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资料表明,现在的地磁场正在减弱,在过去的百年间地磁减少了大约5%。如果按这个比例继续减少,再过大约2000年,地磁场就会完全消失。但是,从最新的观测结果获知,地磁的减少速度正在加快,有可能提前1200年就会消失。那么,地磁的逐渐消失,将会给地球上的  相似文献   

2.
地磁场在一些动物的长距离迁徙等活动中扮演着定向和导航作用。本 文以鸟类为例 ,详细介绍动物地磁导航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地磁场在鸟类归巢和迁徙活动中发挥重要的 “罗盘”作用。同时提出当前地磁导航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你知道吗?     
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长期背负着“横行”恶名的螃蟹其实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在地球形成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地磁南北极已发生多次倒转,地磁极的倒转使许多生物无所适从,甚至造成灭绝。螃蟹的内耳有定向小磁体,对地磁非常敏感。由于地磁场  相似文献   

4.
鸽子具有非凡的认路能力,即便是跋涉千万里,仍能顺着原来的路线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方向从来不会出错。以前的研究认为它们是通过地磁场来辨别方向,这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能够准确找到家。  相似文献   

5.
一、研发背景与过程 长距离输电和电网规模增大可能遇到一些新问题,灾害空间天气(俗称太阳风暴)对电网的影响是其中之一。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场剧烈变化称磁暴,磁暴对电网安全的影响决定磁暴在电网产生地磁感应电流(简称GIC),GIC流入电力变压器后在磁路中产生偏置磁通,使变压器铁芯产生半波饱和,可能对电气设备和电网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高纬度地区,引发过加拿大魁北克、瑞典马尔默等大停电以及数百起输电线路、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地磁场的影响下繁衍生存。然而地磁场是极不稳定的。它除了受四季变化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太阳黑子爆发时的巨大影响。很多年前,科学家就已知道太阳的活动会影响地球,每当磁爆发生时,太阳风就会携带着大量的带电质子和高能粒子,并以每秒400至800公里的速度闯入太空、袭击地球。此时,地球磁场就会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科学家发现:每当太阳活动造成地磁异常时.心血管疾病的危象值都会最高.交通事故也会明显增多,甚至自杀率也有上升的趋势。科学研究表明,磁场强度的波动,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人体的血压、神经、经络以及细胞和各个器官。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磁与空间微物理场及其应用系统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磁对地球科学研究及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与需求出发,简要介绍了地磁学、地磁测量仪器与传感器以及地磁在导航、空间天气、大气科学、日地关系等相关学科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传感器与基础材料、地磁测量理论与技术、地磁和空间微物理场与地球系统关系、地磁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设想,以及地磁和空间微物理场多要素一体化探测系统与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发的设想,提出了推动地磁科学研究及产品与应用系统开发的几点建议,展示了地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大同地区古地磁场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Thellier方法测定了大同火山群中金山、黑山和东水头圆沟三个剖面形成时的古地磁场强度,并利用矢量差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古地磁场方向.根据古地磁场测定结果,对大同火山群活动时代以及侵入岩与固岩的剩磁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们虽然生活在地磁场中,但仅凭自己的感官,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从古至今,为了利用地磁场来导航,人类不得不借助于罗盘、指南针等仪器。  相似文献   

10.
地磁场是地球最重要的物理场之一,它起源于地球外核磁流体运动,因此,地磁场演化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内部动力学信息;其次,记录在岩石和沉积物中的古地磁信息还可以用来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历史。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地磁极性倒转行为,为随后板块构造理论和全球古海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地磁场可以有效地屏蔽宇宙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地磁与大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地震预测分析中,超低频(ULF)地磁的方法也被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子午工程为背景,设计并实现了地磁观测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为日常观测人员对超低频地磁观测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2.
黄德揆 《世界发明》2003,26(1):13-13
我们知道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约0.5高斯左右。地磁场与空气、水和阳光一样,也是地球生命所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如此,地磁场中还蕴藏着巨大的、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的能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灾害磁暴发生时造成对电网的破坏,基于地磁感应电流(简称GIC)基本理论,本文提出变压器中性点经断路器接地的新的地磁感应电流治理方案。文中对地磁感应电流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GIC治理的主要方法,提出变压器中性点经断路器接地的电路构成、保护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周珊  刘望来 《科技风》2013,(23):89-89
地磁暴会在导电体中产生地磁感应电流,分析了地磁感应电流GIC通过变压器接地中性点进入到变压器绕组,对变压器运行产生影响的原理,介绍了常用的变压器GIC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子罗盘作为经济、实用的便携式导航系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双轴磁阻传感器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电子罗盘系统。这是一种利用地磁场来测量方位的二维传感器系统,可以通过对地磁场的测量、方位角的计算以及数字化输出实现方向的显示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6.
山脊 《今日科苑》2012,(10):102-103
科学研究表明,人睡觉时应该采用头北脚南的朝向。这是因为地球本身具有地磁场存在,地磁场的方向是南北向(分南极和北极),磁场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人体内都含有这三种元素,尤其是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铁(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选择头北脚南的朝向入睡,可顺应地磁力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中,许多物质具有吸引铁、镍、铬等物质的属性,这种性质叫作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地球是一个大的磁性天体,它有性质相反的两个磁极。其中一极接近于地球的南极,叫北磁极;另一极接近地球的北极,叫南磁极。在地球的外部,磁场线从地磁的N极到地磁的S极,指南针就是利用地磁效应的原理工作的。指南针在地磁作用下,受到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自然法则制约,必然会自动停止在南北方向。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向南方?!沈阳市@袁梓铭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目前地磁感应电流治理措施存在的使变压器中性点失去有效接地和智能化水平低的缺点,设计出变压器中性点智能接地装置。文中介绍了新装置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硬件电路和工作流程。该装置中使用霍尔电流互感器作为信号采集器,能够实时检测入侵变压器中性点的地磁感应电流的大小,在电流超过设置阈值时将电阻串联在变压器中性点回路,实现了治理装置的智能化,符合理想地磁感应电流治理措施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概述地磁转换函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含有地下电导率变化的信息,不同周期的电磁波穿透深度不同,较短周期的信息反应浅部的电性结构,较长周期的信息反应深部的电性结构。破坏性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的浅部,因此,应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各参量的变化来预测地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子午工程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是沿东半球120°子午线附近, 利用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 南至海南并延伸到南极中山站, 以及东起上海、经武汉、成都、西至拉萨的沿北纬30° 附近的15个综合性观测台站, 建成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的, 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探测手段, 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 km-30 km以上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 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中的地磁场、电场、中高层大气的风场、密度、温度和成分, 电离层、磁层和行星际空间中的有关参数, 联合运作的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系统。子午工程长期、连续、高精度的观测数据集是发展天基系统的重要参照基准, 对于我国空间天气地基综合监测系统的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也是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