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父亲因偶然的事故不幸罹难后,诗人余笑忠曾写下若干首诗:这是他不得不为之事,作为儿子,也作为写作者。这又是一件极其痛苦和艰难之事:作为儿子,也作为写作者。在广受推崇的湖北诗人群中,与他年龄相仿者如张执浩,同样是在接到紧急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家",为母亲奔丧。他的《与父亲同眠》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余笑忠的《祭父辞》无疑也有着震颤人心的力量。二人于诗中一一呈现的真实细节,就像一根  相似文献   

2.
卞之琳,作为诗人,已经由于他写出了一批自成一格、善用象征、讲究形式、注重音律的精巧之作,还由于他热心提倡新诗格律,认真探索和实践格律新诗,对我国新诗道路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而在文学史上和评论中得到了应有的赞誉与评价;但是他,同样作为诗人,在西方诗歌汉译理论和实践领域内的辛勤耕耘和杰出成就,却由于某种视野的偏狭和相关能力的局限,而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恰当的推崇。  相似文献   

3.
陈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周光体"的魁首.陈衍把"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作为诗歌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但他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并不是同样看重的,受清代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影响,陈衍真正推崇的还是"学人之诗".  相似文献   

4.
张九龄能够成为初盛唐之交的一位重要诗人,源于南北文化的交融,而他政治上的失败和文学上的缺陷也同样与他是一个岭南人有关。  相似文献   

5.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爱情小唱》是他的一部十四行诗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赞美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在格律上,诗人运用独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运用比喻,对照和头韵等修辞手法,使整部诗集显得结构巧妙,工整洗练。本文试就以其中的第三十首为例,来分析斯宾塞爱情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永贞革新作为唐朝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身处其时的唐代诗人产生了重大影响,白居易作为身处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永贞革新在其政治态度、诗作内容及风格的前后变化中同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历山大.蒲柏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不可否认,他的名望也同样建立在他的翻译贡献上。本文旨在总结蒲柏之前的荷马译本之优劣,以及蒲柏译本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中对儿童的刻画,同样是放在对他所在的那个严峻的社会现实的批判语境中进行。他总是通过描写儿童的悲惨生活来揭露批判动荡不安的黑暗现实。在他的笔下,幼小的儿童承受着太多太重的苦难,他们在战乱中挣扎着,或东奔西跑,或饥寒交迫,或尸横荒野。  相似文献   

9.
王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作为唐代同样负有盛名的画家,他用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融入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形象鲜明,色彩明丽,富于空间层次感,诗情和画意非常浓郁。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都对故乡有着非常浓厚的情感,在历代诗人的心中往往最难割舍的就是故乡情结。刘秉忠作为元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故乡情结同样一直萦绕在他心中。本文试从两方面入手论述刘秉忠在文学创作、政治举措上表现出的独特的故乡情结。  相似文献   

11.
阿来以诗人身份出现在文坛,在小说写作中同样有诗人的敏感纤细,他以诗意化的写作状态和对民间文化生命本质的深刻体验,通过敏锐的感官外化,叙述视角的转换,书写自己对于东方文化、东方智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亚历山大.蒲柏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不可否认,他的名望也同样建立在他的翻译贡献上。本文旨在总结蒲柏之前的荷马译本之优劣,以及蒲柏译本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芝加哥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作为亲历战争的诗人,桑德堡对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崇尚战争、反战到支持正义战争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他的诗集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沿着他的心路历程研读他的战争诗人们看到了“人民诗人”成长的过程;人们更能体会到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深刻与永恒: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都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14.
海子是活跃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用短暂的一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个传奇,而作为一个经历过"文革"艰辛生活的诗人来说,他对民族以及个人生命的思考则在作品中反映地更加深刻,同样地这也使得作品蕴含无限张力,以下仅从感性外观层,认知评价层,哲学意味层浅析《亚洲铜》这一作品。  相似文献   

15.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芝加哥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作为亲历战争的诗人,桑德堡对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崇尚战争、反战到支持正义战争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他的诗集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沿着他的心路历程研读他的战争诗人们看到了“人民诗人”成长的过程;人们更能体会到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深刻与永恒: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都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16.
屈原,作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汨罗江畔的奋力一投,为后人留下了言说不尽的生命价值追问.而同为诗人的王国维,两千年后也同样选择了自沉.屈、王之死,都完成了个体生命对生命形式的超越与升华.从二人之死出发,联系西方诗人多自杀的现实,可以运用中西文化对照比较分析,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层面上寻找答案.并藉此为出发,将时空拉至当今,探讨屈、王诗人之死的现代启示,从缺失与重构两个维度上,再次言说理想、价值与坚持,再次开掘孤独意识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未选之路》透视弗罗斯特的人生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伟大诗人.在事业上,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诗歌创作.在创作中,他同样坚定不移地坚持了自己的行文风格.弗罗斯特对自己人生抉择的态度在他的代表作之一<未选之路>中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8.
岳琳 《海外英语》2014,(19):195-196,210
中国传统的文学陶冶了徐志摩的情操,英国文化的摇篮培育了其浪漫主义的情怀。徐志摩作为一名诗人,他诗歌中的性灵与绮丽同样体现在他小说的翻译中,使其整部作品给人以诗意的审美体验。该文将通过对徐志摩的第一本小说译著《涡堤孩》的细读,从诗化的语言,诗韵的意趣以及诗意的抒情这三个方面探究中西美学在徐志摩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文学陶冶了徐志摩的情操,英国文化的摇篮培育了其浪漫主义的情怀。徐志摩作为一名诗人,他诗歌中的性灵与绮丽同样体现在他小说的翻译中,使其整部作品给人以诗意的审美体验。该文将通过对徐志摩的第一本小说译著《涡堤孩》的细读,从诗化的语言,诗韵的意趣以及诗意的抒情这三个方面探究中西美学在徐志摩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就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担负着孩子的启蒙工作,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