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昭权 《广东教育》2009,(12):62-64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被誉为“诗中之涛”。对联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人们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文化传承器。许多对联均以艺术性见长,并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为一体。其中也有不少对联都反映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基于此,在高考试卷和各地名校的测试训练卷中,也不时出现对联试题。因为对联类历史试题不仅内容具有人文性,情境设计也具有人文性;不仅可用对联来承载丰富厚重的题意,也可考查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个性倾向。  相似文献   

2.
话说乾隆皇帝效仿康熙皇帝,曾先后在乾清官和皇极殿举行过“千叟宴”,仪式隆重,规模盛大。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有不少与数学“结缘”的妙对佳联。我们在欣赏这些对联时,既能提高文学修养,又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是一举两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一、数字入联有一副赞扬教师的长联是这么写的: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数字对联,读来别有一番情趣,数字看似平淡,但一旦进入艺术的天地,则于平淡中显神奇,平凡中见隽永.现介绍几副对联,与同学们共赏.  相似文献   

5.
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在张贴的对联中,除选用华丽的辞藻外,还加有数字,以使喜庆之事更加贴切。从一到十联中皆有,今略加解说:  相似文献   

6.
话说乾隆皇帝效仿康熙皇帝,曾先后在乾清宫和皇极殿举行过“千叟宴”,仪式隆重,规模盛大.在乾清宫举行的那次“千叟宴”上,赴宴者竟达3900人之多,其中一位老人年龄最大,已141岁.乾隆皇帝就此出了一个上联“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古时候60岁称为一个“花甲”,两个花甲就是120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岁,正好是141岁.)可见乾隆出的上联,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算式:60×2 3×7=141.当时在座的大臣们见此对联,都感到束手无策,惶恐不安.后来纪晓岚灵机一动,出了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两个古稀是140岁,再加1年,也…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数理化》2007,(2):36-36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不少对联与数学结缘,成为佳联妙对,我们在欣赏这些对联时,既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提高了文学修养,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8.
9.
加相传,某考官蓄意要让苏东坡出丑,便出了一个上联,来考苏东坡的学生:“宝塔尖尖,十层四方六面。”连问几个学生,都因难度较大对不出,只好伸出手,摇了两摇,低头不语。学生受窘,老师脸上自然无光。这个考官得意地望着苏东坡,苏东坡却哈哈一笑,说:“对得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中常可读到一些对联。如《西游记》第十七回:“又见那二门上有一联对子,写着:‘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对衬托环境、气氛和交待人物性格都起很好的作用。又如,《西游记》第四十四回:“殿门前挂一联黄绫织锦的对句,绣着二十二个大字,云:‘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本中时常有对联,学习、掌握它,对教学很有帮助。 所谓对联,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即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本中时常有对联,学习掌握它对语文教学很有帮助。对联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独特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渊源是桃符。五代除夕题联已成习,宋代沿袭明朱元障一道圣旨,拳联遍布金陵取代“题桃符”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两个句子排列在一起艺术形式。可按形成、内容及用途分门别类。  相似文献   

13.
高考中的对联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1.自撰。通例是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作必要提示,让考生根据内容和提示自撰一副对联。例如:“航天员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比赛活动;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事件,自撰一副对联参赛。”(可撰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梦想越环宇大地沸腾”或“功德圆天外人间欢舞/喜讯传宇宙世界震惊”)  相似文献   

14.
旷代天才,田荡当齐马赛曲;炎黄后胄,激扬永振义勇军。聂耳,著名音乐家。他的作品有《大路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对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义勇军进行曲》在建国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上联意思是,空前未有的时代天才,他那回荡在人们耳畔的歌声,可与《马赛曲》并驾齐驱。旷代:空前。《马赛曲》,表达了法国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暴政的  相似文献   

15.
(一)娇羊归山人间换岁玉临世天下皆春一日上课,我给同学们出示了这副春联,要求在空缺处填一字。所给选项为:A.兔、B.猴、C.马、D.猪。很多同学选了A。"玉兔"确实与"娇羊"对得工稳。可惜这答案确乎选  相似文献   

16.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相似文献   

17.
吕传彬 《高中生》2012,(2):57-57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古往今来,人们依据历史人物和事件撰写的对联,别具一番情趣。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人为了称赞他的历史功绩,曾撰联说:"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古往今来,人们依据历史人物和事件撰写的对联,别具一番情趣。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人为了称赞他的历史功绩,曾撰联说:"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奇葩的对联,有很多精品也表现了尊师重教的主题,描绘了不同时期的教师形象。1、一身平介布,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 六堂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这幅有趣的“十字令”,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教书先生的自我画像,反映了教师生活的清苦和教书生涯的辛劳。  相似文献   

20.
对联也称楹联,其历史悠久,深受人民喜爱。追根究源,是因为对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他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趣的文学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