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广德元年,杜甫曾先后两次赴阆中,寓居时间不到五个月,却创作了66首诗歌。杜甫在阆中创作的诗歌一变此前草堂诗平和恬淡、萧淡婉丽的风格,沉郁顿挫之气显露无疑,并且已初具夔府诗歌衰飒悲阔之风神。杜甫阆中诗风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由于社会时局的变化和阆中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观上则是由于杜甫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不仅有如屈原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而且有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无论是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在人格精神上,他都不愧“诗圣”的称号。由此杜甫也就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便继承了杜甫的这些精神。他从诗歌传承、诗歌内容、诗歌风格以及人格精神等方面都自觉地向杜甫学习。侯方域的诗歌虽达不到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但他取法乎上,又有着天生奔放的才气,因此也不愧为一时名流。  相似文献   

3.
陆游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元年(1174)间,被命摄事嘉州,前后九个多月,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悲郁感伤情愫。这份情愫是此时诗人报国无门的无奈心情的表现,是其人蜀经历促使其对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歌的忧愁忧思之情主动接受、产生共鸣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歌中涉及对妻子杨氏描写的诗篇有36首,这些诗歌从多个角度见证了他们的伉俪情深.其中有6首诗歌可以视为是专咏妻子的作品,它们集中表达了离别之思、重逢之喜及杜甫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在解析其赠内诗所包含的种种复杂情感的基础上,侧重从情感渊源的角度探究其赠内诗取得高超艺术成就的成因,其中突出强调了杨氏对杜甫及整个家庭的贡献,此是从情感双向互动的角度说明杜甫对杨氏钟情至极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杜甫诗歌系年,一直是杜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杜诗《送裴二虬尉永嘉》的考述,以为该诗当编入广德元年内,而非天宝年间所作。  相似文献   

6.
杜甫客居夔州不到两年(大历元年春——大历三年正月),而所作诗歌竟达四百三十多首,这充分说明这是杜甫诗歌创作生活中的丰收时期。杜甫的夔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杜甫夔州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产生了不少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大型组诗与长篇。如“伤时盗贼未息”,而怀八公忠勇报国与  相似文献   

7.
华夏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是繁星丽天的黄金时代,而李白与杜甫则是这浩翰星空中最明亮的双子星座;可杜甫若无华州之贬,恐怕只有太白金星在独放异彩了。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贬官华州,至乾元二年(759)立秋后弃官旅居秦州,历时一年多。此期间,他于乾元元年底曾回洛阳、偃师省亲,“初春归陆浑庄,二月至洛阳,不久回华州。”实际在华州任上的时间是一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杜甫诗歌是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共同的精神家园。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与推进探索,可帮助学生从杜甫诗歌中汲取积极入世、爱国爱民、人文关怀等精神养分。而贯通式教学能将杜甫所创作的同类型的、有典型意义的诗歌贯通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杜甫诗歌的内涵美、语言美、结构美、文化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杜甫“起承转合”的创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并激励学生从学过的诗歌中找出类似的表达方式,加强对新知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9.
杜甫在诗歌中描写了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雨,杜甫长于抒情,他总是以全部的精神状态去描绘、刻画事物,寄托他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0.
杜甫率先用组诗、近体诗等形式,评价李白等诗人的诗作,给我们打造了新的审美视角和诗学理论.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评价,透视出李杜之间的情感价值、李白诗歌传播的时间价值以及开一代诗学评论的先河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各种语篇中艺术性较高的一种,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其诗意蕴深邃。以往对杜甫诗歌的分析大多是用文学、史学、美学或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意象的情感功能,而很少有学者运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来分析杜甫诗歌意象的认知功能。本文尝试将图形—背景理论这一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运用于杜甫诗歌作品的分析中,并依据图形—背景分离原则解读杜甫诗歌的意境、意义建构的过程及认知机制,以传达诗人独特的感知。  相似文献   

12.
忠爱是杜甫精神的精髓。杜甫忠爱精神在南渡时期得以传承。安徽王之道可为例证。王之道和杜甫曾处于相似的历史境遇。王之道对待君主的情感,有同于杜甫对君主的忠爱之情。王之道在诗歌中表现了对杜甫忠爱精神的自觉接受。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4.
诗词阅读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无论是在理解填空、诗词阅读,还是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诗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也不断出现在中考试卷上,杜甫诗歌作为备考重点,深深攫住人们的视线。如何把握答题要点,该从何处入手分析杜甫诗歌,则成了中考复习时,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挖掘杜甫诗歌的思想境界,为学生深入理解初中阶段所学的杜甫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杜甫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话现象。杜甫将对话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并灵活地应用到诗歌的各种体裁之中。若从对话在诗歌中表现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完整的对话(即它具备对话的各个要素)和不完整的对话(或对话主体缺席,或对话信息省略,姑称之为“对话性”)。对话及对话性在杜甫诗歌中的创造性应用,不仅大大增强了杜甫叙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情感的蕴藉性和复杂性,而且还传递和体现着杜甫独特的“诗史”思维和浓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悦 《海外英语》2015,(3):123-124,128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晚年漂泊西南。其中,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后世诗论家对杜甫入蜀后的诗作极为推崇,认为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创作的诗歌是独具特色的,并且对于研究杜甫诗歌情感有较大的价值。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中学教材里出现的一系列杜甫草堂时期的作品《客至》《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村》《去蜀》,来探究那个时期杜甫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杜甫受中国和谐文化影响最深,和谐文化在杜甫的思想与诗歌中有强烈体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杜甫精神主要指他的忧患意识、民本思想、自觉的社会良知与社会道德情感,在杜甫理想的社会蓝图里,始终贯穿着社会和谐思想观念。杜甫咏怀诗透视了他的精神主旨,探讨杜甫咏怀诗与中国和谐文化的密切关系,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关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赏析文章,大都重在对诗歌写景状物、表达技巧方面的介绍而忽视了对该诗情感的分析。然而,写景毕竟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写作技巧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完整把握了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鉴赏。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也称之为"大李杜","小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