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仁慧  马林燕  赵凯  张泽 《资源科学》2023,(11):2248-2263
【目的】作为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的服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在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判生产托管的绿色发展效应,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山东、河南两省1238份小麦种植户的调研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生产托管对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1)样本地区小麦种植户的绿色生产效率均值为0.575,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2)生产托管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的绿色生产效率,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生产托管的正向影响依旧显著;(3)生产托管对于绿色生产效率处于中等偏高群体的农户绿色发展效应更强;与山东相比,河南农户生产托管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与小规模户、低非农化程度的农户相比,生产托管对实际经营规模偏大、非农化程度偏高的农户绿色发展效应更强。【结论】本文证实了农业生产托管在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为继续完善优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加快农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中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是“大农业”的组成部分和特殊的农产品,大力发展中药农业,既可给中药现代化打下坚实根基和促进调整农业结构,活跃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又可出口创汇,同时,中药又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展特色农业的一大亮点,一举多得,大有可为。中药农业是以中药材采集、捕猎和栽培、养殖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开展耕地碳汇项目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保障两大国家战略在制度安排上的现实需求。在探明耕地碳汇原理基础之上界定其概念,分析得出耕地碳汇是推动农业碳中和的关键抓手,是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场域,有着与粮食安全保障相协同助推农业生产绿色发展的有益价值。基于国际国内双重视角,运用归纳分析等方法总结国内外耕地碳汇实施的相关法律政策和实践经验,认为耕地碳汇项目具备实践的可操作性,将其与当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有助于推动农业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制度协同。据此,提出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明确耕地碳汇的物权属性、完善耕地碳汇核证标准等方法,促进中国耕地碳汇资源化、资产化、产品化进而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从耕地碳汇建设与粮食安全协同、创新耕地碳汇管理制度、耕地碳汇科学技术研发等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探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耕地碳汇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3)
近年来人们健康思想意识在不断转变,对健康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安全也愈发受到社会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得到空前发展。为加强绿色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增加对绿色农产品的种植推广和保障政策的支持。本文针对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进行了探析,以期为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和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镜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本地区气候、地理环境特点及农业种植结构,气象与农业联合查找赤峰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气象指标,对气象条件做出定量客观评估,制作玉米产量定性、定量评估产品,指导本地粮食种植、栽培与管理,保障粮食绿色稳产高产、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麦和玉米是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但它们的产量一直存在着悬殊的差异,通过育种和改良栽培条件也不见有所消除。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76年统计,世界平均籽粒亩产玉米405.6斤,小麦211.3斤,前者为后者的1.92倍;近年调查,在最适栽培条件下最高的生物产量玉米3533.2斤,小麦2600斤,前者亦为后者的1.67倍。  相似文献   

7.
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进行研究,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综述,并根据国外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经验,深入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政府干预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以及绿色产权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价格制度、绿色金融制度及非正式制度,从而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宇静 《中国科技论坛》2014,(5):124-129,136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全球九个国家的专利机关纷纷推出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制度。这些制度从内容到形式可归纳为宽松型、适度型和严格型,目的均在于通过缩短专利审查时间以加快绿色专利授权。在评价与反思这一新制度的优劣得失之后,本文认为现有的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制度不足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提出规范绿色技术、提高公共资金资助的研发成果申请专利的条件、建设绿色专利数据库和绿色专利分类体系等信息平台是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制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探究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演变趋势以及障碍因子,为推动中国工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包含绿色总量、绿色效率、绿色创新、绿色治理和绿色保障五大维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模型测度其水平值,运用Dagum分解法、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及演变趋势,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诊断其关键障碍。结果表明:30个省份整体及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空间分异明显,表现出“东—中—西”递减格局;空间关联性增强,形成以环渤海湾和长江三角洲为主的“高高”集聚区和以东北、西南和西北为主的“低低”集聚区;总体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发展水平类型的空间转移与邻域水平关系密切,邻域水平越高,向上转移概率越大,但低等级区在短时间向上转移的概率较小;绿色创新、绿色保障和绿色总量是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短板,其中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创新潜力、治理强度和制度保障是关键障碍因子。最后针对研究发现,分别从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突破障碍等方面因地制宜提出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中国开展水稻和小麦的杂交育种工程,揭示农业科研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神圣使命。中国农业科研体制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使农业科技进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作出巨大贡献。70年来,中国培育了一大批稻、麦新品种,实现了作物矮秆化、杂交化、优质化的3次跨越,完成了6次新品种更新换代。此外,在稻、麦高产栽培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性技术成果,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的跨越式进步。  相似文献   

