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构成,通过朗读能让学生体悟到文章中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及意境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读出文字的生命力,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讨论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展开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朗读规律,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3.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  相似文献   

4.
<正>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训练内容之一,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出情,读出韵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的示范朗读必不可少;同时,引导学生咀嚼词句品味文字、创设情境读出深情等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朗读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展现语文教学的精彩呢?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通过品词析句,读出画面;创设情境,读出情感;示范朗读,引起共鸣;尊重个性,读出味道。  相似文献   

7.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8.
沈静 《宁夏教育》2013,(10):53-54
语文教材展现给学生的是一行行文字,如何把冷冰冰的文字转换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这需要教师善于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王国,去朗读、品读、诵读、研读;读出真,读出善,读出美,读出思想,读出品格,读出人生方向。  相似文献   

9.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了五种朗读指导策略,即自主感悟,读出强调;想象画面,读出意境;联系实际,读出体验;进入角色,读出情感;恰当评价,读出进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灵活选取一种或多种策略综合运用,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从而提高学生朗读质量,使学生从朗读中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加强朗读的有效教学,使学生学会朗读技巧和方法,从而读出语感,读出童趣,读出心声,读出真情.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读出地位:让朗读成为学习态度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最有效的训练。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是理解,又是体验;既是语感的培养,又是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学生习性养成的过程。教师要明确讲解与朗读的区别和联系;要发挥二者在语文教学中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作用。要认识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是中华文字的精髓,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古诗文教学朗诵,从朗诵中理解诗文内容,体悟作者情感。第一步,读准字音、停顿和节奏,读出古音古韵;第二步,创设情境,读出情感;第三步,展开想象,读懂作者,理解主旨。朗读是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反馈。1.走进课文激发情感。语文朗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回归课本,让学生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教师必须教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之中,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读出情感,要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抒发当时的情感,不但要了解作者在写什么,还要做到和作者有一个心灵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知道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爱琴 《广西教育》2012,(18):67-68
学校的美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在朗读中进行美育渗透 美是到处存在的,发现美、感受美的途径也很多。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是常用而有效的感受美的方法。成功的朗读,能使学生醉心于课文本身,有助于培养他们阅读和鉴赏的兴趣。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相似文献   

16.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传授语文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出韵味来. 一、创设情境,激情朗读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活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境的渲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17.
朗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味文字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朗读教学中,可以按照感知朗读、情境朗读、个性朗读的方式,体验文章传递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进行小学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写作技巧.我们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呢?练好基本功;带着感情朗读;要读出情景等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一、感情朗读,引导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二、听说实践,丰富积累孩子们之所以学会说话,主要靠的是不断地听,不断地说…  相似文献   

20.
张婷 《现代语文》2013,(8):47-48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方法。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书面的文字化为生动的声音,能够加深、加快我们对文字的理解。文章的描写往往具有一定的形象感。学生如果能够读出语言中的形象性,就代表他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而要想读出语言的形象性,一定的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朗读技巧,帮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