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而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关键所在。在平时就作文而言 ,教材中有范文 ,有写作知识 ,教师甚至也要就如何写作喋喋不休地进行“指点”和“辅导”,但许多同学在布置作文后 ,张口“没啥可写”,闭口“不知写啥”,有的干脆称作文为“榨文”,而纵观各类大考小考作文和平时作文 ,总是无法避免普遍存在的、令人头疼的雷同和跑题现象。为什么呢 ?是学生都没有生活基础吗 ?是学生的思路、生活、观察、身心发展都相同吗 ?显然不是。那么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呢 ?又该如何解决上述困惑呢 ?…  相似文献   

2.
欣欣有约     
欣欣姐:快乐的“五一”长假很快就过去了。你在假期里做了些什么呢?旅游,学习,睡大觉,还是舞文弄墨?很多读者来信询问该如何在《作文大王》上舞文弄墨。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呢?如果是的话,那么请看——我从初一认识《作文大王》到现在已有三年了,对她的感情是很深的。但一想到不久以后上了高中,生活中就缺少了《作文大王》,心中很不是滋味。我很希望《作文大王》高中版快些推出,希望高中版更精彩,更新颖,更丰富。我建议在《作文大王》上定期介绍一些生活常识、动物百科、风土人情等百科小知识。另外,《作文大王》可以开辟一个专栏来刊登读…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顺应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辟这条“绿色通道”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在开放型的活动中挑拣——解除“写什么”的心理障碍许多孩子一提起作文便发怵、害怕,孩子对作文的害怕并不在作文技巧上,而在于无内容可写。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呢?1.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组织《春》的习作课,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说春;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春的古诗,通过…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文科作文题目是什么?《猜》!”“好啦,几个字,你讲一下。”“就是《猜》。”“快讲啦,干嘛卖关子!”“考题就是《猜》啊!”这是台湾高考考场闹出来的大笑话!当知道不是开玩笑后,大家都笑弯了腰。在题目提示上就是写着“你猜到了吗?作文的题目就是——《猜》”,显现了出题老师的幽默。中学语文老师:今年的作文不算难 台北建中语文老师林明进表示,这次的语文科试题跟去年比起来难度降低,而决定分数的关键就在于作文,只要考生能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生活经验,以及注意文章的铺陈与逻辑性,就能得到高分。这次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作文题目《猜…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作文宝典》在左手,《优秀作文全集》在右手,那为什么还怕作文、愁作文呢?正是“宝典”和“大全”在作怪呢。这些书会把作文神秘化、高深化。大家往往被上面的“技巧”和“美文”吓怕了,首先会从主观上认为“文不易作”。从开题到选材,从谋篇到布局,你试探着学了两招,就被这些高深的“文功”折磨晕了,本来还能作篇小文的,但学了几个招术之后,却不会作了。就如下面一个例子:本来你是凭着兴趣去打乒乓球的,也打得不错,可是来了一个国家级的教练,不顾你的实际情况,硬是教你这么打、那么打,结果会如何呢?哈哈,你反而不会打球了。有时候,“宝典”和“大全”就起着这样的反作用呢,它们会彻底击垮你写作文的自信心,让你不敢提笔。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作文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技巧并不太重要,而学会记录生活最重要。世上美文太多,只要相信自己,认真叙事,不经意间,你也能写就无双的美文呢。请相信我,作文没有那么高深,没有那么难。史峰同学们在作文之前,总会有些功利的想法,强烈地想写一篇惊世之作,最低也要写一篇“骇班之作”让老师高高兴兴吧。有了这样的功利,你就会竭尽全力地去思索如何让你的作文“变美”,变美的过程就是一个虚化的过程,结果你的作文即使是...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就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写出有生命活力的文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做到“以文传情”呢?一、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倾诉愿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材可取、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7.
去年高考的“大”作文是:从《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除小说、诗歌以外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这里,明确规定考生作文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也就是说,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可相当一部分考生却没有按照这一要求去作文。据《文汇报》载,在某省高考语文阅卷分析总结会上,广大阅卷教师对高考作文中的虚假现象议论纷纷,考生们为了表示自己如何追求坚韧,如何战胜脆弱,编造了许多生活的“坎坷”。一位考生写自己失去双手后如何奋发自强,学会用脚写字,而省招…  相似文献   

8.
《作文世界·高中版》在新的一年里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此之前,《作文世界》已先后出版了“小学版”、“初中版”,被人们誉为中小学生“作文学习之友”。“高中版”的问世,既是“小学版”、“初中版”的自然延伸,更体现了新的理念、新的风格。我们赞成的作文理念有:1.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这有两个含义,其一是: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不是靠教出来的,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作文技巧以后,就要靠学生自己去感悟和训练。学生应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其二是:作文应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如衣食住行一样自在。在这个意义上,作文应是…  相似文献   

