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子哲学最简要有力的人生哲理就是“无为”“,无为”虽然也是一种处事的方法,但在很大程度是针对“君人”而言。试结合老子的整体哲学理论体系,从老子“无为”思想产生的原因、内涵、意义以及与孔子的“无为而治”的比较中,解析老子“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2.
“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哲学、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无事取天下,清静无欲,以正治国,柔顺谦恭而不逞强,崇尚节俭等。“无为而治”的治国原则作为一种宝贵的思想财富,为后世不少的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和仿效,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权建设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当今,“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领导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形成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有重要的帮助。本文认为,孔子的“仁”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思想的沉淀有着重大关系,孔子从历史和社会现实中吸取营养,最终形成“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和顺应自然的状态下,以“无为”求其无不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初汉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说明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中国农村改革的推行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从“无为而治”的含义入手,阐述其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用“无为而治”思想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到达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他提出的自然哲学思想、人性论思想、伦理道德思想都是为了论证“无为而治”的合理性而服务的.本文将就此对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作清晰而全面的诠释,以加深对老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个体人格以“和”为美、人际以“和”为美与天人以“和”为美三个层面阐释了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内在意蕴。孔子强调个体人格之“和”是实现天地万物之“和”的根本。孔子以“和”为美的思想为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言论中曾多次提到“言”的问题,其“言”论思想已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孔子的“言”论思想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必须结合当前实际重新诠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9.
孔子“温故而知新”是对人认识世界的一种真理性概括,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孔子思想的形成就是他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是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统摄了孔子对待整个传统、对待一切知识形态的态度。他是通过言说“为师”的具体事实来阐发其认识论的一般。  相似文献   

10.
"无为而治"出自《论语》: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其意是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孔子十分赞赏这种管理方法。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无为而治"的教学思想。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中"管,也是为了不管"。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关键的一环。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主张睦邻外交,稳定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举措。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邓小平时期的中国外交,而且也对后邓小平时期的中国外交产生了持续而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德才兼备 ,表里如一 ,君子不器的人才观和质 (人的本质 )文 (文饰或人文化 )结合 ,注重躬行的教育观。它对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公办教育一直是我国主流的学校教育形式,民办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国家在对民办教育政策上一直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特别是在对营利性民办教育的处理上,而教育政策恰恰是民办教育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政策尤其是民办教育政策的制定上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对营利性民办教育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清晰的认识,促进中国教育尤其是民办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善若水"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水喻道:渊深虚静;孔子以水述理:知、仁、恒;禅宗从水见质:净、空、明。儒、释、道、诗人共同演绎完成的"水"的意象,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宇宙精神。  相似文献   

15.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家庭伦理思想,建构了以孝悌为根本的家庭伦理思想体系。孟子的家庭伦理思想虽有非科学的因素,但其合理因素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思想体系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处福建内陆的明溪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双重因素影响下,青壮年出国到欧洲谋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遂使明溪成"海西新侨乡"。移民在国外和进城务工相比因二者在距离的远近,和中欧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环境等不同的因素作用下,移民对侨乡建设在思想观念、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以生态立县、强县的前提下,以情系故乡作为情感纽带,留住人才,创立品牌作为辐射效应,吸引更多侨资、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强势投入,使"海西新侨乡"在"海西"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又快又好。  相似文献   

17.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形势与政策"教育肩负着向大学生介绍形势和宣传政策的任务,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目前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在教学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应该对该课程进行正确的学科定位,并将其纳入教务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落实和坚持是改进干部作风的关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党的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效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认知“权”“民”关系,促进干部思想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要深化改革,加强监督,促进机关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加强教育,常抓不懈,打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我国贫困地区女童教育问题,认为文化再生产是造成问题的更隐蔽的文化因素,它在女童受教育平等,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改革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从教育政策保障问题入手,将公平观念贯穿教育政策执行的全过程,构建一种有利于人智慧发展的公平公正的贫困地区女童教育政策保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