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停顿。现在高考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考点,近几年广东高考连年考查,其他省市也是多次考查。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的第12题,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现行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断句。对这一段文字,其他书历来几乎也是这样断句的。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22):2-3
<正>文言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明辨句读,前提是疏通大意,同时也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若断句失误,则必然误解古文原意。《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三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第9题主要是考查"文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断句,是近年来高考新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Ⅱ卷的第11小题就是文言文断句题,分数为5分;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卷、北京高考语文卷、辽宁高考语文卷也相继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这说明文言文“断句”题将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又一个新尝试。让我们先来看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卷第11题: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辽宁、江苏、重庆、北京等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文言断句题。命题主要采用两种考查方式:一是为文言阅读语段中的句子断句,如2008年重庆卷第11小题,广东卷第9小题;二是在文言阅读语段之外,专设文言语段,考查断句,如2008年北京卷第11小题,浙江卷第15小题,江苏卷第21小题。考生普遍反映断句题分数难拿,甚而至于看到断句题茫然不知所措。那么,文言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下面我想就这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6.
唐圭璋先生主编的《问话丛编》在标点断句上,存在问题较多。刘石同志在《词话丛编>标点异议》中,指出该书“标点体例混乱”、“标点体例不当”、“断句标点错讹”(见《山西师大学报》1991年第1期,又选其要者以同题发表在《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247期)等问题,极是。近偶翻其中部分词话,又发现若干标点断句错讹之处,有好多届于“硬伤”。因稍加整理,条列于后,供再版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给文言文断句,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重要方法,也是综合性较强的考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式。同时,读文言文,明句读,也是一项基本功。我们应指导学生在文言文的断句上下功夫。要想正确地给文言文断句,关键是要先弄通文章的本意,知道大概讲的什么,不要读一句断一句,  相似文献   

8.
能正确给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2004年,在北京卷第Ⅱ卷的第11小题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给出一段文言文语段,从中选出5个句子,要求考生断句,共5分)。2005年,有自主命题权的一些省市在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文言文断句的内容。在复习中,我  相似文献   

9.
关于《孟子》中一段名言的断句问题张霭堂《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发表《〈孟子〉中一段名言的断句》(以下简称《断句》)一文。作者郑千里先生将《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一段断句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将“空乏其身行”释为“空其身而乏...  相似文献   

10.
择优推断句是现代汉语复句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代表形式是:与其A不如B。根据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我们分三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从语表形式上考察择优推断句,对前后分句的主语和关系词语的位置问题进行描写、分析和探讨;第二部分从语里意义上考察择优推断句,揭示使用该句式时认知层面的规律性;第三部分考察择优推断句的三类特殊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彭素珍 《高中生》2010,(36):11-11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就成为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想知道如何断好文言句子吗?翻到第11页去看看断句的四种方法吧!  相似文献   

12.
古文断句作为考查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一项内容,其与翻译共同囊括在阅读理解中,是决定学生是否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一项。因此,"断句"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必修课",引导学生准确断句同样也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师说》中曾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之句,其中"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文章原意.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也常常出现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无方法可循呢?本文试介绍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所谓"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o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断句不准确容易造成歧义、错义。文言文断句作为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近年高考中呈上升态势,逐渐成为新课标卷中的一道常规题,江苏、广东和北京甚至有把该知识点作为必考题的倾向。考查形式有主观题和选择题,尤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中主要有三种考查方式:①只断句,不标点;②断好句,考生标点;③既断句,又标点。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词义、语法、古文化知识。作为近年新热的一个考点,大家对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本文侧重介绍一些断句技巧,以期对大家有利。  相似文献   

15.
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近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热点。虽然《考试大纲》没有明确将"断句"列为考点,但《考试说明》中,却有古文断句题型;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1-3卷和浙江、天津等多个省市高考卷均设有断句题。  相似文献   

16.
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断句是考查文…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浅易的文言文断句是个真正能体现考生文言能力的新题型。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整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内容有个大体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也就是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断句妙趣     
断句,前人称之为顿读,乃是运用读法之技巧,妙解文句之含意。断句不同,文意大变,别有情趣。 断句字帖古时,小孩习字有统一的字帖:“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这样排法,主要是取笔画少的字在前,以便循序渐进地学好书法,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点阐释】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也可以成为判断文言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一般说来,给文言语句加上标点要求较高,作为高考命题来说,往往只考断句,而不考标点。备考时主要是掌握断句的方法,提高断句的能力。【命题预测】近几年来,广东卷、江苏卷、北京卷、浙江卷、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江西卷等都坚持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可以  相似文献   

20.
姜振营 《广东教育》2013,(12):10-10
在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一共有八个省市的试卷出现了断句题型。这些试卷对断句的考查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断句,以北京、浙江、湖北、四川、重庆为例;二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广东、江西、湖南为例。广东卷的断句,有时也会以直接断句的形式出现,比较灵活,但考查内容均出自前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点与其他省市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