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书之妙     
作为一名小学生,每周至少要有一两篇课文要背。那么背书难道就一定要从开头,一段一段地背到结尾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意外地发现了按总分总顺序叙述的文章还有另一种巧妙的背诵法。这种方法很有趣,是先背熟开头和结尾的两个总述段,然后由总述段引发起记忆来背中间的分述段,这种做法不仅达到了背书的目的,还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当然,要把课文背得流畅、通顺,不可少的是要把课文读熟,读懂。就拿《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来说吧,它的叙述顺序正是总分总。只要我们背了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这两个总述段,就可以知道作者游览了桂林的山和水。至于…  相似文献   

2.
五、分总分式分总分式也是一种三段体结构式,它是先分述,再归总,又分述.有人把这结构式形象地说成是"葫芦式".根据英国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拍成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电影把赛蒙甩掉相爱的杰基,短期内与百万富翁的继承人林内特结婚,在游玩尼罗河时,林内特又突然死亡作为"葫芦口",然后通过比利时著名侦探埃居尔·普瓦罗的侦查,在我们面前展开了西方社会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图.有美国老小姐、意大利的考古学家、英国的寡妇,有作家、律师、职员、护士、女仆,有不修边幅的人,有曾任军职的人…….逐一调查后,普瓦罗指出这惨案是谋杀案,罪犯不是别人,而是赛蒙与杰基.按理故事可以结束了,但其中有一个悬念,为什么普瓦罗认为杀人犯就是赛蒙  相似文献   

3.
文章中完整的自然段,或大自然段中的某一部份,具有开头、正文、结尾三个明显的层次,而且总是遵循着“凤头、猪肚、豹尾”(元曲作家乔吉语)的艺术标准:即开头要美、篇幅小(一般只有一句话),中间要饱满、篇大,结尾要有力、篇幅小(一般只有一句话)。这种语段与其它语段不同。为把这种两头小中间大,有开头、正文、结尾的完整语段区别出来,特称它为纺锤语段,并根据“起承转合”篇章说,把这种开头叫首起部分,正文叫主体部分,结尾叫尾合部分。  相似文献   

4.
进入中年级,语文学习对语言单位的感知已经逐步从第一学段的字词转向了句段,甚至一些典型的文本,也需要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关注总分总结构。统编版三上第六单元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组课文,都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文本。但纵观常态化的教学,教师对总分总结构的认知,总是习惯性地停留在外在的显性层面上,学生也就容易形成一种错觉:开头与结尾即分别为总起与总结,中间部分即为分写。看似依照这样的方法也能够理清文本的结构,但总分总内在所包含的语段关系,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5.
作文美容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文也需要美丽的“容貌”。反观我们一些学生的作文,由于缺少必要的规范训练,导致文面不整,语言平淡,结构松散,严重影响了作文得分。如何使学生作文更美丽呢?一、规范写作,打造作文外观美1.学会分段。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是简单地分三段:开头、中间、结尾。甚至有人一段到底。正确的做法是分五到八段,也就是把中间部分再分为几个层次,开头和结尾一  相似文献   

6.
单元学习目标 1.查字典学习本单元生字词,初步掌握排比、比喻、夸张等形式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按空间顺序、先总后分和时间顺序理清本单元课文思路,体会课文中心。 3.学习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4.认识因果、总分、总分总三种构段方式,并能用总分结构式整理二段话。 5.能够通过阅读抓住事物特点,并用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知道事物诸特点之间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突破口 第六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几篇课文在语言上都有准确、生动、形象的共同特点。故事单元的教育突破口应为“总分结构中总说与分说的一致性。” 总说分说是说明事物文章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本单元课文都采用了总分结构。对于此结构中总说的理解一般为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位置多在开头或结尾(结尾总说多为总结全文)。开头的总说段即为下文分项说明的依据,段中大多都有关键性的最能概括分说内容的一句话。而教师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训练的角度看,五年制三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段写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重点段式,分析其构段特点,指导学生从中体会写法,找出规律,学习写段,下面介绍几种从读中学写段的具体方法。一、按总分关系写段。《放风筝》第六段开头一句写“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下面分别介绍了“小蜜蜂”、“大金鱼”和“小卫星”,先总后分,是典型的总分段式,学了这课之后,教师可给学生定一个中心句,让学生围绕它  相似文献   

