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相继沦陷,农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满足抗战对棉粮不断扩大的需要,国民政府开始将眼光投向比较闭塞落后的西北,将"开发西北"付诸实践,并通过发放贷款、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开垦荒地等措施,促进了西北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力的支援了抗战。但由于国民政府缺乏"建设"西北的决心,使得整个西北农业开发取得的成效有限。  相似文献   

2.
近代三次西北开发热潮探析——以陕甘宁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西北开发热潮,分别出现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每次西北开发热潮都以经济开发为重点。左宗棠充分利用西北资源发展近代西北工矿交通业,打破了历代西北开发囿于农业水利及移民屯垦的局限;清末新政时期的开发实践则给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突破,激活了西北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因子;抗战期间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了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不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该地区因此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尽管每次西北开发热潮持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并且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在客观上却为改变西北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的开发大致可分为抗战前后两个阶段,其开发决策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有三点东北沦陷,民族危机日益严峻,要建设救亡图存的大后方;开发西北,解决西北的各种社会问题;防止苏、日、英三国在西北另起图谋.从抗战前后南京国民政府要员发表的种种演说,各种考察团的报告,相继通过的各种开发决议,由此可以归纳其西北开发决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发展交通、兴修水利、开发矿产资源、移民垦荒等.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面对民族危机,有识之士发出了开发西北、发展西北民族教育的呼声,提出了普及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进内地人才等诸多合理化建议.这引起了当时各级政府对西北教育问题的重视,西北民族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西北边疆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一大批企业内迁,并将发展工业的重点放在西北、颈南地区.甘肃工业借此契机得到较大发展。本文就抗日战争时期甘肃工业的发展原因,情况、若干特点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经济建设是中国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由于战时在后方的经营上存在重西南轻西北的倾向,西南的建设成果显著,因此目前的研究大多以西南为主,对西南经济建设的考察比较全面深入;对西北的研究则相对比较薄弱。本文试从宏观上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抗战初期,西北建设作为大后方经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抗战后期,开发建设西北则逐渐演变成了当局进行政治斗争的借口之一。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与甘肃农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就任陕甘总督、督办新疆军务的军事、政治活动之外 ,对甘肃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主要内容有屯田垦荒 ,振兴农牧 ;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 ;引种桑树 ,发展经济生态林 ;禁种罂粟、提倡种棉 ;植树造林 ,改善生态环境等 ,并对之认真加以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为甘肃近代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农业基础。研究总结左宗棠的开发甘肃农业的思想和政绩 ,对今天搞好西部大开发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西征是对中国西部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晚清特殊的国情,使就地发展西北农业经济成为左宗棠争取西征胜利的首要选择。历史证明,左宗棠西征极大地促进了晚清西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以史为鉴,考察左宗棠西征对发展西北农业经济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左宗棠对甘肃农业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就任陕甘总督、督办新疆军务的紧张繁重的军事、政治活动之外,对甘肃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主要内容有屯田垦荒,振兴农牧;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引种桑树,发展经济生态林;禁种罂粟、提倡种棉;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等,并对之认真加以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实绩实效,为甘肃近代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农业基础。研究总结左宗棠的开发甘肃农业的思想和政绩,对今天搞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战以来甘肃的商业在艰难状况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传统的商路也因为战争的影响发生了较大改变.以抗战时期甘肃的特产水烟、羊毛的运销路线的变化为例,探讨甘肃省的商路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区域市场发展的影响,可以管窥抗战前后甘肃区域市场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各地资金纷纷涌入上海,到1940年在上海形成了50亿元规模的巨额游资。当时游资拥有者对国民政府缺乏信念,加上内地亦无容纳游资的良好环境,上海巨额游资最终未能内迁后方,支持抗战经济。这些聚集在上海的巨量游资,由于没有正常的投资出路,纷纷从事外汇投资、炒买股票、囤积商品、房地产炒作等投机活动,它造就了抗战初期上海孤岛经济的畸形“繁荣”,导致战时上海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对抗战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后来国统区经济的迅速崩溃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抗战爆发前,毛泽东的对美政策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较为明显地经历了激烈对抗,不断调整,初步成熟并在“民间外交”上取得很大突破三个阶段。这一演变对中国共产党在尔后最终确立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核心的对美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战文化是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而兴起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独具特色,对推动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抗战期间,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给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云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云南出现了近现代史上文化发展的一次高潮。繁荣的云南抗战文化是全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彭桂萼撰写的分析抗战形势、文艺兵应如何参加战斗和云南抗战文化的动态等方面的时评文章,反映了一个文化人所具有的思想水准和爱国情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抗战文化的发展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共产党是日本政坛中最大的革新力量,它对内代表下层民众利益,对外倡导全方位外交和对日本侵略战争责任的彻底反省。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和日本国内政权交替的关键时期,日本共产党在中日关系发展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实证、专家访谈、调查问卷、数据处理、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教育部确认的甘肃省5所独立学院体育资源的人力、场馆设施和经费投入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甘肃省独立学院体育资源正处在初步建设和发展时期,各项体育资源呈现短缺性、单一性、不平衡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影响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说服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抗日战争的性质与研究角度、地位、领导者、中流砥柱、主战场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更新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陈旧观念、话语系统和那些不确切的数字,从长期以来沿用的国共斗争的模式中跳出来,站在全民族的角度研究和撰写抗日战争史,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个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便使我们撰写的抗日战争史能够为各方面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启动和发展西部的社会经济,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应该从西北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西北各省间的发展差异。本文在对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人均GDP、劳动力从业状况、教育卫生医疗水平截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傅作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代抗日名将,而且担任了15年的绥远省主席。在担任绥远省主席期间,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他抓住这一难得的和平时期,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发展农业;抓住“开发西北”的机遇,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发展交通通讯;努力稳定金融局面;促进教育的发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使绥远地区有了较大的变化,对绥远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