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自它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以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1.价值的表现形式的变化.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在货币产生前是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的,这时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交换价值.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它必须是现实的商品;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一般都由货币来表现,这时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格,即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时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观念中的即可.2.等价交换原则的变化.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货币产生前,商品和商品直接交换,所以交换双方比较的是两种商品的价值量是否相等,这时的等价交换原则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要相等,即“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另一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出现了用货币交换商品和把商品换成货币,即买和卖.但不论是卖是买,这时买卖双方比较的是这种商品本身的价值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的起源,认为货币有两条主要的发展路线,其一是由物物交换发展为利用一般等价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后固定为金银,然后发展出铸币;另一条路线是由生殖崇拜物贝壳发展到仿制贝壳,再到铸币。从这两种发展路线说明价值的两种来源: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种价值都产生了铸币。本文认为在历史上货币价值的产生早于信用的产生。由货币的发展过程说明本质上货币是价值和信用的复合体,起初人们看重的是价值,后来价值的成分逐渐减少而信用成分逐渐增加,最终发展成为纯信用货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依据劳动价值论,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叙述了货币的职能,揭示了货币流通量规律等,从而创建了科学的货币理论.关于货币本质的原理,是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核心.它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商品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阐述了货币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公认的一般等价形式.商品 价值要通过价值形式才能表现出来.价值形式的发展经过四个阶段;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由于一种商品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因此使这另一种商品成为个别等价物.至扩大价值形式时,由于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使得这些其他商品成为不同的特殊等价物.至一般价值形式时,由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一种特殊的商品上,因此就使这种商品成为一般等价物.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银)身上时,一般价值形式就过渡到货币形式.黄金这种  相似文献   

4.
关于货币使用价值的阐述,有两种观点,即“货币的使用价值是二重的”,抑或“作为货币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是二重的”,哪种表述准确、符合《资本论》原意和货币使用价值的实际呢?我以为,后一种表述准确,符合《资本论》原意和货币使用价值实际.从理论上来说,货币本质上是商品,但商品不等于就是货币。只有当商品成为其他商品的等价物时才是货币。一旦商品作为货币,则该商品就成为货币商品,它既是商品,又可成为货币,一身兼二任,其使用价值二重化了。一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即以其自然属性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5.
政治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部分)一、判断以下观点是否正确,并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加以简要分析。1.劳动力天然就是商品。2.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格的每一次涨落都反映价值量的变化,都是由价值量的变化引起的。3.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也就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货币起源于何时?最早的货币形态是什么?这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也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显然,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远古,人类的生产仅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繁衍,但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后,部落内部或部落之间的交换才成为可能,当然这种交换只能是物物交换。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层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彩陶及一些原始装饰品,其中包括海贝,表明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已经出现。在商品交易中,一些受人欢迎、普遍需求的商品起着价值尺度及交换媒介的职能作用并最终从商品范畴中分化出来,成为正式的货币。《史记·平淮书》云:“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确是真知灼见。以殷商考古所发现的币类来看,绝大多数是海贝。这些海贝本来只有在沿海的居民才可能直接得到。贝的光泽会增加装饰美,并且体积小,携带方便,不易被损,因而在交换中就较易取得货币职能。关于海贝是否是实物货币,钱币学界历来有争论。我认为海贝不是实物货币,虽然它是由实物直接转化而来的。海贝与兽皮、布帛等实物货币比较起来,质地坚硬,小巧玲珑,不用分割,携带方便。有着自身价值及天然货币  相似文献   

7.
一、高一政治教材质疑四则质疑一 :“物美价廉”中的“价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吗 ?(现行普通高中高一政治教材上册第 9页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但商品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 ,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货币产生后 ,又通过货币表现出来 ,这样就产生了交换价值和价格。人们在购买商品时 ,直接接触到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格 ,而不能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人们购买商品当然不能希望商品的价值低廉。虽然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 ,但商品的价格总是要受到商品的供求、纸币的…  相似文献   

