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粉桃 《小学生》2011,(1):11-11
关于师德,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唐代韩愈,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老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周济部长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责任.将师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2.
关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3.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08,(23):1-1
<正>"一个民族只有最优秀的公民才有资格当教师",两千多年前的柏拉图如是说。在中国的古代典籍《礼记》中,也同样有关于教师的精辟理解:"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可以说,从古到今,人类对于美好师德的追求从未终止过。日前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可以看做是国人在这一方面的最新诉求。本期特别关注主题"正义与关怀:教师伦理的价值追求",就是围绕师德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内视点     
《湖北教育》2013,(7):52
教育部:评职评优师德最重要近日,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优等工作的首要标准。《意见》强调,把师德建设作为学  相似文献   

5.
李渺 《中国教师》2008,(7):14-16
<正>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文化宣扬"师道尊严",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是"道"的化身,具有极高的权威。最早宣扬教师权威性的人莫过于荀子,他明确提出"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相似文献   

6.
关于师德建设得失问题,逻辑上,凡事有得必有失,师德=半"失"+半"得";事实上,局部存在问题:道德"盗得",师德=失多.因此,必须在理论层面上突出弘扬道德(师德)之得的正当性.理论(词源学、经济学)上,道德+得到;师德=实得.为保障师德真切地大有所得,须在价值层面上,以和谐管理为核心,公正制度、平衡得失,引导教师道德因拥有物质支持、制度支持和文化心理支持而与学校和谐共生互进.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意见指出,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考核,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次《意见》提出了"一票否决制",从  相似文献   

9.
明儒关于《大学》诚意之"意"的定位大体可分两种:以意为心之所发,有善有恶,不具有主宰的意义;以意为心之所存,纯善无恶,是心之主宰。宋代学者思想中已体现出"意"定位之二重性,至明中叶王阳明这种分歧和矛盾更为突出,而其后学或在其"有善有恶意之动"的基础上提出"无意之意",以超越形下的善恶观念;或发展了"意"的第二种涵义,提出意为心之所存,来解决阳明思想中的矛盾,刘蕺山即是这一支诚意说的集大成者。在此过程中,诚意工夫的重点亦由"诚"逐渐落实到"意"。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和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一位历史教师能够在师德素养、学识素养和教法素养这三个方面分别做到"高""富""帅",那么他(她)一定是一名素养深厚的历史教师,也一定是一名充满人格魅力和享受成功乐趣的教师。一、师德素养——"高",即师德高尚《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司局函件华南师范大学:你校关于联合我司在《中小学德育》杂志共办共建"师德研究与实践"专栏的来文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作出一系列部署。  相似文献   

12.
省外动态     
正江苏:"组合拳"整治师德师风近日,江苏省教育厅连续打出师德建设"组合拳",多措并举推动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江苏打出的这套师德建设"组合拳"包括:公布省、市、区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投诉电话;分别发出致全省教师和家长的一封信,激励教师彰显良好师德形象,提请家长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一、高校师德的内涵分析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每个行业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社会道德即为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关于师德,古今中外有很多论述,如,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相似文献   

14.
我院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业务能力强、教书育人工作好的师资队伍,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所制定的各项任务和当前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正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我院教师在师德建设活动中,广泛阅读师德建设方面的书籍,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师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内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宏 《教育文汇》2013,(13):39-40
师德是立师之本,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书育人的职业目标使师德具有示范性、自觉性和奉献性等独特特征。示范性决定了教师的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要求,而且是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本文试就师德的内容及培养途径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电教》2008,(5):1-1
<正>刘化标,宜山镇一中校长,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温州市第一届名校长。他1992年获得苍南县"教坛新秀"称号,多次被评为苍南县"先进工作者",苍南县"师德标兵",苍南县"优秀党员"、温州市政府授予"师德楷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个人事迹载入2000年版大型文献《中华魂,百业英才大典》。  相似文献   

17.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前者被称为"师德规范",后者被称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被称为"师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师德教育""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师德故事浓缩了师德榜样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治学研究、教书育人等过程,是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实践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2014,(21):12-12
正划定禁行范围"红七条",剑指师德"走样"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近期少数高校教师的失德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教育部10月9日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划出高校教师禁行的"红七条"。"教书育人"的工作性质,让教师被誉为"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对教师的职业行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市第76中学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政策要求,在师德教育工作中全面贯彻实施了中小学师德工作有关规定,注重加强师德基础建设,并认真进行了师德工作的开展和研究.在师德教育工作中,注重"四个坚持",即坚持常规工作常抓不懈、重点工作位置突出、突破工作经常创新、特色工作效果显著.搞好"一树立、二加强、三改进、四丰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