9.
给一段话划分层次,首先应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确定它属于哪种结构关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结构来分析层次。常见的按结构类型分层方法有以下几种(在指导分析时,不应强调名词术语)。 1.按总分关系分层。有的段的内容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意思构成,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对属于总分关系的段,要把它分成“总”和“分”这两层。请看下面这段话:  相似文献   

10.
“总分式”是段落结构的形式之一。所谓“总分式”,是指文章中有总写(合说)和分写(分说)的部分,二者结合在一起。总写,是概括地写,整体地写,合起来写;分写,是具体地写,局部地写,分开来写。总写和分写之间是种属关系,分写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总分式是常见的、很有用的形式,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都可以用。下面就总分式的教学谈两点看法。一、引导学生搞清总分关系总分式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相似文献   

11.
读写结合训练学生构段能力○龚仁彬(武宁县新宁二小)按照九义小语教材三年级说写训练序列的安排,段的训练应是说写训练的重点。我在接触第五册教材时,分析了教材中的段落结构形式,发现构段方式大致有下列五种形式:(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2)承接式...  相似文献   

12.
一、扩写式:给学生短文,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扩写。二、续写式:设计文章开头,让学生根据要求(或提示)续写。三、补写式:设计开头和结尾,让学生补写中间部分。  相似文献   

13.
扩段为篇指的是在连句成段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方法把一段话扩展为首尾完整的“篇”的一种训练方式。在中年级(第二学段)成篇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段外扩充法;段内扩充法;段内外结合扩充法。一、段外扩充法段外扩充法指的是,把一段话添加上开头和结尾,使之成为首尾完整的“三段式”的篇。在中年级实验教材中,开头与结尾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开头、三种结尾。(一)五种开头1.开门见山式:文章一下笔就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然后再叙述主要内容。例:《绝招》(三年级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下同)“村东头,大树下,几个孩子在比绝招。”…  相似文献   

14.
说明在说明事物时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杂乱无章,言之无序,否则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或不能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要做到条理清楚,必须安排好章的结构和顺序。开头总说,中间分步解说,结尾再加以归纳,是说明结构的基本模式,简称“总——分一总”式。  相似文献   

15.
1998年高考作文试题如下: 六、(60分) 34.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20分)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吴晗的《谈骨气》的中心论点及结构,多种资料都把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有骨气”与“中国人有骨气”混为一谈,认为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分析,中间举出三个典型事例证明论点。最后一段是结论,总结全文。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既然最后一段为总结全文,那就必须落脚到中心  相似文献   

17.
[知识点概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把握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理解文章的手段。要分清文章层次,首先要对全文有大体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其次要掌握各种文体的结构特点:记叙文(散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结构文章;议论文则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中间的论证结构又有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层进式。文章的表现形式分三个方面。①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记叙文是记事的写人的,还是写景的抒情的?议论文是立论、驳论或者破立结合?②文章的布局谋篇:叙述的先后,线索的安排,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③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一、草筒材料与工具:干稻草、塑料背心袋、小块尼龙绸布、短竹段、细绳、剪刀。制作方法: 1.将一捆稻草剪去两头,留下中间部分40厘米左右。 2.捆住稻草的中间部分,然后用两只背心袋套住稻草两头。  相似文献   

19.
期末阅卷,一篇作文引发了阅卷老师的争议,作文题目叫<感恩生活>.这篇作文开头结尾情感充沛,排比句式颇为精彩,层层铺排直指主题.只是这中间的故事让人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小作者不过是把试卷中课外语段阅读里的故事来了一个全盘照抄.  相似文献   

20.
在品类繁多的字谜中,总分式字谜是很有特色的一种。它与一般的字谜大不相同,是一则字谜之中包含几则分谜的字谜。一、总分式字谜的结构模式一般的字谜,由于其中不再包含任何字谜,只有一个谜面与一个谜底.总分式字谜却包含了若干分谜.总分式字谜,有它本身的谜面和谜底;被包含的各则分谜,又有各自的谜面和谜底,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