有。史学领域内的这个争鸣,在林彪、“四人帮”横行肆虐时期遭到扼杀,谁如果认为农民起义领袖有皇权主义思想,就会被戴上“污蔑农民革命”、“污蔑贫下中农”的帽子。大家吓得不敢吭声了。“四人帮”的反革命极左路线在史学领域中泛滥成灾了。讲中国古代史只讲农民起义(后来又只讲所谓的儒法斗争),每次农民起义只讲一个,最多二个起义领袖,而讲这几个农民领袖的时候就拼命拔高,把他们说得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品德,描绘成无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7.
明朝前期在海外贸易方面推行的“朝贡贸易”是宋元以来海外贸易大发展的一个逆转,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贸易形式的出现,与当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冶的加强、皇权的提高,是有直接的关系。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不仅调整国家机构、扩大皇帝权力,更有力地镇压农民;在经济方面也是进行严密的控制,如对海外贸易的独占与垄断,毫无疑问就是这种权力的强化在经济上最明显的一种表现。“朝贡贸易”的实行,对宋元以来繁荣的海外贸易是一次严重的破坏和摧残,对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起到了扼杀的作用,影响十分深远。现在具体研  相似文献   

18.
西汉的内朝制度不仅是西汉政治的一大特色,而且对后世许多朝代的政治制度也有过深远的影响。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分配秩序,西汉内朝政治的实质就是分割以宰相为首的政府官僚集团的权力,藉以巩固和加强皇权,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它具体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官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变动演进之中的。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央官制的演变,从一开始就以侵夺相权、强化皇权为其基本历史线索和主要内容,它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方向和性质是封建政治和中央官制的日益专制化。汉初官制多沿用秦朝制度,到汉武帝时期开始演变,内朝的创置过程,伴随着相权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从而使汉代的国家权力机构明确分为两大系统,并构成了汉代封建专制主义的基本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封建的政治经济关系,集中表现为君权的至高无上;特别是自秦以降,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这种封建的政治经济关系,又集中表现为皇权,包括皇帝个人的好恶,不仅在治人治世其它方面充分体现出来,而对文苑的丰杀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班固就曾指出过:“成康没而颂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