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人继母     
嫁为人妻的时候,丈夫就带给我一个孩子,那是丈夫的前妻留下的未满6岁的女儿佳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扇小窗,我看得出佳佳对我的抗拒。那天,丈夫把佳佳叫到我面前,让她叫我妈妈,佳佳直往丈夫身后躲,不肯叫我。性急的丈夫一把拎过娇小的女儿,“啪”地一个巴掌打过去:“叫不叫?”佳佳大哭起来。我推开丈夫,将孩子抱进房间,为她擦去腮边的泪痕,将我买的布娃娃送给她。佳佳仰起脸怔怔地望着我,两眼充满疑惑和怨恨,摇摇头坚决地拒绝了我的礼物。佳佳4岁的时候,父母感情破裂,经法院判决离婚,她被判给爸爸抚养。父母的离异给孩子不小的打击,曾…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07,(Z6)
我女儿叫潘扬,今年19岁,她性格开朗活泼,很有主见,我们之间的关系既是父女,更是朋友。我父母都是演员,思想比较开放、活跃,我是在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可以说,没有民主的父母和  相似文献   

3.
我的女儿叫战浩杰,是《下一人》杂志大连小记者总站新甘井子分站的小记者。我爱我的女儿比我的生命还重要。我关心她的生活,更关心她的成长。因为她将来终究是要离开父母而独立生存的;为人父母,授其以鱼不如授其以渔。她要独自在社会上立足,“做人”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雯雯是一个不到五岁的女孩,她很倔强,几乎对任何人的意见都会表示拒绝。例如:要她叫“伯伯早”,她偏不叫,直到父母大喝一声,她才带着哭声委屈地叫一声;但不要她叫时她却偏要叫。邻家伯伯下班回来,她一高兴就“伯伯,伯伯”连续不断地叫。叫她不要再叫了偏偏还要叫下去,直到父母站在她面前厉声呵斥,她还不甘心地再叫几声才停止。“怎么啦,我偏要这样!”是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虽然你的孩子的具体表现可能和雯雯不同,但是类似雯雯这样的“任性”可能每位父母都经历过。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研究》2008,(5):47-48
问:我的女儿14岁,在学习和生活上一直都没出过什幺问题。最近她说她的朋友都不理她了,原因是老师总是在女儿面前说一个女孩学习不好会带坏她,那个女孩很生气,于是鼓励大家孤立女儿。女儿从没觉得那女孩是坏孩子,也没有类似的表示,因此觉得委屈。我想帮她去和那女孩说说,可是她又不让,觉得会在同学面前丢面子。现在她整天一个人独来独往,我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吕游 《高中生》2012,(19):14-15
正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燕燕的女孩在她5岁时失踪了。她的父母疯了一样地四处寻找,均无下落。5年后,公安机关终于破了此案,抓到了拐走燕燕的人贩子,并解救出了燕燕。燕燕的父母得知消息后,急忙去公安机关认领自己朝思暮盼、想碎了心肠的女儿。这时,饱受辛酸的女儿是多么渴望重新回到自己亲生父母的怀抱里啊!父母看到惨遭人贩子数年虐待、仅身上被殴打留下的伤疤就有几十处之多的女儿,再也无法控制自己  相似文献   

7.
方冠晴 《小读者》2012,(11):4-5
家长和孩子容易出现关系紧张的地方,是孩子的学习状况。"我叫女儿用功学习,她却充耳不闻,我越逼,她考得越糟。怎么办呢?""我的孩子什么都好,也很聪明,可就是不爱学习,真令人头痛!"……怎么做,才能培养出一个衷心喜爱学习的孩子?这恐怕是父母们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8.
王珍 《家庭教育》2014,(11):6-7
父母给她的空间 陈丹燕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家中的小女儿。童年时正逢“文革”,父母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她乖乖地待在家里,不许到外面乱跑。陈丹燕是个听话的女孩,父母都去上班了,她就一个人静静地关在屋子里,没有玩伴,也没有什么玩具可以玩,家里多年积累的藏书也被抄掠一空。  相似文献   

9.
答读者问     
(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读者王曼苏来信问:我女儿从小就健康聪明,很少吃药。为了培养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今年,女儿满5岁那天,我便开始让她一个人在自己小房间里独睡。但近来不知怎么地她经常感冒发烧,婆婆说这是过早地让她独睡的原故,为此怨我。我想婆婆说的也不是没道理,孩子是太小了,一个人睡容易害怕,以致影响情绪,抵抗力下降,经常患病。但如果再让她与父母同睡,又怎样培养她独立生活能力?我真不知该怎么办? 答:5岁的孩子,只要他健康,父母是应该与他分屋分床睡。这么做并  相似文献   

10.
家有琴童     
父母的烦恼女儿芮芮从小爱唱爱跳,也愿意在众人面前表演。见女儿对音乐这么感兴趣,我们在她上大班后便让她学习弹钢琴。可过一段时间,女儿练琴的积极性没有以前高了,即使练也是磨工夫,几周时间连一个练习曲也弹不完整。这下倒好,钱没少花,孩子的兴趣也没了。我们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李多 《青年教师》2010,(6):49-50
我的女儿在加拿大丘吉尔中学读书时,上英语课的老师叫克莉斯迪娜,她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美国人。她来自芝加哥,26岁,是个研究生。她一头飘逸的黑发,脸上总是露出调皮的微笑,走路总是像欢快的鹿儿那样,向前蹦跳。她是唱着那首歌:看过来,看过来……走到我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12.
我的女儿叫许心,这个名字是她爸爸给起的,又好写,又好记,既不会让人认不出来,又不会引起歧义。更重要的一条是:“许心”,谐音“虚心”———“虚心使人进步”。所以,许心出生后,我几乎没怎么考虑就把“许心”二字填入了户口本中。许心半岁左右开始说话,叫的第一声是:“妈妈!”这可把我高兴坏了,在她爸爸面前得意了好几天。把她爸爸急得天天抱着他的宝贝女儿,软磨硬泡,“威逼利诱”,嘴里不停地说:“叫爸爸!叫爸爸!”女儿乖,叫了他“爸爸”,总算让他心理平衡了。渐渐地,我们开始教许心说话,背唐诗。有客人来我家时,女儿会叫“叔叔”、“阿姨”…  相似文献   

