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千余年来的缠足陋俗,给无数妇女带来了终身的痛苦。在秋瑾看来,放足就是中国妇女脱离苦海的起点。她相信欲振女权,必须自放足始,于是提倡放足。本文试分析秋瑾的  相似文献   

2.
绥远地区汉族妇女的放足滥觞于清末。经过官府和一些官绅多年的大力提倡与劝禁。到民国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通过对放足过程的透视。我们可以看到,缠足与放足的冲突是曲折复杂的。这充分印证了妇女从缠足到天足的进程是渐变的。并非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3.
缠足产生于偏爱小脚的审美话语霸权之下,而放足则在政治话语霸权之下艰难前行,话语霸权在缠足放足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放足或禁止缠足上,男性审美话语霸权没有形成,而急切依赖政府的行政命令,反观缠足却很少有政府的参与,几乎完全由于男性的审美偏好而盛行,封建礼教等只是挟持缠足为己所用而已.不管缠足还是放足,都是积弱的男性话语霸权任意驰骋之场域.  相似文献   

4.
女子缠足是延续几千年的封建陋俗,严重摧残了妇女的身体健康,约束了妇女行动。满族入主中原,清廷曾对缠足下过几次谕令,但收效不大。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人们的放足意识不断提高,民国成立后,政府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废除了缠足这一陋俗。废除缠足不仅对妇女生活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来华传教士积极投身于近代中国的放足运动。他们利用大众传媒抨击缠足陋习,剖析缠足之害。依靠宣传攻势动摇传统观念和舆论导向,并在全社会发起反缠足运动,倡导放足新风;教会女校率先实施放足运动,教会女生适逢其会,充当了中国近代放足运动的先行者,女校的实践具有开拓性意义;天足会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反缠足组织,以民间社团的形式出现,在全国形成网络,成为清末在中国倡行放足运动的主要力量,正是他们的艰苦工作最终将放足运动推向整个社会。传教士在中国的这些活动,在主观上体现了基督教义的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在客观上成为近代中国历史进步和社会演进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在城乡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不缠足运动。《湘报》作为湖南维新派的喉舌,对倡导女性放足更是不遗余力,刊载了大量的关于推动女性放足的论说、文告、章程和启事等。这些文章探讨了缠足之源、缠足之害、禁缠之难和禁缠之益。  相似文献   

7.
缠足与放足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称没有什么内容的长文章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裹脚”就是古代妇女缠足的长布条。古代妇女为什么要缠足呢?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阿Q想入非非想念吴妈时写道: “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吴妈“脚太大”,是没缠过的“天足”,阿Q认为“天足”不美。为何“天足”不美,“小足”才美呢?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妇女缠足的历史和放足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女性缠足之风由来甚久,小脚女人是封建男权主义的附属.缠足不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损害极大,而且使女性牢牢牵制在这封建夫权制家庭中,没有所谓的自由与追求.近代以来,屡次禁缠足,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村许多妇女宁可忍受缠足的痛苦并承受惩罚都不愿放足.虽然不缠足运动受到一些阻挠,但是它的成效也是可见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沿海的一些大都市出现了颠覆传统女性形象、崇尚自由与追求自我的摩登女郎。与小脚女人相比,摩登女郎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了较大提高,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摩登女郎这种新式女性形象,是一种代表,一种示范,是女性走向解放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1928年河北省政府正式成立后,采取了多项措施从事剪发放足运动,但因蓄辫缠足由来已久,积重难返,工作进展缓慢而艰难。尽管如此,此场运动对于消除蓄辫缠足陋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的戒缠足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较早地关注女子教育,提倡和创办女学。为了更好地兴办女学,他积极鼓吹戒缠足,把缠足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兴亡的高度。在实践上设立不缠足会,在报刊上发表言论以此来推动中国近代戒缠足运动的发展。同时把不缠足的实践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不仅要求女儿不缠足,还主张妻子放足。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的不缠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细读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之"放足运动的实行",一方面赞叹门内动人景致,一方面也提出了疑惑:其一,作者有时在史料分析上,似乎有些穿凿附会。其二,作者强调要走出"现代的偏见:只从反缠足的观点来观看缠足",可当她毫不留情地批驳国内一些反缠足活动时,却拔高了当年部分女性人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近代"反缠足"运动逐步兴起,成为女权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公报从阐明缠足的非正统性和不合理性、"官为提倡"和民间推动相结合、大兴女学成立放足会以及树立新型婚姻观念等方面入手,推动了"反缠足"运动的进行,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缠足是中国古代社会妇女独有的习俗,不分地域,不分贫富贵贱,妇女都缠足,俗称"裹小脚"。如今在云南嵩明县阿古龙村任有缠足现象。本文结合社会学、美学、历史学相关学科探讨云南嵩明县阿古龙村的妇女缠足文化和缠足对妇女的影响,最后从"小脚之美"方面来谈缠足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缠足这一沿袭千年的习俗被视为是对中国女性最大的戕害。然而,这一让现代人无法忍受的"恶习"在当时来看却是相当地深入人心,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它都影响着主流文化对女性的审美,甚至左右着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地位,吸引着女性投身于对缠足美的追求。19世纪末兴起的反缠足运动,并非一帆风顺,其主要阻力不是来自男性,而是来自缠足女性。直至20世纪30年代,仍有不少女性坚持缠足,反对放足。女性对缠足习俗的坚持,并不是完全出于对以男性为中心的审美文化的迎合,而是她们的一种自我追求,充分体现了缠足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晚清的不缠足运动,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场社会习俗改革的运动。刊登在当时《申报》上的几则有关“女士放足被逼毙命案”的消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这场运动的大致情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女缠足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的妇女缠足是性问题,亦有民族区分之目的。这与宋代的美学追求明显不同。明代缠足反映了世风日下的社会趋势。清初,入关的满族妇女趋学汉风,也出现缠足之现象,顺治、乾隆都有明令禁止,可见清帝亦把它视为满汉之大防。  相似文献   

17.
一、妇女观的衍变中国传统女性文化观念的糟粕在近代的变化,主要体现为近代中国人对封建社会妇女陋俗文化观的批判与否定,直至部分被抛弃;与此同时,进步的女性文化观被传播和高扬,以致在中国人心目中得到某种程度的确认。实际上,乃是以缠足观、自立现、女学观、贤妻良母观为内容的一系列女性文化观念的新变化。(-)缠足现维新时期的康有为极力反对缠足,其妻女也不缠足,他指出缠足除了使中国成国际的笑柄外,也是使国家衰弱的重要原因。种弱而国必弱,妇女因缠足而弱种,则国家之颓败是可想而知的。从另一方面来说,经济为民富强之…  相似文献   

18.
禁止妇女缠足曾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笔者认为禁止缠足是广西地域文化和妇女劳动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 ;是太平天国军事战斗和生产劳动的一种客观需要 ,它给太平天国妇女带来了极大痛苦 ,并最终为江南文化所同化。不具备近代妇女解放的任何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19.
禁止妇女缠足曾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笔认为禁止缠足是广西地域化和妇女劳动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是太平天国军事战斗和生产劳动的一种客观需要,它给太平天国妇女带来了极大痛苦,并最终为江南化所同化。不具备近代妇女解放的任何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20.
何凌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6):101-103
妇女地位问题一直是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推行的废止妇女缠足法令是解放妇女的伟大变革。太平天国废止妇女缠足源于广西客家妇女的“天足”习俗,其直接动机并不是为了保护女子的肢体不受摧残,而是为了让其在抛却弓鞋罗袜之后能立即当差,这是其战争环境的客观需要。在主观上不能视作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