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果报思想与《醒世姻缘传》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报思想与《醒世姻缘传》的主题魏文哲迄今为止,除个别论者,一般都认为果报思想是《醒世姻缘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或叫主旨)①,然而我认为,如果透过这部小说的表面现象加以分析研究,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然,这部小说有果报思想,但它不是作品的主旨,而只是小...  相似文献   

2.
《醒世姻缘传》是清代百回本世情小说,以“两世姻缘,因果报应”为线索,塑造了薛素姐虐待丈夫、忤逆公婆的“悍妇”形象,颠覆了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家庭道德伦理体系。细读文本,通过女性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对男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理解。通过分析薛素姐与其家庭成员的关系全面的把握其“悍妇”形象,并深入挖掘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其回目之前的“得胜头回”与作者在叙述中心故事过程中插入的一些五光十色的小故事一起,组成了一幅广阔的生活画卷,扩大了小说的描写领域,从而形成了《醒世姻缘传》开放性的结构特色。另外,《醒世姻缘传》对其后的《红楼梦》等世情小说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些小说中甚至有抄袭《醒世姻缘传》情节的文字。可见,《醒世姻缘传》在乾嘉时已十分流行了。  相似文献   

4.
因果报应是《醒世姻缘传》独特的叙事结构框架,本文从因果报应在我国历史认知上独有的教化作用,强化儒家道义教化功能,以及勾连小说情节、拓展小说表现时空等方面,分析了因果报应叙事框架对的小说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醒世姻缘传》是17世纪的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可以确定是用山东方言写成的。本文试图对《醒世姻缘传》中的一些第一人称代词做一些描写分析,以揭示《醒世姻缘传》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点,为更全面地认识《醒世姻缘传》的语言特点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文言小说的高峰,更是中国志怪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它包含许多传统文化思想。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聊斋更是兼具各种文化心理,很难全部都把握到位。本文仅仅探讨该作品中"因果报应"思想的体现,这一思想受儒释道诸家的共同推崇。《聊斋》无时无刻都透露着因果报应的必然性,篇幅最多的莫过于对因果报应的故事和描述。本文简要分析蒲松龄这一观念形成的渊源和具体作品中的体现,从而进一步分析他在《聊斋》中大量描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这样的思想的创作意图及其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写实小说,也是一部成功的讽刺文学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它是继《金瓶梅》之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巨著。鲁迅说它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致钱玄同信》)它的成功与《金瓶梅》《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的发展又影响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醒世姻缘传》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受到了《金瓶梅》直接影响。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金瓶梅》问世以后,才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跨进到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来。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题材方面的一个大变革。《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继《金瓶梅》之后,第二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8.
评《醒世姻缘传》的崇儒尚佛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的一部世情大作。崇儒尚佛.以佛助儒是其鲜明的思想结构特征。这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中国古代小说思想结构的体现.另一方面又是时代社会氛围的促成。对于《醒世姻缘传》的思想我们要以辩证的态度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9.
《醒世姻缘传》大概成书于明清之际 ,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思想界出现倡扬人性平等的思潮 ,在文学领域 ,文学作品尤其是贴近市民生活的文学作品 ,也趋向于呼唤人性解放 ,歌颂美好爱情。《醒世姻缘传》叙写了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前世晁大舍射杀仙狐 ,逼死妻子计氏 ,而仙狐、计氏转世之后 ,仍与晁大舍托生的狄希陈为妻妾 ,并对其进行报复。小说以男人为线索而以女性为主角 ,作者一改以往弃妇曲的基调 ,在小说里大笔书写了一群非弱者女性 ,有泼辣的“半截汉子” ,有悍妻悍妾 ,有甘愿出家的尼姑等等 ,仿佛是从不同角度精心选择的…  相似文献   

10.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截然不同,论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这一背景上来分析评价。张爱玲在这部小说中以她的独特眼光描写了生活中的“饥饿”现象和“虚假性”,而这部作品的部分情节构成又令人遗憾地陷入了虚假性。《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对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八犬传》在日本翻案小说中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其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当时的江户时期受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在影响翻案小说的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水浒传》。在这部作品的影响下产生的最典型的作品是《八犬传》。基于此,针对《水浒传》和《八犬传》对比分析中日文学,对于了解两国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一书在因果报应的整体框架下 ,主要围绕“财”和“色”两条线索叙述故事 ,非常明了清晰。读者倘能参照本文阅读原著 ,必能渐入佳境 ,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的“三言”是一部受因果报应思想十分明显的作品。其中涉及这种思想的作品,大约占其总篇的三分之一。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历来多受人之诟病,不被人们所认可。对于这些劝善惩恶的作品,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它的因果报应的外在形式,更要看到它的善恶观念。这种善恶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从“三言”中的果报小说所表现的伦理观念来看,其主要倾向应该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14.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晚清问世的一部著名谴责小说。对于这部小说思想倾向的评价,研究者中分歧较大。五十年代,多数同志对这部小说持肯定态度。六十年代中期.一些同志对作品提出了新观点,他们把《官场现形记》列为“日趋反动的改良主义思想指导下”①问世的作品,认为是“邪恶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明清之际一部重要的白话世情小说。它以因果报应连接两桩恶姻缘故事,并穿插许多小故事,组成一部百回世情大作。小说前二十二回讲述山东武城县晁源与妻妾的矛盾纠葛。晁源在家庭暴富之后,嫌弃发妻计氏,娶娼女小珍哥为妾,并纵妾虐妻,致使计氏被逼自杀。且在一次围猎时,他又杀害了一只仙狐,种下了孽缘的前因,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以转世轮回、因果报应婚姻故事结撰全篇,描述了众多婚姻现象。本文旨在剖析作者西周生以婚姻为关注焦点的原因意图所在,解读其对婚姻伦理价值的阐述。通过分析小说描绘的世间婚姻众生相进而解析其浓郁的醒世意味,以及作家深沉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乔治·爱略特的一部早期小说《亚当·比德》为例,分析了作者渗透在这部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其同情意识思想、因果报应思想、利他主义思想及其对传统价值的尊崇几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爱略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本文指出:爱略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她从小所受的基督教信仰以及费尔巴哈、孔德等人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自觉地从中国传统小说中汲取营养的小说家。她非常推崇传统世情小说,自述《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还说“《醒世姻缘》和《海上花》一个写得浓,一个写得淡,但是同样是最好的写实的作品”。同时,  相似文献   

19.
《醒世姻缘传》以转世轮回、因果报应作为叙事框架,真实反映的却是社会家庭之事。是要借佛教的惩戒匡正儒家的伦理纲常,扭转世风人情,以儒家道德评价标准,作者设计了众多人物命运。通过小说人物命运也让读者窥视到了作者心中的道德标尺,以及这儒家道德标尺所导致的局限性和人物情节矛盾。  相似文献   

20.
博尔赫斯早期小说《女海盗金寡妇》是一部由中国题材改写而成的小说,它在题材处理、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均与中国青心才人版《金云翘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小说既体现了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同时又是博尔赫斯式西方改编的典型代表,可以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加以分析。在这两部小说之外,越南诗人阮攸据《金云翘传》改编的同题“六八体诗句”,则完全是东方文化视角下的改编,与博尔赫斯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