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在当年的军事政权时代,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表现自由和出版自由.出版物是否存在批判现行国体政体,讽刺当权的高官显贵、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鼓吹上街游行和静坐示威.渲染凶杀暴力和色情淫秽等内容,全部由警察局或检察院单方面做判断.一旦认定某个出版物有以上." 犯忌"的内容,作者及出版商将被逮捕甚至被枪毙,"闯祸"的出版物勒令送回原出版社立即销毁.这些出版物一般大众读者根本看不到.  相似文献   

2.
出版物生产是现代出版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其一般过程大体由出版策划、编辑工作、出版物制作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尽管电子出版技术以及新兴的网络出版技术给传统出版流程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但即便是电子、网络出版,也依然离不开所传播内容的策划、组织、编辑加工以及内容的复制传播等基础操作环节,仍然被归人“内容产业”。当然,不同载体形式的出版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特点;不同国度和社会环境中的出版生产活动,在具体实践中也会形成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光盘出版物编目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光盘出版物的国际标准号和其计算机特征项的机读目录编目方法以及“3-”字段特别是内容附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乃武 《津图学刊》1993,(1):138-141,113
引述了“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哲学含义。指出整个文献具有内容的连续性,部分类型文献还具有形式连续性,其中有些属于编号连续,而没规定终止期的题名与编号连续则为连续性出版物所特有的属性。因之,一般地讲连续或连续性体现不了连续性出版物的本质属性,连续出版只是连续性出版物本质属性的构成要素之一。讨论了连续性出版物和其子类型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关系。并认为《吴医汇讲》不是连续性出版物。  相似文献   

5.
从治本入手提高出版物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治本入手提高出版物质量蔡克难图书这一出版物的主要形式,一度曾被视作标准用语的天然范例而经常被引作语言“衡器”,如今却正在因其层出不穷的错谬疏漏而丧失它的语言权威性。应该认识到,出版物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其质量水平低劣所产生的危害,与一般商品的质次伪劣...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5,(1S):14-14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出通知,自2005年1月1日至4月20日,将对出版物总发行单位、全国性出版物连锁经营总部、中外合资、合作和外资出版物发行单位进行2005年度年检登记工作。年检内容包括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一年来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发行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无被处罚记录;按照《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中设立发行机构的条件逐一对照检查;总结检查一年来的经营状况,包括出版物发行品种、  相似文献   

7.
任何出版物都需要内容为支撑,传统出版物可以巧借网络的传播优势,寻找能够为传统出版物借鉴的网络关键词,进而形成传统出版物的内容.这样,网络就扮演了一个先期推广的角色,传统出版物则进行了自身身份的置换,转变了传统出版物“老大”的思维,将“老大”的身份和内容置换为网络媒介的延伸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出版物是出版活动的直接产物。出版物从其滥觞———我国的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古埃及写在纸莎草纸上的符咒和祷告,到今天不断出现、不断变化着的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新型出版物,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来说,出版物的演变史就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出版物主要有以下功能:1.保存文化遗产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极为宝贵的共同财富。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同时,它还处在不断集聚的过程中。由此可见,文化遗产不是静态的凝固体,而是古今中外人们前赴后继不断创造、不断发明、不断发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文化遗产未必一定要以出版物的形式保存下来,但不可否认,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可以借助出版物的形式记录下来、保存下去。历史上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多依赖出版物的记载流传至今,而没有被遗忘或散失。保存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借鉴,更在于创新。“今天”是“过去”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延伸。出版物是紧密联系昨天、今天与明天的重要纽带。2.传递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指人类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正是凭借着图书、报纸、期刊、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各种出版物,各种人类信息才可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  相似文献   

