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在人生边上》校读记●汪少华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于1941年和1983年先后由上海开明书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钱先生修改过的一九八二年版为基础,由杨润时、栾贵明负责校核”后又予以出版。然而这本280...  相似文献   

2.
1986年下半年,我在四川大学进修现代文学,听课之余准备写一篇《论钱钟书小说的幽默风格》的文章。当时我把钱先生的《围城》、《人·兽·鬼》都读熟了,把香港版的钱先生《写在人生边上》从川大文学所资料室借出全本复印了,在川大台港阅览室也借阅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把书中写钱钟书的专章全文复印了,在成都买到了《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等,也下决心一篇一篇啃着,又查阅了一些有关钱先生作品的论文,当时跃跃欲试,想写一篇论钱文章的信心越来越大了。  相似文献   

3.
博学多识、目光如炬的钱钟书先生,对于书评似乎没有直接说过什么好话。他于1939年2月18日在《写在人生边上》一书的序言中,起笔就是调侃所谓"书评家"的: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末,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缴卷。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真谛张平你对人生是怎么看的?如果有这么一道题,而且你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对任何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人生是什么?或者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各种人有各种人的看法。我写《孤儿泪》这部作品的时候,就有这么个问题一直萦...  相似文献   

5.
一书名·编者文汇出版社出版的这一本《写在钱钟书边上》,书名径拾钱氏《写在人生边上》的牙慧,得来全不费工夫。虽然照着葫芦来画瓢,可也算是上近水楼台看本地风光,使得广大“钱迷”们见“钱”眼开,油然生出一种自来熟的亲切感。既然有这种不费力而能讨好的便宜事,笔者也贪它一个小便宜,顺手牵来用作篇名。  相似文献   

6.
我十七八岁的时候在北京一家报社学校对时,闲下来便翻读30年代出版的一本大辞海(那时,大革文化命,书多被“禁”,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读。).抄词条,曾记下苏东坡《和子由渑他怀旧》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那复计东西。 感到它写人生飘泊,有一种豁达之美;后来,知道诗为东坡先生劝慰弟弟苏辙所作。这对出门在外,常怀乡愁的青年来说,不仅极易产生共鸣,而且还有一些鼓励作用。 因此,年前接到石建华兄的文集《雪泥》的时候,就感到十分亲切;读其中的作品,人生况味纷纷涌入心头。《改革进行…  相似文献   

7.
影像人生     
《报林求索》2012,(1):144-147
<正>卞之琳曾经在《断章》中写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收藏相机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些摄影爱好者表达自己情愫的一种方式,每一个真正爱摄影的人都会对自己手中的相机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而在情愫背后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影像人生?  相似文献   

8.
收到李晓丽寄来的《人生的求索》,翻开来竟放不下手。修养读物,最忌泛泛说教,板着一副面孔教训你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让人不知所措。《人生的求索》所以引人耐读,首先在于它象是朋友和你平等地探讨人生。不要说年轻人,就连我们这些早已进入而立  相似文献   

9.
杨道选,河南省濮阳军分区政治部一名普通的志愿兵,入伍13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情笃墨海,不懈磨砺,在一撇一捺中欢乐人生,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的书法作品相继录入《中国书画艺术人才名录》、《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家精品》、《当代文艺家名典》等,还先后被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86年年终岁尾,怀有书法写作一技之长的杨道选应征入伍。离家那天,在车站临行前,父亲把满满一兜笔墨纸砚交给他,认真地说:“娃,以后的路靠你自己走了,人生如纸上走笔,一撇一捺讲究沉稳凝重;一步步一个个脚印,…  相似文献   

10.
我因看了钱钟书先生一本指事达理的小品集《写在人生的边上》,便想到了论理的从容和幽默。文以载道。通过文章释惑解颐或者扶正祛邪,当然是为文的题中之义。钱文也不例外。比如,他对提倡幽默文学的说法不以为然,称“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作职业。”词锋不谓不利。但即令是这样一篇针对性颇强的文章,他仍写得心平气和,充满善意。很像是一管败秦的洞箫,势如破竹,却绝不剑拔驽张。和苏格拉底式的街头辩论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向比较含蓄和内向,常喜欢将至大无朋的大道理化作言  相似文献   

