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近年来,为了交流的需要,北京的地名需要翻译成英文.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来京的外国游客,另一方面,北京也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独有的文化.本文对地名翻译进行了探索,对北京地名翻译进行了归类,并总结出英译地名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人名和地名作为应用翻译中的基本翻译单位,一部分可以从字典或网络上找到现成翻译,这些翻译遵循一定的规律,也蕴含一些方法和策略。这些策略方法也可以进行引申,应用于部分未收录的人名地名翻译。但在一些特殊语境下,人名地名翻译还需要考虑其内涵和隐含意义,依据美学和语用等值效果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3.
尹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61-161,163
地名是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在信息化社会中,地名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外贸、科技、文化交流、新闻出版以及社会生活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目的论入手,介绍了什么是目的论,阐述了目的论对地名翻译的指导意义,即译者在翻译时,可以根据译文读者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观以及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等因素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并指出目的论指导下的地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地名文化比较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名 ,属专名的一种 ;地名文化 ,尤其是河流名称的历史文化与东西方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东西方地名文化在命名方式等方面具有许多共性。根据东西方地名命名的根源的共性来研究其指称意义之后的词源意义 ,进行英汉文化对比、分析。地名翻译的具体过程中应遵循“音译为主 ,适当意译 ,照顾通译”的原则 ,尽可能采用意译来翻译那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地名 ,并对名称的具体所指进行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5.
郭凤青 《培训与研究》2010,27(1):123-125
以沙博里译《水浒传》百回本目录中的80个地名为例,对地名的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描述其采用的翻译方法,并就其中一些特定时代的地理名称进行汉英翻译对比研究,并指出了它们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国内研究地域名称翻译标准的文献与资料为数较少,研究的范围和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指明地名翻译的重要性,并提出音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三条标准,作为地名翻译实践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越两国间交流源远流长,文化上相互影响,作为语言文化的产物,地名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烙印,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地名正是中越两国相互交流的有力印证。文章通过研究这些地名,对现有的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汉译地名进行分析,提出越南老街西南官话地名翻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目前已有的相关地名资料,提供一些补充意见,为地名翻译标准化提供参考,展现这些地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地名是人们赋予地表特定地域空间或地域实体的名称,是一个区域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广泛应用于日常的交际领域,如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景点名称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中英地名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存在翻译不对等的情况,以致教师很难有效开展地名教学,学生也难以理解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由胡芳毅、熊欣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英人名地名的特点与翻译》一书中提出:地名既有通名也有专名,并且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对地名的翻译过程也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传播过程。本文从中国地名英译的基本方法入手,结合事例探讨我国地名英译的具体特点,以及在运用这些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藏汉翻译,特别是在藏文人名、地名的汉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译名不规范的原因,并从十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介绍了藏文人名、地名的汉译要领,文章最后还论及了藏文其它汉语音译词的翻译要领。  相似文献   

11.
英语地名和人名的汉译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翻译工作的质量,影响着中国和英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双边交流。多年来翻译界在规范、统一英语地名和人名的汉译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陆续出版了《世界地名译名手册》、《美国地名译名手册》、《英语人名译名手册》等一系列工具书。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由对外开放升温引发的翻译热浪中,有些部门、个人在翻译工作中,缺乏严谨、负责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有些翻译人员置已经确立的英语专有名词而不顾,有章不循,另搞一套,把一些早有定论的地名、人名译得面目皆非、造成混乱,直接影响了英汉双向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人地名可译性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实际上并非对源语名称进行翻译,而是对名称具体的所指进行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因此地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翻译地名时,译者须考虑原地名国家的区域文化及不同区域间文化交流带来的深刻影响。目前,我国对菲律宾地名的研究较少,地名译名还有待规范。文章强调区域文化和文化互鉴对地名翻译的重要性,旨在从区域文化和文化互鉴背景下探讨菲律宾地名汉译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齐冰 《家教世界》2013,(8):261-262
翻译的目的是在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建立对等的关系,这使得诗歌翻译尤为复杂。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地名的翻译来探讨中文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5.
新晃侗语地名的汉译主要有四种方式:音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加意译.汉译的语序通常采用汉语的语序,而古老的汉译地名往往采用侗语的语序.新晃侗语地名汉化的趋势十分严重,主要有四种途径:音译地名转为意译地名,失去侗语特色;音译地名被误读为汉译地名,并在此基础上附会地名内涵;模仿汉语结构翻译侗语地名;用汉语另起新名.  相似文献   

16.
徐望远  鲍成莲 《海外英语》2012,(19):164-165
在当前,外国的人名地名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的已经长期存在并且根深蒂固。由于人名地名翻译规范的缺乏和不健全,这些现象还在不断地发生。造成这种翻译错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笔者就其中的一些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外国的人名地名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的已经长期存在并且根深蒂固.由于人名地名翻译规范的缺乏和不健全,这些现象还在不断地发生.造成这种翻译错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笔者就其中的一些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晃侗语地名的汉译主要有四种方式:音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加意译。汉译的语序通常采用汉语的语序,而古老的汉译地名往往采用侗语的语序。新晃侗语地名汉化的趋势十分严重,主要有四种途径:音译地名转为意译地名,失去侗语特色;音译地名被误读为汉译地名,并在此基础上附会地名内涵;模仿汉语结构翻译侗语地名;用汉语另起新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城市地名翻译实际中,城市建制通名的英译和外国中小城市地名的汉译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交流活动,造成了一些误解,应该进行规范.文章重点探讨了其中最为常见的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英译问题,强调指出直辖市的现译名municipality的不准确性及其误导效果,并结合外国罗马化地名之汉字转写的实际,提出了地名标准法制化这一总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人名和地名在人类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符号,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符号.我国的部分国土曾被侵占,文化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尤其香港、台湾地区在对待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上与大陆存在很大差异,这给两岸人民在生活、文化上的交流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将分析三地在人名地名翻译中的异同,并对其特点和原因进行阐述,从而强调其统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