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0—2009年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描绘出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为今后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10,(6):F0004-F0004
人物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人物传播现象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了创建和完善人物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和策略研究,2009年12月26日,首届人物传播学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人物传播学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9年发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事件及相关研究为主题,对2009年度新闻传播学研究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不足与原因李彪在《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构造——1995~2007年我国四种主要学术期刊的考察》(载于《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一期)一文中,在研究考察了我国学术研究方法,并与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引进并开展传播学研究已近 2 0年。 2 0年来我国在传播学研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共分 3部分 :1 .历史回顾———我国传播学经历的曲折发展之路 ,着重分析了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历史意义 ;2 .主要成果———作者没有一一罗列近 2 0年出版和发表的反映传播学研究显形成果的大大小小的著作和文章 ,而是从传播理论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来看传播学对我国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影响 ;3.走出误区———中国传播学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也在某些方面走入了误区。这是影响我国传播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障碍。只有走出误区 ,中国传播学研究才能进一步发展 ,其影响才能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白云 《新闻界》2007,(4):7-10
本文利用CSSCI2004—2006年数据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期刊的发文及引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了解该学科的研究特色,改善该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海洋 《新闻世界》2013,(10):284-286
本文试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及研究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找出学者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规律与不足,从而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做一次综述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播学研究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78年开始引进介绍传播学 ,至今已 2 1年了。在世纪末之际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明确传播学研究该向何处去 ,是很有必要的。一、对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定位这 2 1年来 ,传播学研究在我国很是红火 ,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出版的传播学书籍几十本 ,发表的论文数以百计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先后与各有关单位主持召开的全国传播学研讨会 ,到去年 1 1月已有 5次。 30多所院校开设了传播学课程。我国传播学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国翻译的西方传播学著作数量很少 ,且很不全面。我国学者现在出的传播学…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笔者就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若干问题(发展阶段、研究特点、存在的问题等)采访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刘建明教授。刘老师,传播学引入我国已近20年,您认为在这20年里传播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刘:传播学引入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前后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80年代传播学传入我国,直到90年代初,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主要处于介绍阶段,介绍美国的经验学派,欧洲的批判学派。美国的传播学者施拉姆在1981年来华,介绍了美国的传播学的发展情况及主要成果。此后,西方传播学书籍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从…  相似文献   

10.
机器行为在传播学中特指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的信息传播活动。基于人类中心主义建立的传播学研究范式在研究对象、理论与方法三个方面都受到了机器行为的挑战,以至于无法充分解释人机混合传播时代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根据周晓虹的社会学理论范式划分方法,在“微观—宏观”“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基础上新增“人—机器”维度,拓展出“宏观—自然主义—机器”“宏观—人文主义—机器”“微观—自然主义—机器”“微观—人文主义—机器”四种传播学研究的机器行为范式;同时结合机器行为学提出的机器行为“产生机制、发展、功能、进化”四种问题类型,推导出传播学研究的新问题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卓有成效的传播学界盛会1999年10月15日,由北京广播学院中加信息传播研究中心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和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面向ZI世纪的传播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旨在交流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掌握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走向,加强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推进我国传播学研究和传播学的学科建设。这次会议的主题为“面向周世纪的传播学研究”,研讨范围包括: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当前热点和发展走向,以及美加传播学研究的回顾、理论流派与前沿课题等。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联合主办的第二次全国传播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8月20日至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来自各新闻单位、新闻研究和教学单位的3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27篇。这次讨论会的主要议题是,评介西方传播学,交流我国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经验,探讨传播学与我国新闻学相结合问题。与会同志认为,自1982年第一次全国传播学讨论会以来,新闻界、理论界、教育界对传播学的理论和应用,越来越重视,许多高等院校新闻系陆续开设了传播学课程,不少新闻研究单位开始对传播学进行研究,或运用传播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从事我国的新闻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第二次传播学学术讨论会,围绕上述三项主要议题展开讨论,对于促进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一文,对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对引起传媒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十二个新鲜话题和讨论热点逐一进行了归纳和评述,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发展,以及在这些热点问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颇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在中国遭遇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传播学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已经确立了初步的地位,官方在1997年时也通过学科目录的方式给了传播学一个名分,在本学科内外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钟情于传播学的研究,但传播学在中国却始终没有像其他相关学科一样完全成型。学科内外都存在一些对传播学研究和学科地位的疑惑。  相似文献   

15.
传播学的新成果──读《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有感孙旭培林之达先生所著《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堪称我国传播学界的一个新成果。传播学研究在我国开展,才不过十几年时间,却已经出版了几十本著作,可谓成绩显著,但是应该公允地指出,其中确有一部分出版物,从体系、基...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2月15—16日,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闻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大陆、香港10多家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及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规划中国传播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方向。这是我国首次由高校主办的全国性、连续性的传播学研讨会,对于推动新世纪中国传播学的进步,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9年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电视剧的大播之年,题材变革、艺术变革和市场变革等亮点引领中国电视剧走过辉煌的2009年。本文以2009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对电视剧发展研究以及相关学术成果展开评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传播学研究的先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隆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张隆栋教授,笔名凌俊,出生于1917年7月3日,湖北汉口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育英中学,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  相似文献   

19.
从文献计量学看我国传播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播学界把中国大陆传播学的发展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介绍引进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创新评价阶段。在创新评价阶段,中国的传播学学者们对传播学作了大量创新评价研究。本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将我国近7年来有关传播学的文献量,刊载该专题论文较多的期刊、主要作者逐一介绍,并就传播学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研究新方法与新途径探讨、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反思和探索、外国传播学理论研究与再阐释、跨文化传播研究诸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传播学引进和发展30年来的研究现状,其中呈现了可喜的"三个转向",同时也表现出令人遗憾的"三多三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