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选入作品二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这些作品成为后世研究唐前小说的重要资料,由于大量典籍亡佚,对于所列作品我们往往只能管中窥豹。本文参考《中国小说史略》《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史通》、《四库全书总目》、《隋书经籍志考证》、《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等文献资料,试对《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所列作品做简单列举考证。  相似文献   

2.
《隋书地理志》考辨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地理志》三卷,本是《五代史志》的一部分。名为《隋书地理志》,实际上涉及的内容,上至晋宋,下逮周隋。它“承南北豆分之滥觞,综州郡瓦合之棼绪,千移百变,巧算难明,”颇有一些与其它正史地理志不同的复杂之处。加上唐朝设宫修史,往往是“监之者专司画诺,修之者第苟事完”,因而错误百出,蔽端丛生。一九七三年,中华书局出版新标点本《隋书》,对书中的许多错误作了校勘,使其面目大变,诚为可喜之事。但细阅《地理志》全文,犹觉勘误未尽,即如标点方面,亦或有误点之处。为了整理好祖国古代文献,进一步芟夷《隋书地理志》中的谬误,我不揣浅陋,又集元明以来诸版《隋书》试作补校,并参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书对所得一百三十余条错误一一详作考辨(新标点本已作校勘者不录)。归纳起来,这一百三十余条错误大体上又可分为七类。即:一、因字形相似而误。二、因义反、音  相似文献   

3.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中古时期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之一。它为何人所编撰,历来有不同意见。文章经探索辩证,认为《隋书·经籍志》不可能为魏征所写,应为唐高宗初年长孙无忌主持下的学者所完成。  相似文献   

4.
正史目录在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梳理历代正史目录体例发展变化的脉络,可见《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以下的五部正史目录的体例都以这两者为基础,甚至以《隋书·经籍志》为模板,但是又根据时代特点与学术发展状况而略有变革,它们既递相承袭,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五史中有地理志者 17部 :《汉书·地理志》2卷、《后汉书·地理志》5卷、《晋书·地理志》2卷、《宋书·州郡志》4卷、《南齐书·州郡志》2卷、《魏书·地形志》3卷、《隋书·地理志》3卷、《旧唐书·地理志》4卷、《新唐书·地理志》8卷、《旧五代史·郡县志》1卷、《新五代史·职方志》1卷、《宋史·地理志》6卷、《辽史·地理志》5卷、《金史·地理志》3卷、《元史·地理志》6卷、《明史·地理志》7卷、《清史稿·地理志》2 8卷。在这 17部地理志中 ,绝大部分对各代政区记载简明清晰 ,一目了然 ,无需再做阅读补充说明。只有《隋书…  相似文献   

6.
与《汉书·艺文志》齐名的《隋书·经籍志》,在编撰体例、序言、学术探究等方面对《汉书·艺文志》都有所继承,甚至在内容方面也有沿袭。但为了适应当时文献编目的具体情况和时代要求,《隋书·经籍志》在分类、著录方面等都有所创新。这种创新在我国图书分类史上和目录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洁 《安顺学院学报》2011,13(1):62-64,86
与《汉书·艺文志》齐名的《隋书·经籍志》,在编撰体例、序言、学术探究等方面对《汉书·艺文志》都有所继承,甚至在内容方面也有沿袭。但为了适应当时文献编目的具体情况和时代要求,《隋书·经籍志》在分类、著录方面等都有所创新。这种创新在我国图书分类史上和目录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小路 《林区教学》2011,(5):156-157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学著作,在目录学史上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它适应时代需要创造出自成特色的编撰方法,并以其体例的完备,实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宗旨。此外,《隋书.经籍志》在文学目录学史上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备受后世目录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论《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的一部史志目录,论述汉唐间五百多年图书流传及存佚情况,因而它也是一部重要的学术源流史和图书分类学著作。《隋书.经籍志》确立的四部分类法,对唐宋以后尊孔读经、重视历史、充分发挥孔孟思想和史学在治国中的作用有积极影响,也是唐太宗治国思想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邵宁 《文教资料》2013,(28):68-69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从其著述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概况,而史部是古代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中的一大部类。本文系统展现这一部类的形成和流变过程,指出史部目录萌芽于《七略》,形成于《中经新簿》,最后确立于《隋书·经籍志》,其确立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得以延续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金朝是以女真族为主体,联合汉、契丹、渤海等建立起来的一个多民族政权,其官制也体现了多民族的特点。《金史·百官志》记近侍局为章宗泰和八年创设,是误记,早在金熙宗时就已创设了近侍局;《金史·百官志》失载的“治中”一职,就是府级属官中的少尹;《金史·百官志》记宣抚司为10处,但实际却罗列11处,自相矛盾。原因是修史者把辽东咸平宣抚司误为两处;史料记载金末哀宗时所设都尉或为13名号,或为15名号。经考证,认定13名号为是;对章宗时所设九提刑司的治所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点校本《新唐书.艺文志》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收录图籍七万九千二百二十一卷。相较《隋书.经籍志》和《旧唐书.经籍志》,点校本《新唐书.艺文志》存在不少错讹,或作者名张冠李戴,或书籍名鲁鱼亥豕,在此予以正误。  相似文献   

13.
祝昊冉 《文教资料》2012,(31):1-2,7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史志目录。两志在学术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著录体例的角度对《汉志》和《隋志》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我国目录学史上重要著作进行介绍对比,以此理清汉代以来我国目录学在内容、体例、分类、结构上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隋书·经籍志》与《汉书·艺文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经籍志》在继承《汉书.艺文志》的学术源流上又有所发展,他比《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更加科学化,学术源流更加系统化,收编书目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6.
《隋经籍志考证》是乾嘉时期的学者章宗源所撰写的一部对于《隋书.经籍志》加以考证的著述,此书虽然成书较早.但是此书长期秘不示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所存的光绪三年(1877年)由湖北崇文书局刊本仅有史部。至于此书是否全部完成,还是仅完成史部这一部分.众说纷纭.其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的李庆《关于(隋书经籍志考证)的三个问题》,对于该书的成书、类目次第以及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是否窃取章宗源成果诸问题做了分析,还认为:此书仅完成史部,其他各部章宗源并没有做。  相似文献   

17.
自《隋书·经籍志》确立四部分类法后,官簿私录,袭用而少变更。这种状况,可以从经部类目中得到反映。后世目录分类之发展,《隋书·经籍志》经部十类基本上是被继承了的,其变化主要集中在谶纬、小学、论语、经解、礼、乐、经总类等子类,变化之因主要与某类书的数量之客观实际及目录学家的主观看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汉晋以来一直存在的柏人县,在《魏书·地形志》中仍作“柏人”,而在《隋书·地理志》中被记作“柏仁”,《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记载改名的具体时间为后魏,又有不少学者依据《魏书·地形志》认为改名当在更晚的周齐之世。结合出土石刻文献材料,改名时间应当在后魏之世。  相似文献   

19.
《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志》)、《新唐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新志》)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后出现的另两部重要的史志目录,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典籍流传情况的重要工具书,特别是对我们掌握唐代典籍图书流传著录情况有重大帮助。并试着从两志的著录体例着手去研究,进而发现二者之间在这其中存在的异同之处和两志在著录体例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尹湾汉简《东海郡吏员簿》再次证明,汉代"有秩"和"啬夫"实乃两个独立官名:"有秩"分"官有秩"和"乡有秩"两类",啬夫"分"官啬夫"和"乡啬夫"两类。中华书局版《汉书·百官公卿表》及《后汉书·百官志》关于"有秩、啬夫"之点校正确无误,是历史事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