11.
依靠非正式制度与环境规制规范农户生产行为,对于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少耕免耕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为例,构建多变量Probit模型,利用湖北省1105份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非正式制度、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非正式制度和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存在促进作用,非正式制度中的价值导向、惩戒监督和传递内化可促进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而环境规制中的引导规制和激励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亦具有积极作用。②环境规制中的约束规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当前环境规制存在"相对性制度失灵"现象,在约束农户生产行为方面效果欠佳。③非正式制度与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存在一定的交互影响,非正式制度可作为环境规制的替代机制,推动农户参与绿色生产行为。基于此,本文认为,非正式制度在推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中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是导致环境规制陷入"相对性制度失灵"的重要原因,今后,既要继续加强环境规制在农民绿色生产中的作用,更要培育非正式制度,构建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互动机制,从而为诱导和推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创造软硬结合的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探究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演变趋势以及障碍因子,为推动工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包含绿色总量、绿色效率、绿色创新、绿色治理和绿色保障五大维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模型测度其水平值,运用Dagum分解法、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趋势,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诊断其关键障碍。结果表明:30个省份整体及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空间分异明显,表现出“东-中-西”递减格局;空间关联性增强,形成以环渤海湾和长江三角洲为主的“高高”集聚区和以东北、西南和西北为主的“低低”集聚区;总体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发展水平类型的空间转移与邻域水平关系密切,邻域水平越高,向上转移概率越大,但低等级区短时间向上转移的概率较小;绿色创新、绿色保障和绿色总量是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短板,其中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创新潜力、治理强度和制度保障是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最后针对研究发现,分别从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突破障碍等方面因地制宜提出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董静儒 《华夏星火》2016,(11):14-15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迫切需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承霖,安徽农业大学教授。1949年考入南京农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届农学大学生。曾在南京农学院、福建农学院和安徽农学院任教,主要从事耕作学、粮食作物教学,研究小麦栽培。他善于将教学、研究与农村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长期在农村建立高产示范田,推动大面积生产取得丰收。曾兼任国家农业系统小麦专家顾问组成员、安徽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会小麦学组成员,  相似文献   

15.
尚杰  张馨悦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179-184
为促进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率,以2003-2018年数据为例,利用格兰杰改进ISM模型计算,研究认为,劳动力老龄化是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率的直接因素,农业信息化水平是根本因素;劳动力老龄化、土地规模是表面层依赖因素,需借助其他层级发挥作用;劳动力女性化、人力资本和非农就业是具体层自制因素,具有保障其他层级因素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是关键层驱动因素,是影响其他层级发挥作用的核心因素.因此,将从促进3个层级作用的发挥提出提升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继由 《资源科学》1983,5(2):80-85
西藏高原麦类作物产量比较高,试验地一季最高亩产,冬小麦已达1742.1斤,青稞1220斤,均为全国最高产量;春小麦1664.8斤,仅低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全国最高纪录(2026.1斤),我国小麦的大面积平均产量,西藏也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前列。 西藏高原农区的生产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远不及其他省区。土壤肥力一般,农田施肥量很少,耕作比较粗放,栽培管理水平不高,灌溉设施差,灌水制度不严,品种也不特殊,外地引入品种一般表现均好。试种墨西哥小麦的亩产量达一千四、五百斤,创全国冬小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应用必须综合配套。这就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赵丙奇  吴彬海 《软科学》2002,16(6):74-75,79
农业经济的天然弱质性决定了政府需要对农业经济进行产业保障。而我国目前的以粮食保护价为特征的产业保障方式极不适应农业经济国际化的要求。加入WTO以后,采取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补助为特征的产业保障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研究了安徽省泗县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需求的特征,比较了不同的农业科技培训模式的实际效果。作者认为,应当分类、分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培训,重点推广效果显著的培训模式,并从制度、机制以及组织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制定扶持农业科技培训的公共财政政策,以确保农业科技培训这种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07,(7):4-5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与硬粒小麦新品种选育”支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环境署(以下简称ENEA)合作,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粒小麦品种,丰富了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为硬粒小麦在我国的商品化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