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的管理"分为三部曲:情绪表达我知——回答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调节我会——讨论归纳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管理我能——体验并分享如何安慰别人。  相似文献   

2.
教师工作有情绪时,往往会无心工作,因此,适时体察教师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运用情感管理,体察教师情绪,有助于防止职业倦怠。一是鼓励教师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有教师表达了情绪,管理者才能察觉。同时,要让教师明白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情绪的表达不是蛮横地咆哮,无聊地埋怨,而需要用心地体会、  相似文献   

3.
儿童情绪管理的意义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因为受不了课业压力或者无法处理感情问题而走上绝路,这反映儿童缺乏情绪表达与管理的能力。儿童的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地以完全尊重的态度理解儿童情感的时候,儿童生活才被真正重视。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长大后的情绪认知及情绪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儿童情绪管理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儿童情绪管理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4.
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期早期,又处于初中阶段适应期,容易出现情绪困扰。为给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依据学生情绪发展特点和情绪管理相关理论,设计情绪管理系列心理活动课程,并进行了课程实践。课程分为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积极情绪的培养五个子主题,旨在系统地逐步地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其良好的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柳佳 《父母必读》2014,(4):102-103
正婴幼儿对情绪的认知,情绪的表达,情绪的疏导等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他们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在经历着什么样的情绪,更不清楚自己应该怎样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或管理情绪,需要我们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很多职业需要情绪劳动,包括图书馆工作.情绪劳动是指工作中所投入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表达管理策略.由于情绪劳动是图书馆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又有研究证明通过管理情绪劳动可以提高情绪劳动的效益,因此有必要研究情绪劳动在图书馆工作中是如何运行;并找出一些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层和工作人员情绪劳动的积极效益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同伴交往中情绪表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同伴互动中儿童情绪表达的研究进行回顾。然后,介绍目前主要的情绪表达研究方法(观察、问卷调查、大脑神经机制)以及如何开展管理和控制情绪策略的培养。最后,未来研究应该强调通过不同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来反映儿童在互动中情绪表达;重视儿童情绪的引发往往会涉及到伦理问题,应给予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龙兰 《考试周刊》2013,(43):175-176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的谈话、欣赏别人的优点、对待生活中的得失等。儿童期健康情绪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因此,儿童期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探究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选取大学生22人为实验组,以认知行为为框架的团体辅导进行干预,选取同质大学生22人为对照组,在此期间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两组在干预前后均进行情绪管理能力量表的施测.结果:(1)对照组与实验组前测,在量表得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干预后,情绪管理能力总分(t=-13.8,P0.01)、情绪评价的能力(t=-5.4,P0.01)、情绪感知的能力(t=-7.3,P0.01)、情绪表达的能力(t=-5.5,P0.01)、情绪调控的能力(t=-3.5,P0.01)较前测存在显著差异;(3)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情绪管理能力总分(t=9.9,P0.01)、情绪评价的能力(t=-6.2,P0.01)、情绪感知的能力(t=-11.3,P0.01)、情绪表达的能力(t=-6.3,P0.01)、情绪调控的能力(t=-4.6,P0.01)存在显著差异;(4)追踪测量的结果:在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情绪评价的能力、情绪感知的能力、情绪表达的能力、情绪调控的能力,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吴国芸 《教师》2019,(11):93-94
情绪管理是幼儿阶段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在幼儿各项教育课程中教师和家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情绪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来看,对幼儿的情绪管理也应从情绪理解、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三个阶段进行,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幼儿们情绪上的变化。文章基于作者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通过家园合作提升幼儿情绪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11.
龙兰 《考试周刊》2013,(27):159-160
愤怒情绪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年轻气盛,有愤怒情绪是普遍而正常的。合理地评估愤怒、理解愤怒和建设性地表达愤怒是大学生管理愤怒情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儿童绘画是儿童内心活动的体现,是儿童表达思想和情绪的重要工具。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在心理课堂上教师利用绘画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基于学情,明晰目标,促进情绪觉察;切合需求,贴近生活,促进情绪接纳;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情绪表达。并结合倾听、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促进小学生对情绪的觉察、接纳和恰当表达。  相似文献   

13.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 体验,是一种很微妙的 心理现象,表达了人与客观事物之 间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 情绪具有两极性。积极向上的 情绪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催人奋 进;消极负面的情绪常常使人感到 焦虑紧张、烦躁恐惧、悲观失望。 情绪管理是一个自我控制的 过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高三同学的情绪管理当然主要体  相似文献   

14.
1情绪管理绘本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塑造人格”。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读本之一,有着其丰富的教育价值。绘本具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不仅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也能够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例如“小熊维尼”情绪管理图书,就是一套引导幼儿进行情绪管理的绘本。这类绘本对幼儿的情绪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绘本教育活动中,关注绘本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情感,让幼儿学会表达、控制、调节、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社会情绪化。  相似文献   

15.
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的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由于学生不合理的认知而引起的抑郁、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原则,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情绪管理的常用方法包括:(1)情绪沟通法。它着重训练学生运用非言语手段和言语手段正确、合理、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培养学生“移情”的能力。(2)情绪控制法。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排解、控制消极情绪,诸如抑郁、焦虑、自卑、愤怒、…  相似文献   

16.
目前,幼儿情绪管理(Emotional Management)受到广泛的关注,引起广泛的讨论.认知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体验情绪被认为是幼儿情绪管理的要素.很小的婴儿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3~6岁的幼儿对情绪已大致了解.人们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幼年的情绪管理教育对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班杜拉(Bandura)以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儿童情绪,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会使用认知历程来表征事件、期待未来、选择行为,以及和别人沟通;儿童的许多行为包括情绪行为是经由观察学习而来的.[1]让幼儿学习认识情绪,理解情绪,说出心里的感觉,学习处理愤怒与伤心的方法,对于培养幼儿情绪管理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地区的563名治安警、监狱警、特警为调查对象,运用情绪表达量表、心境量表,对比研究不同性别、族别、年龄、地域,不同警种、警龄、职务的警察在情绪表达和心境特点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情绪表达方面,女性警察比男性警察有更高的消极表达;在心境方面,男性警察的积极心境高于女性警察,不同年龄、警种、职务的警察在心境上均有差异。建议应从社会层面、领导层面和个人层面等三个方面入手加强警察的情绪管理,减少民警的负性心境,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学生完整人格发展的需要,开发并实施以培养初中生社会情绪能力为核心的情绪管理校本课程。课程以情绪察觉、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为主线,以具体的情绪调整为辅线,以积极情绪的培养为重点,设计了一系列的辅导活动,共分为四个专题(认识与察觉情绪、表达和倾诉情绪、调整消极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情绪)和15个具体课程,通过种种创新和思考构建出符合学生需求、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指导学生发展出合理的情绪管理策略,保持乐观心态,促进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性和不稳定性,为负面情绪困扰,主要是自卑、焦虑、抑郁、易怒等。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特色课程与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作用,来培养情绪认知能力;接纳正常的情绪并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陶冶情绪,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站在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感情丰富、关注自我、表达个性的群体。他们情绪波动起伏较大、不稳定而且不易察觉,不能及时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众所周知,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联系十分密切,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在管理情绪方面比较差,导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