9.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作文,常看得不知所云、错字连篇、语句不通,而且内容少,一时气往上冲,亲子之间为此也大伤和气。家长觉得奇怪的是,作文题目《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家庭》等,照理说是最好发挥的题目,只要密切结合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事物,就能写好。孩子却只用了三言两语就叙述完毕,甚至苦着脸说“我不会写”“我不知道怎么写”。拿破仑说:“世间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笔,结果呢?前者常被后者征服。”父母希望孩子把作文写得通顺无误,其实并非过分的要求。不奢望孩子日后成为大作家,但至少要具备基本的语文书写能力。教孩子写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学生作文”是指学生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为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交流,夯实基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习作呢?一、学会观察积累的方法,做到心中有物1.作文素材来源于观察生活。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独特生命的个性体现,由于学生的生活千差万别,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反复强调作文应是孩子倾吐生活积蓄的训练。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加强“孩子倾吐生活积蓄”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近几年来,我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尝试,改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从培养写作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张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天地里“天高任鸟飞”。一、观察生活,力求真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真实的生活、真情的体验、真切的感受,都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如何改变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呢?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表达最真切的感受。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13.
孔祥军 《现代语文》2005,(12):30-3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以往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毛病,就成为许多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一、走进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之源。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其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必须让学生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否则便是闭门造车、无病呻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解放思想: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狭窄的课堂,而应该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14.
一、一道难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老师上成科学课。的确,怎么把握说明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说明文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说明文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值得研究。下面就以《恐龙》(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为例来说说这类课文教学目标的定位。《恐龙》讲述了恐龙的种类与生活习性,属于一篇科学常识类的课文。而我们在40分钟的课堂里该向学生传达些什么呢?很多老师把它定位于“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于是一堂课中,翻来覆去地问学生“:你知道了哪些恐龙?“”这种恐龙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来写这种恐龙…  相似文献   

15.
贵刊 2000年第 16期《如何对待作文中的社会问题》一文令我感触颇深。我反复阅读 ,总觉对作文《压岁钱》的批语不敢苟同,在此提出一点拙见。   作者林涛指出,《压岁钱》一文所涉及的问题“令人不知如何应付”。这篇作文写的是,在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中,一个学生不知捐多少钱合适。妈妈认为她应“倾囊相助”,把 100元钱全部交上;爸爸则认为“交 10元钱表示点意思就行”,因为“这种活动一年好几次”,这次全交上,“下次交什么 ?”应当“教会孩子实实在在地生活”。最后在奶奶的调解下,她交了 30元钱。学生在文章最后说:“老师…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来看,要写好考场作文,关键在于正确而深刻地认识生活。如何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正确地表现生活呢?下面针对具体作文题,做点辩证思维分析。观察生活。生活是万花筒,正如浙江今年的作文题目“一叶一枝一世界”一样,凡是考场脱颖而出的作文,无不是凭敏锐而仔细观察生活的结果。鲁迅先生曾经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鲁迅《〈出关〉的“关”》)哪怕是“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作者思绪翩翩都是从生活中来。例如,上海考生《浅析流行文化》写道:“老师讲课,往往拿出一摞书,大…  相似文献   

17.
“新概念”作文已深入人心,谈论“新概念”作文成为一种时尚。但是,何谓“新概念”作文 ?它的含义是什么 ?《萌芽》、《中国校园文学》和《中国青年报》各有各的表述。在我看来,这些表述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不妨把它们概括为:写那想的,想那新的。这八个字,就叫“新概念”作文。   先谈“写那想的”。   第一,可以不受题材限制。在“写什么”的问题上,过去有过“左”的导向和太多的“雷区”。学生能不能写由落叶而引发的一些愁思 ?能不能写自己“听到花开的声音” ?能不能写“ (对改革 )执著如怨鬼、纠缠如毒蛇” (鲁迅语 )之类的…  相似文献   

18.
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写作议论文是学生畏难情绪的交汇点。“作文难写”,“作文没啥可写”,“议论文最不容易写……”许多学生这样叹苦经。在有限的语文教学课时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以《药》的教学为例,谈作文兴趣激励的几个步骤:一、先“口头”,后“笔头”.激发写作兴趣可能有人要质疑,学生还有不会“说”的吗?这个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作品都来自于生活中的闲聊,如《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都得益于“聊”,电视剧《渴望》也是文人们在闲聊中得到的产物。作文是生命的律动,是生活的体验。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侃”同样有利于作文教学。先看一例。去年春天,所教班级组织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鲶鱼洲之旅。旅游中学生格外兴奋,说此岛犹如《少年包青天》中的逍遥岛既神秘又好玩,于是我想让学生以此次春游活动为内容写一篇文章。开始,好多学生感到可写的东西太多,但又太乱,不知该从什么地方切入才好,希望老师给个题目。如此开心的活动怎么会不好写呢?如何才能点燃…  相似文献   

20.
古人有“文章最忌随人后”,文章要写得别出心裁,就得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言人之未言。新的教学大纲也规定学生写作要“有创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作文创新呢?一、认真观察,积累素材作文最让人头疼的是解决材料问题,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生活单一,社会生活面狭窄,又因学习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做到“读书破万卷”。因而作文时常感到“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谈。这时,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思维,灵活借助教材,就可“下笔如有神”。如2001年江苏一考生将高考作文“诚信”与《阿Q正传》联系在一起,构思新颖。2002年山东一考生写的《刺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