9.
温斌 《今传媒》2016,(9):122-123
陕西外宣出版物是向域外推介本省文化优势、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区位优势的宣传品。传统文化元素是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的“根”与“脉”,与时代共舞的时代性文化元素是外宣出版物创意的突破口,创新基因是外宣出版物策划、设计的“创意”、“创新”的火种。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要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先进文化元素交结这一独特的文化“语境”中寻求设计的创新,从而诱发和引导潜在的读者——消费者对所推广内容的了解、兴趣与进一步的关注和参与,提高陕西在地域竞争中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部分非法出版物分析顾传彪多年’‘扫黄”、“打非”的实践表明,“制黄”、非法出版等违法犯罪活动是一种顽症,反复性很大。打击的风头一过,犯罪分子又会卷土重来,出版物市场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出现。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分析、研究新...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发行研究》1995,(6):39-41
加强和改进出版物市场管理福建省新闻出版局近几年来,福建省的“扫黄打非”工作和书报刊、音像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扫黄”工作会议精神,坚...  相似文献   

12.
语义出版物是科学交流和学术出版领域一种新兴的数字出版物模型,适应了机器读取和理解文献内容的需要.本文以科学交流理论、文本功能理论和修辞结构理论为基础,在系统论视角下重点关注语义出版物内容组织架构中两个核心基本要素:组件单元和语义关系,并以语义出版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模型——纳米出版物模型和微型出版物模型为例,从模型架构、核心组件、语义关系、论证模式四个角度对语义出版物的内容组织架构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表明,微型出版物模型具有明显的模块化、结构化、形式化和网络化特点,但在知识表示能力和内容组织架构上仍存在不足.揭示和形式化表示叙事性论文中的潜在知识是语义出版物内容组织架构设计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台湾有关媒体报道,台湾“陆委会”曾经承诺实施“低度管制大陆地区学术性出版品”的政策,经过一年仍无进展,台“新闻局”仍秉承原则禁止的精神,继续对祖国大陆出版物进行内容检查和数量管制。对台湾“陆委会”此种承诺不践诺言而无信的情况,台湾有关知名人士进行了抨击,文化界也积极响应并发出怒吼、主张全面开放祖国大陆出版物,否则将号召读书人走上街头,抗议“当局”的不当管制。 报道说,台湾有关知人士强调,自2002年2月份曝出台湾“海关”查扣来台的祖国大陆出版物,由于其查扣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丁育明 《图书馆论坛》2001,21(2):79-80,105
光盘出版物的载体形态和以计算机为基础设施的服务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著录信息源的复杂性的特殊性,光盘出版物著录的附注项与普通印刷型图书馆相比具有几项特殊著录单元,笔者在对光盘出版物进行机读目录格式著录的工作实践中,“对“30-”字段特别是内容附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对出版物市场管理要常抓不懈张伯海一、“扫黄打非”的重要意义1989年,中央提出开展“扫黄”斗争。从那以后,“扫黄”行动持续不断,“扫黄”斗争一浪高一浪,越搞力量越大,声势越猛,“扫黄”斗争也因此在全国各项工作中的地位显得越加重要。黄色出版物最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在技术带来的媒体融合和疫情带来的“宅经济”社会背景下,漫画出版领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本研究以漫画出版物为研究对象,以超媒介叙事理论为框架建构漫画出版物“元叙事—叙事碎片分割—跨媒介呈现—受众圈层化—内容再创作”的IP化路径,提出在粉丝共创、媒介融合、技术整合、内容提升及主体协同等方面的漫画出版物IP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已经启动为了培育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体系,提高发行工作的科技含量,列入国家“金版工程”重点项目的“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经过紧张筹建,已经正式启动。“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分中小的安装与调试已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18.
浅谈出版物宣传征订的电子化一、什么是“出版物宣传征订电子化”出版物宣传征订是出版社发行的先行官,是联结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的纽带;出版物宣传征订是把要出版发行的图书(音像制品)、教材目录交给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或省级新华书店、发行所进行宣传征订,并希望...  相似文献   

19.
7月2日至4日,以深化出版物发行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科学管理政策与技术支撑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出版物发行工作会议”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到会并讲了话。会议由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发行管  相似文献   

20.
出版物市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何少川由新闻出版署、全国“扫黄”办组织的“全国部分省、市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出版物市场管理座谈会”,今天在我省石狮市召开,我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向与会的中宣部出版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扫黄”办的领导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