11.
读卖新闻有一个专栏叫《人生响导》。记得1981年秋刚到日本的时候,已故关田范雄先生就指着报纸告诉我:“这是读卖新闻的名牌‘商品’。”同朝日新闻的《天声人语》总在第一版下部、总是700字一样,《人生响导》总是登在第13版左下方,总是1000字左右,每天一期,长年不变。读报习惯,商业新闻是很重视这一点的。日本新闻史、新闻理论研究的鼻祖小野秀雄先生,在他的专著《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曾经说过,报纸的特点就在于通过定期地、连续地出版,使读者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在报纸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遍于海内外的“钱钟书热”中,钱钟书先生作为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的写作者,早已名扬四海;作为博大精深的学术专著《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和《七缀集》等的撰著者,他也久已誉满学界。不但硕学通人对他倾心折服,即便一般读者,也如醉似痴地千方百计搜求他的著作。更有中外钱钟书研究家,不顾他本人自甘淡泊宁静的坚决反对,以他的生平和撰著历程为研究课题,连篇累牍地推波助澜,形成一枝独秀处处走红的“钱学”。钱钟书多年知交、著名学者黄裳在谈到“钱钟书研究”时说:“我觉得把他的著作分做两类来研  相似文献   

13.
读《石语》     
钱钟书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和《〈人·兽·鬼〉重印本序》中说过:“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这是钱先生在自己的两本旧作被收进《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时所发的感慨.随着《石语》的问世,这句话再次在钱先生身上得到应验.不过,此书系作者夫人杨绛翻捡旧物时所得,作者本人审阅后爰作前记,无形中又暗合了钱先生的另一段话:“假如作者本人带头参加了发掘工  相似文献   

14.
1982年8月,钱钟书在《写在人生边上》的重印本序中调侃说:“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  相似文献   

15.
孙仁歌 《出版参考》2011,(16):39-40
打开《半堵墙》,首先让你不能跳过的是"写在虫子的边上"的一组"动物肖像"和"植物"的描写。细读这一组散文,在分享妙趣横生的同时,又不禁对作者对于动物们的精密观察以及传神且不乏幽默意味的描摹肃然起敬。作者笔下的  相似文献   

16.
模拟人生2     
看看北美游戏销售排行榜你就会发现,《模拟人生》(The Sims)及其众多的资料片长期占据了排行榜的前几位。今年,玩家终于盼到了其真正续作——《模拟人生2》(以下简称《模2》)。相比前作在几乎各方面都做出了扩展和提高,游戏画面更好,人物细节更加丰富,脸部和动作更加真实。模拟人有了记忆以及生活的目标,他们的一些品质还能遗传到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7.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路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  相似文献   

18.
生 意人最重要的是原始资本积累的第一桶金 ,文化人最看重的则是变成铅字的第一篇文。不一定有多么高的水平 ,仅仅是小荷初露尖尖角 ,但这自己才华的“牛刀小试”却关系到整个人生的定向和奠基。这里 ,编辑的作用非同小可 ,甚至可以说 ,是编辑笔下钦定的人生乾坤。为文难忘处女作1978年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周立波病重住院 ,临终前念念不忘他数十年前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东西”《买菜》。他说 :“我开始写作是在上海劳动大学读书的时候 ,那时我21岁 ,写了一篇题目叫《买菜》的小文 ,寄到上海《申报》馆 ,很快被登了出来。”他叮嘱儿女们 …  相似文献   

19.
和新入职的朋友们聊天,谈到最多的是人生规划。后来,我认真总结了一下,关于人生规划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主题:人生可以顶层设计。巧合的是读印刷工业出版社的《北大人生哲学》时这一点又得到新的印证,那些北大的先哲们无一不是有着明确的人生规划,并且坚持不懈地走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在《北大人生哲学》这本书中,作者细心挖掘了大量北大知名  相似文献   

20.
阅毕徐雁平先生《写在报刊边上的文字》(《中华读书报》1997年10月29日“家园”版)一文,我不由得想起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版主编胡洪侠为该“周刊”所写下的那些“编读札记”来。这些“编读札记”写在该周刊的一角,每期都有。短短的数百字,千把字,小而巧,有玲珑精致之美,一如江南流水之上所架设的一座座小桥。一篇篇读下来,令人觉得都是那样地有韵味。初读这些“编读札记”时,闪过我脑际的是:编辑家的美文。徐君的文章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