8.
第九章 价格法律制度 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用来表示商品价值的货币数量。商品通过货币  相似文献   

9.
货币本质的"不可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的本质属性是其他一切商品同它相交换并用它的价值来衡量、即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为此,马克思把货币界定为同其他特殊商品相对立的一般商品.所谓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是不能成立的.同时,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货币的定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商品和货币是商品经济必备的两大要素。马克思在谈到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时指出:“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现为货币,以货币流通为前提;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的这种二重化,是产品表现为商品的规律。”从商品看,社会商品总量代表总  相似文献   

11.
论知识货币     
知识变成资本使资本的价值构成质变,知识资本的实现使货币的价值构成质变,这两个质的变化使知识货币产生,知识货币实现是知识经济条件下货币价值转化工程。我国现阶段开展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价值转化工程应抓住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虚拟性货币是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货币,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再以实体性货币的特性要求或匡正虚拟性货币的运行。虚拟性货币的发行量只能取决于流通的商品世界的价格总额,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还必须从理论上理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到底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还是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抑或是既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又有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这是考虑虚拟性货币的发行过大还是不过大,必须自觉准确认识清楚的重要理论问题。现代的电子化货币属于现代虚拟性货币的新的表现形式。电子计算机的微型化和网络化为现代的电子化货币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人类进入了高消费时代为现代的电子化货币的使用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高一政治教材质疑四则 质疑一:“物美价廉”中的“价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吗?(现行普通高中高一政治教材上册第9页)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但商品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货币产生后,又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这样就产生了交换价值和价格。人们在购买商品时,直接接触到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格,而不能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人们购买商品当然不能希望商品的价值低廉。虽然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但商品的价格总是要受到商品的供求、纸币的发行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价格与价值并不总是一致的,人们购买商品,  相似文献   

14.
在重新定义劳动价值计量标准以后,探索性地提出了货币起源新说,本文认为,货币是随着市场交换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货币本质上就是计量商品劳动因子数收入和支付的,并反映社会分配关系的公信力凭证。对买方而言,支付货币就意味着支付劳动因子,货币也就成为了劳动因子数的支付凭证了;对卖方而言,货币收入就等同于劳动因子收入,货币也就成为了劳动因子数收入凭证了。  相似文献   

15.
政治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教科书在论及货币职能时多将其划分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个并列的职能。并指出,其中前两者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后三者是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而相继产生的。然而,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观点,认为货币只有三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财富的物质代表。①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更接近货币的质的规定性,也更符合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原意,在这里作一浅探,以求教于各方。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商品货币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如果生产力不发达,仍然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观点;阐述了“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观点;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是“国家市场为主、自由市场为补充”的市场模式。毛泽东的商品货币理论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日益发展,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逐渐过渡到了非实物的纸货币和电子货币,在此情况下,货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存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将从黄金货币形式的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的立论基础上,提出各种货币形式的本质都是一般交换价值。明确货币本质是一般交换价值,这对探讨我国人民币的价值基础以及当前的货币流通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课时:货币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商品的含义. 2.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3.从历史的角度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4.理解货币的本质. [能力目标] 1.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2.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并在经济运行中执行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职能后,流通中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形式就表现为一般等价物形式。在经济生活中,会计计量是在复式簿记系统中会计记录交易中的货币数额,对商品的价值进行反映,进而揭露整笔交易的信息。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中仍存在着不通过以货币媒介手段进行的交易,即非货币性交易。以货易货、以旧换新、物物交换、股权互换、资产置换等业务在大量涌现,而有关换入资产的计价问题是非货币性交易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从非货币性交易中的资产计价方面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现为货币,以货币流通为前提”。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愈来愈重要。如何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货币,合理地分配信贷资金,疏通流通渠道,协调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以保证宏观控住,微观搞活,使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使“四化”建设顺利进行,这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