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在审美趣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也有相同之处,它们都源于一条深邃的河流,这便是同祖、同源的文化传统。香港电影包含着对电影活动及规律的独特理解及视角,更包含着中国人对自身审美趣味和文化意识的概括、把握和思考。无论是相同还是相异,香港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地电影是互补的。近十年香港电影进入内地,与内地电影融合、互渗与发展,既有两地电影血脉会通相印证的一面,又有对中国内地电影作补充的一面,更有对中国电影充满启示、推动发展的一面。两地电影的自然存在和历史发展将互动地构成中国电影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香港电影除了以武侠电影为代表外,喜剧电影也独具特色,是香港电影发展史中一个的影片类型之一,虽然香港电影大都以商业娱乐为出发点,但是其喜剧电影则更追求"娱乐至上"。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香港与内地合拍电影的机会日渐增多,香港电影除了要保持自己原有的特色外还要能够符合内地观众的审美观,所以即要有传承又要有突破,使香港喜剧电影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相似文献   

3.
《今天.双语时代》2009,(7):108-118
在前几期节目中,我们介绍了导演和电影——这期就来讲讲演员们吧!你们可能发现这期节目有点偏重于香港影星,大部分原因是这个弹丸小岛自60年代以来就培育出电影明星,而中国内地则只是追随香港电影和音乐产业。中国影星和西方影星之间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出色的特技演员或武打演员的多少——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从领导观念,到电影投资理念、创作观念都在发生激烈变革。面对中国电影全球化转型的历史契机,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以自己各自积累下的经验取长补短,展开深入合作。以合拍为合作方式的电影生产以及互动影响突破了产品横向交流的单一模式,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为什么"合拍"呈必然趋势、合拍对华语电影生产有什么意义与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梳理与思考,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与当代文化建设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同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一博 《文教资料》2014,(31):134-136
在中国电影史上,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有两个相对集中的发展时期。一个是二十年代,多取材于当时大都市流行的通俗小说。另一个是八九十年代,这一次文学改编成电影最显著的特点是从通俗小说转向了纯文学小说,注重表达的是民族整体经验。文学的传统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在形式的转换、意境营造、情景交融、声画对位以及各种文学的表现技巧,都曾经被有创造性的电影编剧和电影导演所利用,变成中国电影的一个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的大后方报纸上的电影广告。有着独特的广告诉求方式和本制作。它在民族危亡的历史的时刻宣传抗战电影、传播抗战以及相关诉求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广告史,特别是40年代的新闻史、电影史以及大后方化研究。都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学在中国坛独领风骚。女性学的本风貌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述,那就是社会生活化——生活个人化——个人心灵化。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学,走过了一条争取被男权化接纳、建构女性联盟、解构男权化的心灵之路。女性学的主流对男权化堤坝产生着强大的冲决力,也对女性自我解放产生着不可缺少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受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影响,香港电影开始变革,出现了一批区别于传统的电影创作思想,带领大众进入这个历程的是一群当时从国外电影学院毕业后在香港工作的电影人。徐克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香港电影在80年代终于实现了现代化和国际化。至今他的艺术创作思想还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9.
2002年暑假,香港电影本土市场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下跌了56%,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这一现象决非偶然,与现存的以商业利润为主导、垂直统合的电影产业结构有关系。大公司主宰、依赖海外市场、导演中心制等电影产业运作模式,都蕴藏了资本、行业、市场等多方面的危机。香港电影亟待拯救,必须采取国际融资、注重影片质量、建立完整的买埠网络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冠宇 《文教资料》2013,(27):3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影坛掀起了一场电影革新运动,形成了一次电影美学上的“新浪潮”.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两岸三地先后开始了电影界的革新.1978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拉开了这场电影革新的序幕,之后大陆及台湾都先后掀起了电影界的革新.在这个时期,两岸三地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例如张艺谋、陈凯歌、许鞍华、侯孝贤、徐克等,他们塑造了一些经典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香港动画电影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动画电影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香港动画电影有一些基本特征:漫画改编、影视先导、明星效应、喜剧对话、功夫情节、草根意识、艺术性欠缺、娱乐为重。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香港动画电影走上与大陆合拍片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在台湾和香港,张謇的著作被先后出版和重印。在台港学术界,对张謇的思想及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所从事的工商业等,不断地续有研究。这些研究常常展示了不同于大陆学术界的探索重心和别样视野;而早年迁居台港的张謇的一些亲朋乡党、门生故旧或其同时代人留下的对张謇及其事业的记述和有关文物,也可补大陆史料的阙如。  相似文献   

13.
论文论述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中的几个问题: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主体形态的大陆文学;大陆和台港澳文学的共生和互动;政治制约、宏大叙事和现实主义精神。进而指出,对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想象和赞颂,是其主题;家国情怀、宏大叙事是其重要的叙事范型;目的引导性所造成的理念先行与现实主义的博弈,构成政治与文学关系的内在纠葛,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则形成了既冲突又互补的格局;大陆和台港澳文学,同源共生,递进互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国产影片《刘三姐》曾先后在世界50多个国家上映,被周恩来总理认为是一部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作出大贡献的电影.香港是电影《刘三姐》走出中国大陆、走向世界的第一站.以香港《大公报》有关报道为资料基础,探讨1962、1964、1978年《刘三姐》在香港三次公映的盛况可知:电影在香港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广西三大名片(桂林山水、刘三姐、壮族文化)在香港乃至海外的推广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6.
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香港模式”,为香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典范与经验。合理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提升内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师资队伍建设是香港实现卓越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香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从中寻求借鉴和启示,这对内地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香港电影在一百多年的发展期间,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电影类型。然而时至今日,真正影响了全世界的.还是香港强盗片。它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和它独特的发展文化背景、低调的强盗形象、不同于世界的武侠环境、鲜明的女性形象及以静制动的个人风格分不开的。杜琪峰的《枪火》在此方面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陆和香港两地的喜剧片在题材类型与风格基调上有异有同。类型之异主要表现为:战争喜剧和民工喜剧是体现内地特色的题材类型,警匪喜剧和合家欢式市井喜剧是港式传统喜剧类型的延续;风格之异主要体现在:大陆一批喜剧片染有“黑色幽默”“冷幽默”色调,香港喜剧片擅长无厘头恶搞。两者的差异与各自的历史政治背景、地域位置、文化观念等因素有关。同时两地均拍摄有轻喜剧与爆笑两种风格的都市爱情喜剧;都创作有喜中含悲的小人物“悲喜剧”;奇幻喜剧、穿越喜剧与“黑色”喜剧片等片种均传达出某种荒诞性审美特征。两者的相似处说明处于同一时代的港陆电影在创作者的交流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