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高中分流研究历史久远,持肯定意见者认为班级分流能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持否定意见者认为,分流教学没有提高学业成绩,有损教育公平。目前在我国高中,普遍实行把学生按照不同成绩编入重点班(或称快班、实验班)和平行班(或称慢班、普通班)的班级分流制度。尽管研究的结论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建议应该采取两项行动:减少班级分流的使用,在保留班级分流制度的学校改善班级分流制度。  相似文献   

2.
适应经济发展抓好初中分流──关于四平市第二十一中学分流教育的调查孙硕,张忠堂,赵丽萍四平市以第二十一中学为典型,在城郊普通中学实行了分流教育,即多目标教育:一部分学生完成初中学习任务后,参加中考,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一部分不准备升学的学生在完成学...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技工学校教学中,深感学生读书方法死板,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多靠临时的死记硬背来通过考试。若试题灵活或稍加变化,则考试成绩较差。由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理论性较强、抽象、枯燥,难度也较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怎样才能使技工学校的学生愿意学习,并...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专业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中职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不愿意看书,不愿意发言,不愿意写作,只想听听好笑的故事,看看喜剧的电影。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实际,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进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初三分流也叫初中毕业年级或初二后分流。就是在坚持因材施教、按需设教、学生愿意、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将不同情况的初三(初二后)学生分成两个流向,一个流向主要是面向升学,另一个流向主要是面向就业。对那些不准备升学或不可能升学的学生,将他们分流到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或暂在原校,纳入初中和成人中专两个学籍,第一年组织他们继续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的同时,适当增加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经营技术的学习和训练;第二年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第三年分散实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生毕业后经考核合格发给初中和成人中专毕业证书。一、实施…  相似文献   

6.
张运群 《海南教育》2009,(11):32-32
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学校为保升学率,在毕业前夕分流学生的报道,告诉人们今年的学生分流又在不可扼制地进行着。文章的结尾写道:被分流的学生不明白他们怎么就成了升学率的牺牲品。不明白的又何止只是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其实,就连学校的老师和领导有时也并不真的明白。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厌学症的归因分析。目前,学生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其表现是:上课易走神,不注意听讲,懒于思考,不愿意读书,完不成作业,不愿意考试,严重在课堂上打闹,作恶作剧,与教师顶撞,对学校生活厌倦,甚至惧怕进校。课余时间即使在家长督促下也表现出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8.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问题学生,尤其是近几年来,实行初三分流,各初中学校学习上落后的,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有些分流到了职业学校,他们的共同点是,学习基础差,水平低,无动力;纪律观念差,常违纪;面对这样一个群体,要教育他们改掉坏习惯,确实有一些难度,为此,学校在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转化方面做了一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部分教育者、管理者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当中去。现阶段,乡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不愿意参与、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合作,不愿意自我约束等教学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立足于乡镇小学生自我管理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分流与教育公平的含义 教育分流,即对人才实行分流培养的教育活动。教育分流可分为内分流和外分流两种主要模式。内分流是指在普通教育阶段,在一所学校内通过能力分班、兴趣分组、课程分化和个别化教学等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分流教育,以促进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和才能向不同的专业方向发展。外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分化需要和个人的意愿及条件,把受完一定基础教育的青少年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分成几个流向,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以帮助他们实现合理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高九龄 《职业技术》2006,(10):97-97
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有一个普遍的看法:数学课难上。难就难在学生的基础差,不愿意学。久而久之学习跟不上也就更不愿学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都不愿意生活在不受欢迎和不被喜欢的地方,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进入一个班级的时候,可以很快感受到这个班级是否喜欢自己、是否愿意接纳自己。班级环境对于成长中的学生非常重要。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管理好班级,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卓越的班级,让学生体味到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美国的管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对建设卓越班级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教育分流与教育公平的含义 教育分流,即对人才实行分流培养的教育活动。教育分流可分为内分流和外分流两种主要模式。内分流是指在普通教育阶段,在一所学校内通过能力分班、兴趣分组、课程分化和个别化教学等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分流教育,以促进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和才能向不同的专业方向发展。外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分化需要和个人的意愿及条件,把受完一定基础教育的青少年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分成几个流向,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以帮助他们实现合理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曾有报道,江北建新中学初三年级的近200名学生休息日拒绝进校,抗议学校要求他们周末补课。学生们坦言,周末补课,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以前也同班主任、年级主任、校长交涉过,但无效。星期五开完家长会后,学校再次宣布恢复已中断十来天的补课。于是他们不到校,站在家乐福门口向学校发出抗议(10月31日《重庆晨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农村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一大难题。解决学生辍学问题真的那么难吗?笔者曾亲历这样一件小事,发人深思。2002年初中毕业生分流前夕,感觉升学无望的学生接连辍学,进入私营企业打工。学校教师组成工作小组,到各村挨家挨户家访,劝学生回校完成学业。家长对我们的工作很不支持。你跟他说学习对孩子以后发展有好处,他说反正学习不好考学无望,再多学也不见得有多大好处,不如早点回家挣钱。你给他讲法律,他说是孩子自己不愿意去上学的,我也没办法。五六天下来,回校学生寥寥无几,有些家里我们去了四五趟,毫不…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以往德育课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德育课堂往往处于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实效性低下的状态。如何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广大德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分流考、毕业考、"0水准"考, 还要学校排名-- 每个学校都让学生倍感 "沉重"的考试压力 小学四年级结业时,新加坡的学 生就要在分流会考中为自己的人生确 定第一次走向。这次考试将根据学生 们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和成绩的不 同水平,实行定向培养、分流施教。约 10%的优秀学生进入EM1班,70% 成绩普通的学生进入EM2班,其他学 习能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  相似文献   

18.
础教育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各行各业培养劳动后备军的双重任务。为实现这个双重任务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使初中生毕业后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些地方、学校走出了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之路。比如在初中三年级实行分流教育 ,即用一个学期或更长时间 ,对那些不准备参加中考或升学无望的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实践证明 ,这一做法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 ,不少学校在实施分流教育。可有些学校的分流教育走样了 ,借分流教育之名行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实 ,分流班成了差生班。分流班成为差生班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学校…  相似文献   

19.
有些学校和家庭,非常关注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导致高中阶段的许多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有些学生不愿意担任班干、不愿意参与班级管理。文章根据高中重点班班长的切身经历与体会,从五个方面探讨当班干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杰 《湖北教育》2009,(12):39-39
班主任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在学校受到领导的器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管理者,在社会上得到大多数家长的敬重。但是,很多教师却不愿意当班主任。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呢?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盘根错节,小小的班集体,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人秉性的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