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语文教学依然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过于重视教材、重视课堂、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分数,"旧四重"的结构使得语文教学畸形而萎缩。语文教学要建立"新四重"的结构,重视教材与读物的结合、重视课堂与课外的结合、重视阅读教学与听说写教学的结合、重视分数与素质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编排在“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两单元中。这两类应用题是学习稍复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抓好。我在教学时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拜读贵刊近期刊登有关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文章,得益匪浅。对文章中所述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要重视对应关系的分析,加强量率对应关系、数量关系教学和比较练习等做法十分赞同。要提高分数应用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注意做到以下一些方面也十分重要,具体地说,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要做到以下“四要”。一、要恰当进行确定单位“1”的教学正确确定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和关键。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出了许多方法,找出了许多规律,在教学中使用后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方法总结得过于死板。比如让学生找出关系句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学生掌握多种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不仅是完成教学目的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快速地比较分数的大小呢?我的做法是: 1.同分母比较法。当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比较大小可用此法。判断方法: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较大的分  相似文献   

5.
分数是整数概念的扩展,但它比整数概念抽象,因此分数概念较难建立。为突破这一难点,教材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把分数分两阶段安排教学。八册的“分数意义”,就是在第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教学的开始。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概念,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围绕这一数学目的,我们可设计以下四种练习。一、理解单位“1”的练习 1.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各占整个图  相似文献   

6.
第十一册教材在分数乘法之后,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学习倒数。教材是先列举了两道得数是1的分数乘法式,从而引出倒数定义,然后提示了求倒数的方法。例题也是根据提示的方法来求一个数的倒数的。从教材的序列看,它顺承着分数乘法延伸下来的,但是定义后求倒数的方法并不是根据定义求的,所以我在安排这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7.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根据计算法则,可分四步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一看、二通、三算、四约。  相似文献   

8.
老古 《良师》2002,(12)
掌握一些巧妙解题方法,既可以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提高运算速度。一、巧用分数例1 一块长方形钢板,长和宽的比是5:2,已知长是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相似文献   

9.
一、巧用分数[题目]一块长方形的钢板,长和宽的比是5:2,已知长是75厘米,那么宽是多少厘米?[一般解法]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把长与宽的和看作7份,先求出长与宽的和为75÷5/2 5=75÷5/7=105(厘米),然后再求出宽为105×2/7=30(厘米)。  相似文献   

10.
在翻阅2001年第11期《小学教学研究》时,有幸拜读了福建福州市师范李友耕老师《对分数定义中“几”的认识与使用》的文章。文中李老师认为教科书中关于分数的定义表述不够简练,而对一位学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定义表述做了肯定。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述拙见,以期与李老师及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分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分率转化又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但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分率转化,而且不易掌握各种分率转化的方法.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重视分率转化的方法指导,那么这一难点也就容易突破,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一、份数转化法份数转化法是解决含有分数的应用题的常用方法之一.例1永县水泥厂四月份产量占第二季度的272,五月份和六月份的产量比为8∶7.已知五月份比四月份多产水泥250吨,问第二季度产水泥多少吨?设第二季度产量为22份,由题意知:四月份的产量为7份,因而五月、六月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张雪 《留学生》2009,(12):40-40
我们习惯把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等学校视为英国顶级名校,它们的综合排名每年都稳居全英前6名。可是,想要进入这些光彩熠熠的名校,竞争非常激烈。怎样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高申请成功率呢?我认为,材料准备、个人陈述,推荐信和雅思分数这"四大要素"的准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韩飞 《学苑教育》2012,(8):28-29
课标背景下,考场作文既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和紧张的气氛下写出成文,写出适合社会、时代,生活发展需求的,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又要尽可能地多拿分数,这就要求师生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指导学生写出具有文质优美,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谨防"论资排辈" 一般来说,教师业绩考核都由校级及中层领导组成考核小组,根据考核细则和量化指标逐项打分,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实事求是,决不含糊.但正因为考核的成员往往来自学校"领导阶层",都是"台面"上的人,所以在考核时容易出现"官官相护"的情况,对于自己"圈内"的人员分数自然打得就高些,或者仅凭主观印象武断打分,尤其是对几位资格老的教师格外照顾,而学校的"刺头"因为得罪不起,所以也得另眼相看,而对于普通教师则"鸡蛋里挑骨头",尽量压低分数.最终的结果是学校领导、资格老的教师、骨干教师和难处理教师在考核中往往得到高分,而无足轻重的教师处于垫底位置,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  相似文献   

15.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和实验教材相比,有三个单元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新增了“观察物体(三)”;二是“图形的运动(三)”将原来轴对称和旋转的内容分开,这里编排旋转的变换;三是“折线统计图”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合并起来编排,不再安排众数的学习.此外,“因数与倍数”中概念的引入也进行了调整,综合与实践活动也将原来的“粉刷墙壁”调整为新的“探索图形”.  相似文献   

16.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题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同学由于对概念理解不够,解题时往往南辕北辙,离题千里,下面就此谈谈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物质未完全溶解的计算要注意所加溶质是否完全溶解,若还有部分未溶解,则不能把未溶解的部分算入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例1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现把20g氯化钠溶于50g水中,求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根据溶解度概念,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NaCl,则此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 NaCl,即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8g,溶液质量为18+50=68(g),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m溶质/m溶液…  相似文献   

17.
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有些同学感到枯燥无味,往往会在运算过程中出错。怎样才能做到准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运算呢?一、认真审题是前提进行计算之前,先要认真看看题目中有几个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有几级运算,有没有0和1的特殊运算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棵与人类文明共生共长的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根干上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学数学是怎样"生长"为初中数学的.在小学,我们认识了整数与分数,会熟练地进行数的运算;进入初中,我们仍然要学习整数和分数,只是小学数学以正整数、正分数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初中数学融入了负整数、负分数,数系扩充到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的统称)。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历年来高考的重中之重。想要我们的学生在散文这一块拿到相对满意的分数,应让学生学会关注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0.
周维国 《湖南教育》2006,(5):32-32,19
分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分率转化又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但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分率转化,而且不易掌握各种分率转化的方法。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重视分率转化的方法指导,那么这一难点也就容易突破,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