13.
撒娇,零容忍     
刘霞 《生活教育》2014,(23):122-124
正我为何厌恶女儿撒娇柯艳(化名)是南京某高校的老师,也是一名初一女生的妈妈。据柯艳说,她在各方面对自己要求都非常严格,是一个说话、做事都极为认真、严谨、力求完美的人。可女儿完全不像她,学习上从不向比她优秀的同学看齐,永远只看后面还有比她差的那些人。不过柯艳来咨询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女儿期中考试没考好,而是柯艳不能容忍女儿在自己或丈夫面前撒娇。柯艳说她女儿小时候就喜欢撒娇,尤其是在她爸  相似文献   

14.
走近女儿     
我和妻子都在政法系统工作,这几年又特别忙,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很少有时间陪她。有时孩子提出帮她买些书籍,我们也以培养独立性为由让她自己去;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反而认为是她上课不认真听课所致,便回答她如果父母是不识字的农民你怎么办?这下确实把女儿给难住了,她只好悄悄地问同学。久而久之,女儿真的独立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早晨6点自己起床,自己洗漱,自己解决早餐,自己背上沉重的书包,拎着手袋上学,晚上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写作业,或做她自己的事。有时父母几天都不在家,她也是这样一个人在孤单的夜晚完成这一切。有一天…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高中生》2011,(28):24-25
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感情是可以相通的。其实,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生命更可以相连。7年前的春节前夕,18岁的女儿被车撞了,生命危在旦夕。之前几天,女儿才办完出国签证,再过一个星期就要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女儿徘徊在生死边缘,这一切让她无法承受,觉得这一切都不是真的。由于头部受伤严重,女儿陷入深度昏迷状态。在抢救女儿的两个多月里,她害怕女儿离她而去,不敢离开女儿半步。她每天拉着女儿的手不停地跟她说:"宝贝,你好棒的,你一定没问题,肯定能闯过这一关  相似文献   

16.
有个叫徐阳的小女孩,只有13岁,但画龄已有十多年了。徐阳的父母都与绘画无缘,好在父母对徐阳具有画画的天赋知之不晚:那天,也就是当徐阳刚刚咿呀学语、蹒跚练步的那一天,父母发现,女儿在墙上、床单上,在各种她所能企及的地方画出了只有她自己才能破译的各种图案;那天,当他们恼怒地看到,女儿竟然在缝纫机台板上用刀子刻出了一个大大的人头,且像模像样、五官端正、比例协调时,他们在气恼之后,才猛然醒悟:这孩子也许是块画画儿的材料?很快,父母把小徐阳送到少年宫的一个绘画班去学习,小徐阳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年中…  相似文献   

17.
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总希望获得相应的回报,都能如愿吗?请看下面两则事例。事例1:一位面容憔悴的妈妈,带着满脸的疲惫来到我的面前,诉说她的疑惑。她的女儿叫阳阳,小学三年级,一直有丢三落四的毛病,不是忘记带作业本,就是把教科书放在家里。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学习,为了女儿不挨老师的批评,她每天都要按课程表的安排为孩子整理书包。哪天要上美术课,带上彩笔;哪天要上体育课,换上运动鞋,她比女儿都清楚;哪个作业本要用完了,赶快买;哪本书破了,急忙粘好。即便如此,妈妈有时工作忙顾不上,没有把相应的书本准备好,女儿就会和她发脾气。几乎…  相似文献   

18.
案例:怡君是个聪明而又乖巧的女孩,她的爱好广泛,尤其喜欢唱歌跳舞,父母对她寄予了很大希望,一心要培养她考重点高中,进入名牌大学。怡君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但她的父亲是个很严厉的人,平日不苟言笑,除了学习,很少和女儿交流,他关心女儿最多的是学习,批评最多的也是学习。怡君的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她的母亲为人随和,以  相似文献   

19.
爱如白纸     
有一位结婚不久的女子,她回到娘家总爱在父母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历数他的缺点。父亲听了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点,然后他拿着纸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点。”父亲再问,女儿又说:“是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一大块白纸吗?”女儿听了若有所思,她明白了。从此以后,她不再在爹娘面前数落自己的丈夫,两口子的感情也比以前好多了。爱如白纸,我们注意的应该是整张的白纸,而不应是上面的一些黑点。夫妻之间是这样,同事、朋友之间也是如此。装配爱如白纸  相似文献   

20.
失衡的花季     
沉重的负荷1985年8月的一天,一个小生命诞生在鄂州市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里。她的父母都没有多少文化,生活中吃了不少苦头。他们决心把女儿培养成材,改变贫困的生活。于是给女儿取名瑶瑶,在女儿的名字里寄托着父母的厚望。在瑶瑶成长过程中,父母十分关注女儿的学习成绩。夫妻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孩子考试的分数和名次。在这种家庭风气的影响下,瑶瑶从上学开始就形成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她在当地小学的考试中每次都排在前几名。但望女成凤的父母并不满足,考虑当地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怕影响女儿的学习,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把孩子转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