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长假家访,这项举措也不是毫无道理.家访曾经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架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然而现在,家访似乎变得陌生起来.有人说,信息时代不需要传统形式的家访,家校沟通的方式早已多样化;也有人说,教师不能把家访的传统丢了,众说纷纭.笔者猜想正是在传统家访渐渐淡出视野的背景下,福建厦门市教育局发出了班主任必须在国庆假期到学生家进行家访的通知,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将通知中的"必须"改为"建议"或"倡议",并请学校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实施措施报教育局备案,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
电话联系能代替家访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访曾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电话联系正慢慢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主渠道.大有取代家访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丁海霞 《新读写》2010,(11):57-57
西藏,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梦境。有人说它壮美,还有人说它雄伟;有人说它纯净,还有人说它神秘。  相似文献   

4.
陈钧 《中国教师》2009,(4):56-57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家访正面临着挑战,它大有被网络、手机和电话联系所取代的趋势。江西省南昌市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家访活动,要求做到"两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教师参与家访活动,对百分之百的学生家  相似文献   

5.
家访是家园合作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访是家园合作的有效方式随着通讯手段的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便捷,坚持家访的教师也越来越少了,而与家长电话联系、网上交流正成为许多教师追逐的时尚。但是,笔者认为,家访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别的形式取代。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也显示:84%的被调查教师认同家访是效果最好的一种家园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最硬是评价,孰优孰劣,高下立分。有人说,最难是评价,主体指标、权重……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难解的标准问题、技术问题,让评价结果和实际工作成效成为“两张皮”。有人说,最怕是评价,永远是奖励了个别人,打击了一群人。然而,在上海,一批中小学却在教师评价改革上动了一番  相似文献   

7.
陆斌 《宁夏教育》2013,(12):76-76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我认为,教师就是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最硬是评价,孰优孰劣,高下立分。有人说:最难是评价,主体、指标、权重……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难解的标准问题、技术问题,让评价结果和实际工作成效成为“两张皮”。也有人说:最怕是评价, 永远是奖励了个别人,打击了一群人。然而,在上海,一批中小学却在教师评价改革上动了一番脑筋。改变评价的标准和模式,让评价机制引导着教师和学校科学、自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家的眼晴     
家访曾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家访正悄悄淡出人们的视野,大有被电话联系取代的趋势。电话联系真能代替家访吗?本人认为,电话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可以成为家校联系的有效补充,但教师上门家访这一优良传统丢不得,因为家访的许多优势是电话联系无法比拟的。首先,学生喜欢家访。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希望受到教师的重视,盼望教师家访,甚至把老师到自己家家访当作是一种荣幸。一位家长告诉我,有一次他的孩子知道我当天早上要去他家家访时,高兴得吃完早饭就站在小区门口…  相似文献   

10.
教师正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过去一段时间曾形成制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如今这种家访却变得越来越稀罕了,而恰恰相反,家长“校访”的却越来越多。笔者曾对50名学生家长、50名中小学生、5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对家访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家长说:我们欢迎家访。现在有的教师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课堂教学,片面认为只有将课堂教学搞好了,别的都无关紧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会合,面对面地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情况进行商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付诸实施,有助于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家访永远是家…  相似文献   

11.
夏斌 《基础教育参考》2009,(9):72-72,91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访逐渐被“电访”取代,教师真正走人家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逐渐淡出家校联系的蓝图。家访这一传统的联络方式成为教师工作中的“古董”,陈列在记忆的深处。难道真的让家访变成永远的电话连线吗?不.家访的市场不能垮下去,一根电话线连接起来的情感远不如面对面的促膝交流。为了不让“先进的通讯”占领温馨的“情感市场”.我校试行了一种家访代访制度——常回“家”看看,效果非常显著,现在正在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家访,有些人会不自觉地讨论起通信便捷的时代还要不要家访"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不管社会发展到了什么时代,家访——这个在不同年代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事物,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要或不要的问题,这就如同今天我们讨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一样。事实上,任何时候,好的传统永远不过时。家访是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统教育方式,给曾经年轻的我们、我们的父辈以复杂而美好的回忆。教师熟悉而神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去年临毕业的时候,面对形形色色的招聘企业,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有人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教师,太平凡了。”是的,教师是平凡的,然而在这平凡的教师队伍里出现了一位不平凡的老师,她就是殷雪梅。  相似文献   

14.
有人问我,为什么我永远看到的是你忧伤然而又清澈的文字?他说,我想看看你在每个人必经的每一个历程都是什么样的心情,你又以什么样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其实写这些字的时候,我的心情前所未有的绝望。也许有人说我总是带着淡淡的忧伤,但不会让人觉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家表现,又可以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然而,很多教师家访前,都存在着这样的担忧:该向学生家长说些什  相似文献   

16.
一盏灯,家的温暖;一碗面,家的味道;一个电话,家的问候;家是心灵的港湾,而家访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一座桥梁,通过家访能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实际上,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重视,这对孩子是一种关爱,对家长是一个触动。因此,开展家访工作是有必要的,是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同时,在家访中采取一定的方法会使家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家访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形式。有些时候,教师的苦心家访换来的却是相反的效果,如果我们尝试换一种方式去家访,或许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幼教界都在谈论的热门话题.课程很实在,因为有人说它就是我们大家每天平平常常的生活;课程很神秘,因为有人说它是达成教育理想境界的桥梁;课程很具体,因为许多教师把它理解为自己每天所做的教育教学工作;课程很抽象,因为许多教师把它理解为需要由专家和少数特殊的教师来专门研究的高深理论或精妙模型!更多的时候很困惑:一会儿似乎什么都是,一会儿又似乎什么都不是!  相似文献   

19.
家访是幼儿园教师经常做的工作。许多教师认为家访是教师联系家长的最好形式之一,是开展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但也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里家园沟通的方式很多,没必要走进家庭进行家访。如何看待家访?家访对幼儿教育有何重要意义?成功的家访应该如何开展?怎样才能使家访工作取得好的效果?本期“热点聚焦”刊发了部分读者的来稿,对此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五味生活     
有人说,生活只是苦;有人说,生 活只是酸;有人说……而我却认为, 生活是丰富的,是多姿多彩的,是五 味的。 柠檬之酸 柠檬是酸的,它的酸性足以让人一舔就不禁挤眼皱 眉。然而,生活中也有酸。每当练字时间长了的时候,我的 手指头便感觉到一股酸酸的力量。难道我的手上有柠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