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现在的中小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等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因此,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其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我校从几方面入手,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第一,加强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政治理论水平。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的马列主义,对指导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特殊意义。因此,我们学校党支部建立了…  相似文献   

2.
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想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怎样培训21世纪的优秀教师?这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思考和践行的问题。《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任务,“3年内,对现有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重点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这项工程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要“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地方各级人民…  相似文献   

3.
校长应具备的五种头脑面对21世纪的教育,校长必须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具备如下五种头脑。一、战略头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这就要求校长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全局,对教...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思考与选择孙喜亭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在21世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已被整个社会日益确认。21世纪的中国教育如何发展?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向何处去呢?笔者认为,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独特模式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5.
韩大勇 《天津教育》2013,(18):47-50
2013年,为进一步推进教育转型、提升特色、擦亮教育名片,和平区站存教育整体发展的高度上,提出构建“奠基未来”的区域教育文化体系。您如何理解“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为什么提出“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6.
“当代教育面临的课题”’93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敏1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作为继承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培育和训练一代社会新人的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  相似文献   

7.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思路梁保国,乐禄祉(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在综合国力提高上具有战略地位。被称为“科学世纪”的20世纪即将过去,被预测为“技术世纪”的21世纪即将到来。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我国必将对技术的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挑战和国内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以及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深化改革的挑战入手,对如何确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提出以下七点思考:第一,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第二,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第三,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有效选择,是坚持“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第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多样化”、“特色化”战略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优化”的战略思想。第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战略。第六,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第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和“将改革贯穿始终”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第一项 :《2 1世纪初辽宁教育议程》规划立项 :见辽教科规字 [1 998]3号文。成果形式 :专著。出版单位 :辽宁大学出版社。时间 :2 0 0 0年 6月。该课题研究由李喜平同志主持 ,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教育研究院共同完成。该课题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提出 :( 1 ) 2 1世纪初叶 ,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教育强省 ,迈向教育现代化”。 ( 2 ) 2 1世纪初叶 ,辽宁“建设教育强省 ,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坚持质量战略 ,贯彻‘八字’方针 ,实施‘六大工程’ ,建设教育强省 ,促进科教兴辽”。 ( 3) 2 1世纪初叶 ,辽宁“建设教育强省 …  相似文献   

10.
试论跨世纪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南通职业大学羌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跨世纪师资队伍的...  相似文献   

11.
信息短波     
信息短波国家教委举行“田家炳基金会资助‘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捐款仪式”1997年6月7日下午,国家教委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田家炳基金会资助‘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捐款仪式”。全国人大雷洁琼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迎接21世纪的挑战入手,阐述了外语教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针对外语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措施和对策。全文共分三部分:一、“社会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将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二、外语是“社会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桥梁。三、影响大学外语教学水平提高的三大关键性问题和五条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校在化学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对自己的做法作一简单的总结。一.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努力方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点”。可见,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为: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学有特长。教育的未来属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激烈竞争的21世纪要求人才要有机敏的才智、坚韧的耐力和自强不息的进…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不仅是一代大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必须回答的一道艰难命题。30年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经过一段“跨越式”发展后,基础教育的浮躁心态已经非常明显: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已经脱离了社会的需要,走进了“为中考而‘基础’,为高考而‘教育”’的“应试”怪圈。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研兴校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栾传大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教育正步入一个世纪之交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如何巩固成果,开辟未来,构建面向21世纪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体系,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步...  相似文献   

16.
实施“六优工程”把一个崭新的基础教育推向21世纪——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天津市教育局局长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李闻玺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以后,“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就成为我们思考和实践的主题。特别是1...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0月28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原则通过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史无前例,气势磅礴,是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以下简称‘园丁工程’),大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的辽宁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辽宁省教委主任李喜平关键词:21世纪辽宁教育发展战略背景选择当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刻,世界各国都在不约而同地思索着一个问题,即:“我们将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由于各国背景和基础的差异,其战略选择会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9.
高等理科教育,是综合性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的办学水平、声誉和发展后劲紧密相关。南昌大学成立两年多来,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主要服务于江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定位出发,依据“努力创建‘文理工渗透、学研产结合’的新型大学”的总体改革思路,在深化理科教育改革方面作了大胆积极地探  相似文献   

20.
一、开展“导创”教育模式实验背景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竞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导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