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的“时态”和“体”在表现形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对日语和英语的“体”和“时态”进行简略的比较,并就日语的体的语法意义进行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宿松方言中可以用作动词体的成分很丰富,其中的"着[tο0]"和"倒[tau0]"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宿松方言持续体标记"着"和"倒"的描写、分析,发现"着"是纯体助词,其本字是"着";"倒"还处在虚化的过程中,部分已经虚化作唯补词、补语性体标记和纯体助词,由此进一步证明,现代汉语中的体标记大多是从词汇手段虚化而来。动词体成分的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亮点,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てぃゐ”是日语持续体的标志,由于前面接续动词种类的不同,造成其用法复杂,难于掌握。汉语主要用动态助词“着”表示持续意义,那么,作为持续体,两者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联,从对照角度出发,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对译实例,探讨“てぃゐ”和“着”的语法意义,找出两者的对应关系。通过比较,希望对日语教学和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张燎 《文教资料》2014,(34):13-16
本文就语义相关度和语法化程度而言,探讨邵东话助词“倒”的来源及语法化历程。邵东话助词“倒”一共具有三种功能,即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持续体标记和形尾(零形式)。这三种功能满足必要的语义关系,皆来源于动词“到”,其语法化过程是由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演变至持续体标记,最终变为形尾和零形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动词完成体的表示法。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与普通话相应完成体“了1”比较中对其完成体的两种用法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莆仙方言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6.
荔浦方言的"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荔浦方言中,“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语境中,“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可以作多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体”是现代俄语每个动词都具有的语法范畴,而且它的意义还贯串在每一个动词所能具有的全部语法形式中.也就是说,每一个动词的全部语法形式都具有“体”的语法意义.俄语动词体范畴的语法意义是什么?经过语法学界长达一百余年的争论,目前已获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尽管其表达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但语法学界一致地认为:体范畴表示说话者所确定的动作对其内在界限的关系:完成体表示动作受其内在界限的限制,达到了自己的内在界限;未完成体表示动作不受其内在界限的限制,与内在界限的概念无关.“体”的语法意义与动词的词汇意义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动词的词汇意  相似文献   

8.
合肥方言中,“在”有一种和普通话不同的用法:用在旬尾,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现在状态意。旨在分析这种“在”的分布情况和意义类型,并试图证明其语法性质是表示进行、持续意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9.
持续体是汉语非完整体中的一类,它的主要标记是语法化程度较高的助词"着"。"V+着"表示静态持续的核心语法意义,但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与"着"搭配是不平衡的,持续体内部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表达持续体概念上,汉语有两种表达形式“VP+着”和“VP+中”,二者在表达意义上有一定的共性,但二者又不可简单进行同义替换,还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探讨了武冈市区方言的语法特点:一、名词重叠现象十分普遍;二、存在一些特色类名词词缀;三、语尾“子”特别发达;四、语气助词:咧、着、咯;五、动态助词:完成体的“咖1”和“且”,进行体的“起”和“倒”,经验体的“咖2”。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法中的“体”多是通过专门表示各种“体”的形态标志来表示的。在对助词“了”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助词“了”与完成体之间有一种对立关系,它可以被称为完成体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13.
法语中的体现象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却没有定论。本文在参照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归纳法语中分布于不同语言层次的体现象,通过描述语法、词汇和句法层面上的体现象,探讨其语言形式、体的意义及其不同特征,证明它们是构成法语体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之间不但贯穿着意义脉络,而且还存在着相互制约和作用,形成一个层次鲜明、功能齐全、相互呼应的体系统。  相似文献   

14.
李静波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81-83,88
日语中的“ティル”是一个具有多种意义的体助词,与汉语中的体助词“在”“着”“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体意义的角度对“ティル”与汉语体助词“在”“着”“了”的对应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1位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了”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了”字有表时的因素,也有表完成体的因素,但其比例都不足以说明其是“时标志”或“完成体标志”;2)“了”在表“完成”的意义上,与其说是个语法手段,不如说是个词汇手段;3)“了”表“实现”义的说服力比表“完成”义要强,但是要承认这是一种“体标志”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16.
汉语动词“体”的语法范畴表现形式“着”“了““过”的产生,有人认为:这意味着汉语孤立语特征减弱,形态语成分的增加。结合汉语方言有用形态生段(语音的内部屈折)表示动作的完成,以及藏缅语族“体”的语法范畴表现形式由形态手段向分析手段发展演变的史实,我们认为“着”“了““过”的产生意味着更为原始的形态手段的消亡,分析手段的增加,这正是孤立型语言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学术界,英语的时、体常被纳入语法范畴进行研究。“时”表示动作发生和状况存在的时间,“体”表示动作所处的状态。但是,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和语言实践表明,时、体除了其本身的语法功能外,还有较强的表情达意、语篇衔接和描写等功能,这些功能完全可以归属于英语修辞的范畴,修辞学界应予关注,并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媛 《考试周刊》2012,(77):76-78
体的个别意义问题虽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已经提出.但至今仍不能说已有了透彻研究,甚至对“个别意义”这一术语的使用迄今尚未取得统一认识。由于对问题研究得尚不充分,因此许多语法教科书,包括我国出版的一些语法书在内.在论述未完成体的个别意义时往往只局限于过程持续意义、重复意义.而很少涉及一般事实意义。致使人们在理解体的有关对应意义时往往用过程意义或重复意义代替一般事实意义,造成不应有的错误.妨碍对未完成体语义功能的全面认识,因此,本文将对未完成体的一般事实意义及其语义特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汉、英完成体标记“有”与HAVE之语法化对比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往研究对汉语口语中业已形成的新兴完成体标记“有”和英语完成体标记have各自的语法化过程、机制和动因关注不够。若从共时层面的语用特点分析入手,能较为合理、全面地勾勒出“有”和have作为体标记的语法化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的语法化进行对比考察,揭示其中蕴含的语用动因。  相似文献   

20.
单动作体动词主要表征瞬间完成的单一行为动作,研究选取一对单动作体动词“cough/咳嗽”为研究对象考查其与不同语法体的搭配情况。通过语料库检索,发现该类动词与完整体的搭配频率高于未完整体。主要原因在于其词汇体特征与未完整体特征存在明显冲突,进而导致句法结构存在种种限制。通过深入分析具体语料发现,该类动词与完整体以及未完整体搭配时其词汇体特征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当该类动词与进行体搭配时,句法层的语法体最终表征为反复体,表征行为动作的反复发生而非正在进行,这也从侧面说明语法范畴的本质是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