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现代日本,儿童精神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多种品质:坚毅顽强、努力奋斗、协调合作、克己自律。日本的儿童精神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1.逃避学习。小学高年级男生逃学比例达30%。2.拒绝努力学习。41.8%日本高中生放学后不再学习。3.拒绝当班干部。针对这些情况,日本采取了不少措施:简化校规、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强调宽松式教育。但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愿学习的问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校园以强凌弱的现象屡见不鲜。日本小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是中国小学…  相似文献   

2.
王溶冰 《湖北教育》2003,(16):58-59
2002年12月,笔者参加“中国青年优秀教师访日代表团”,对日本的小学教育进行了考察。在日本,我们通过讨论交流、参观学校和听课等多种方式,了解到日本小学在开展综合学习方面的一些情况,感到他们的综合学习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综合学习注意培养每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1998年12月公布了新的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指导要领,在1999年3月公布了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在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高中阶段设置了普通学科“信息”,初中阶段的信息教育的内容置于“技术、家庭”科的“技术领域”中,为“信息与计算机”,占“技术领域”一半的课时,在小学阶段,日本明确在“综合学习时间”中学习“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新课程改革基本特征恰恰强调了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本人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就是三个“C”: 联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知识(Content)。最近,有研究日本小学现状的专家发现,日本的小学校生机勃勃,充满友爱。在那里强调亲近的人际关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化以及课程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共颁布三个幼儿园教育大纲,1948年《保育大纲》,1956年《幼儿园教育大纲》和1964年《幼儿园教育大纲》。现行的1964年《幼儿园教育大纲》是在修改1956年《幼儿园教育大纲》基础上提出的。 五十年代末,日本社会上掀起一股重视知识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一贯性的思潮。不少人认为幼儿园实施跟小学同样的教育是进步的,主张知识学习,改变幼儿园是“游戏”,学校是“学习”的分割状态。在这种教育思潮影响下,1956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贯性。过分重视幼儿园同小学的关连,而忽视幼儿本身的特点,使幼儿园教育内容同小学的学科接近,结果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极大混乱。有的地方幼儿园课程分类非常类似小学的学科,如幼儿园的语言时间只读写文字,音乐时间反复演奏乐器,练习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为造就本国的急需人才,千方百计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明显的,并且呈现出五大特点。 1.课程的统整化。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纵横联系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例如日本小学低年级将自然和社会学科合并成“生活科”;美国俄勒冈州的小学将  相似文献   

9.
李婧 《教师》2015,(9):105-106
内容型教学的模式在小学项目(PYP)课程中使用得非常频繁,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小学项目的语言学习不是单纯学习语言技能的学习,而是将语言视为探究学习中的工具,超学科题目中的一个元素.这样的理念与以内容为主导、强调意义的内容型教学模式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小学项目中强调语言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所有科目的教师都是语言教师,这也与内容型教学中通过学习其他学科内容来学习语言的支持式语言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小学项目中超学科主题学习与内容型教学模式中的主题模式课程也有相似的地方.总体来说,小学项目语言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有内容型教学法的应用,这些会在下面的教学案例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华章》2007,(Z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听、说、读、写、演、游、唱、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相似文献   

11.
“导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它的本质特点在于突出强调了“学先于教”、“教服从于学”.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探索一种符合自然学科特点,重视“学”的过程的课堂“导学”结构  相似文献   

12.
2008版《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中对日本小学作文教育做了详细的规定与要求,体现了日本最新的最新作文教育观。本文通过对最新《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分析日本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并以此对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重点强调“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兼具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不但是小学科学教学课程的关健,更是小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形成创适力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从导入激趣、创设情境、优化实验、评价激趣等方面详细阐述小学科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何使小学英语从枯燥的语言知识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共同研究的问题.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又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5.
日本将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强调要“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 ,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今天的世界正处在急剧变化的时代 ,机遇与挑战无处不在 ,需要人们不断地选择生存与发展的方式 ,独立的见解、能自主的判断与思考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即人越来越追求个性发展。在本文中 ,笔者谈谈日本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的一些做法 ,以期引起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注意。一、独立的思考是个性发展的基础笔者曾听过日本许多小学数学课 ,教师总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如一年级的8 6 ,学生…  相似文献   

16.
日本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是典型的实践性课程,重视体验和过程,与中国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共同之处。日本爱知县绪川小学开展的“大家一起守卫的一个地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典型代表,环境教育主题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实地考察、发现思考、担当行动”三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了使课程关乎儿童幸福生活的教育理念。其对中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示为:因地制宜,多元化整合课程资源;合理指导,助力活动顺利进行;秉承理念,灌注课程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1.提高母语教育水平,培养负责公民,使学生形成国家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如法国强调“给学生提供法国文化的要素”;“使每个学生成为自觉、自治、负责任的公民”。美国明确指出:语言学习“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负责的公民,形成国家是集体的观念”。日本的总目标表述为,“加深对国语的认识,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2.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如美国强调“语言学习是个人化的”,“语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提出“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天赋,他们的语言技巧就能得到最好的拓展和开发”。日本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部省1998年12月改订、2000年开始实施的最新《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对小学道德教育的方针、目标、内容和指导计划进行了阐述。这次是日本第四次改订《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其改订方针坚持四条:1、培养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能够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自觉性;2.培养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3.在宽松的环境中开展教育活动时,要确保  相似文献   

19.
王雪 《教育文汇》2003,(5):46-46
日本的幼儿教育是举世闻名的。日本幼儿园为儿童创造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有许多值得我国幼教界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首先,日本幼教的出发点就与众不同,他们强调培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日本神户大学附属小学——住吉小学,是当地的名校,很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该校:这个小学的入学录取标准不是智力测验,而是以生活习惯和生活经验来定位。做法是先将孩子们留置在一间教室内,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日本第15次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要在中小学设置"综合学习"课程.此后,由教育课程审议会对此进行了论证,在1998年7月的咨询报告中明确了在小学、初中、高中开设综合学习课.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日本修订了中小学的<学习指导要领>(即将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综合而成的课程方案),规定了小学和初中从2002年开始、高中从2003年开始正式开设综合学习课程,这是日本在世纪交替之间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