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20年代商业传媒文化的发达,期刊从合资创办到稿酬制度的实施,使"语丝"同人获得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基础的同时,能够自由地"说自己的话",获得相对自足的公共话语权力,进而参与到中国现代话语的建构当中。结合鲁迅的"‘圈子’说"进一步考察,"语丝体"散文在政治话语权力和商业传媒文化的双重挤压下挣扎或游离的努力,造成了文体言说风格色彩的复杂性。作为知识分子文体的"语丝体"散文在关注"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之余,不期然烙下具备文化休闲和娱乐功能的轻松化写作痕迹,恰恰是现代商业传媒经济秩序支配下"语丝"同人易于专注"自己的园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体育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的今天,深受传媒影响并为传媒创造了丰厚的眼球经济收入的体育运动,在与传媒的传播、融合过程中,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受到传媒的控制。在此背景下的女子体育文化,出现了受传媒操纵、与身体文化混同等现象。媒介体育在推动女子体育被更多的人认知的同时,也给女子体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侠文化早已深入人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已经对平民,进而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平民的慕侠思想,群体的特征,侠与主流社会的关系,现代传媒对侠文化的推广,平民眼中侠形象的变异等多方面对"侠"对平民的进而对社会的影响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周作人的散文文体观,学界向来以为萌生于"五四"文学革命,其实,在20世纪初年中外文化交汇的历史语境中,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文学界先驱之一,在留学日本之际已初步确立了启蒙主义的现代文学观念,也蕴育了现代散文观的初始型貌,为"五四"后周氏散文文体观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奠立坚固的基础。本文旨在探究周氏早期的散文文体观及其与中外传统之关系,藉以填补周氏文体理论研究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5.
现代传媒影响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在其"共享性"的基础上,向着深度化、多样化以及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大学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现代传媒在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大学校园文化和现代传媒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现代传媒在大学校园的应用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现代传媒对大学文化构建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现代传媒影响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现代传媒作为一种新兴强势文化样式,不能不影响到现代文学的发展,并促使当代文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顺应现代传媒,改变创作路向。现代传媒对文学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在传媒与文学的交叉之中产生了新的文化样式,这种文化样式就是传媒的文学化。报刊杂志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媒影响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在其"共享性"的基础上,向着深度化、多样化以及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大学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现代传媒在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大学校园文化和现代传媒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现代传媒在大学校园的应用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现代传媒对大学文化构建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现代传媒影响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现代传媒是现代文学重要的现代性特征之一。现代传媒诞生之后,从稿酬制度、文学创作方式、文学接受、文体特征直至文本内涵等方面,对文学均产生了异常深刻的影响。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以及影响研究起步较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给当代写作学带来了革新和变异。写作的主体、文体、载体、语言都发生了变异。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是写作的种种变异的内核,同时写作学科自身时代发展也驱动了写作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鲁迅杂文"形象化"的基本文体特征是议论的"曲张力";逻辑判断同审美判断统一、使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融合是鲁迅杂文的基本思维方式;比喻、趣味、主情、言志、想象等玉成和强化了杂文的"诗"性;鲁迅杂文的主要美学风格是"力之美"、冷峻、凝重、含蓄等;语言同这些艺术追求相统一;与外国作家和同时代作家比较显示出鲁迅杂文的独特艺术价值;现代传媒和特殊的文化环境与杂文的文体、艺术特点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现代小品文虽然比小说,诗歌等文体的起步要晚,却成熟最早,形成了独抒性灵、表现自我、崇尚自由的文体特征,其中隐含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与“五四”高扬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气候有关;也与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学处于交流碰撞的文学气候有关;但还现代知识分子批判“文以载道”观,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对Essay的移植、消化和吸收;对晚明小品文的积极认同有关,使现代小品文成为表现知识分子的精神话语。这种“人的觉醒”和“文的解放”的相互结合,从根本上促动了现代小品文的诞生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In 1980s,with tremendous changes in people's social,economic and cultural life,a new cultural form,popular culture.rose in China.Since then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come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mong modern China with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youth.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pag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among Chinese youth through analysis on their material culture and behavior culture.Then it refines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 culture.Discussions on propagation,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 culture arc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youth culture in modern China,to find out solutions to youth problems,therefore to create a healthy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young people.  相似文献   

13.
近代传奇杂剧发生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文体变革,这一方面增强了传奇杂剧的生存适应能力,促成它最后一次高速发展和高度繁荣;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它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促使它迅速走向消亡。近代传奇杂剧的文体变革在整个传奇杂剧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重要的戏剧史、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媒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人类基本行为规范、基本社会道德伦理,以公众化和潜移默化方式,把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传播四方,对社会文化的建构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个体的社会化提供了丰富的食粮。然而,现代传媒中的非健康内容对个体的影响日趋严重,它影响学校教育的实施和家庭教育的进行,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文章从现代传媒的性质入手,分析了现代传媒对个体及社会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与影响的新特点,以及加强对现代传媒法制化与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毅然与传统文化决裂。历来追求“文化载道”的中国文学恍然间成为“意义的真空”。现代中国文学向现代宗教寻求思想的资源,染上了浓浓的宗教情怀。忏悔意识、悲剧意识逐渐在中国文学中生成。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众文化心理是伴随大众文化的兴起而产生的文化心理反应。一方面,在现代大众文化语境中,表面上看大众成为文化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呈现出大众追求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由于大众文化自身的特性:资本的运作、商品化和现代技术的力量,使得大众文化心理在不断地重复和规范之中形成了渐趋相同的单一化模式,最终形成了现代大众文化心理领域的"二律背反"。这种现象从实质来看是现代大众文化心理中个体自由导向和社会强制之间的结构性冲突,是不同"场域"的争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建构备受瞻目,且呈多元开放态势。对于中国审美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必须兼顾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等4种背景,借此推进消费时代文化功能的整体优化。其中,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托多罗夫的“对话批评”为代表的对话主义新思维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提升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换位》:后现代小说文本的"万花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维·洛奇校园小说三部曲之首的《换位》,以美国的两位教授根据交流计划互换职位开始,由 意外事故而双双加入对方家庭,在对称情节中形成一系列对称关系的人物组合,小说运用传统和现代多种文 体、叙述风格和技巧,与大众文化形式相融合。灵活多样地制导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小 说文本"万花筒"般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传媒明星的随笔写作近年来倍受读者热捧。时代转换的大背景下,大众社会的崛起所形成的“媒介权力”,为这些写作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话语生产空间;而随笔的文体特征、自由精神,则成为他们的写作最适宜的形式,其中的优秀之作,贴近现实,紧扣时代,闪烁着智性的光芒,呈现着个人的理性之思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绅士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但史学界在绅士的涵义、地位和特征等问题上颇有争议。绅士是封建社会中具有一定功名或职衔、介于官僚与平民之间的一个在野特权阶层。绅士主要是依靠封建统治者所赋予的政治特权,并凭借自身在思想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而成为“一个统治中国社会的特权阶层”。它具有封建性、权威性、地方性、流动性、在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