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成为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特点,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表现出几种不良倾向、导致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形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解涵 《科教文汇》2009,(6):191-191
学生的体育意识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此,文章试图探讨培养学生正确体育意识的最优途径与方法,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体育意识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此,文章试图探讨培养学生正确体育意识的最优途径与方法,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戴逢坚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197-197,202
体育意识是一种社会文化观念,是直接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探讨体育意识的内涵及形成,发展规律,对培养全民的体育意识,正确引导人们投身体育运动,更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健康体育与终身体育在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提出,“健康第一”成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目标。文章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方式方法;在获得快乐、成功等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并持续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体育意识是我们大脑特意的对体育活动的态度。高职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只是浮于表面的硬性认识,对参与体育锻炼没有助推力,体育意识的浅薄也关系到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加强当前高职学生的体育意识意义重大。文章通过调查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情况,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出几条较为有用的途径来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晓辉 《内江科技》2009,30(4):68-68
“健康第一”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体育理念,这一理念实施的好坏与是否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能否持之以恒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直接相关。然而由于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相当薄弱,这就必须从重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达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服务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邓仕海 《科教文汇》2013,(36):100-101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