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高考期间吉林省发生的一连串舞弊事件使更多人开始对高考制度反思。部分专家认为,舞弊行为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不完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完善制度设计着手,加大舞弊成本,减少舞弊收益,以最大限度维护高考公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考公平已成了教育界和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解剖公众比较关注的高考加分政策、高考移民现象、高校自主招生制度、高考舞弊现象对高考公平性的影响,深入分析我国高考制度自身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高考不公”问题,并藉此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加现代科技成为国家考试舞弊现状的基本特征,在制度安排上预防舞弊发生.在考试模式上堵塞舞弊漏洞.在操作流程上严防舞弊可能。成为国家亟待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健全国家考试法规体系、创新国家考试管理系统、重构国家考试模式、建立社会诚信机制、改革人才选拔办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考是我国第一大考,是我国组织最为严密的考试,然而每年高考基本上都发生违纪舞弊事件,违纪舞弊的个例更是屡禁不绝,如何有效防范普通高考舞弊一直是教育部门苦苦思考的问题。本文站在高考考务管理工作者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普通高考舞弊成因,提出了通过加强考点标准化建设、统一使用考试用具、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建立考风考纪长效机制等措施防范普通高考舞弊。  相似文献   

5.
国家考试舞弊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成为当前国家考试舞弊现状的基本特征,在制度安排上预防舞弊发生,在考试模式上堵塞舞弊漏洞,在操作流程上严防舞弊可能,成为国家亟待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健全国家考试法规体系、创新国家考试管理系统、重构国家考试模式、建立社会诚信机制、改革人才选拔办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5年6月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有团伙组织在江西实施高考替考事件。报道称替考人员中有多人是湖北多所知名高校大学生。近年以来每到考试季,考试舞弊消息不断在消遣着社会大众,它常把社会公平、诚信做人这些信条撕得支离破碎。然而,如何在建立公平正义社会的大背景下,让考试舞弊的一切"潜规则"失灵,最大限度的防范考试舞弊现象发生,是我们可以做且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今年 7月发生在湖南省嘉禾县的高考舞弊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全县 504人参考,舞弊者竟有 203人,占参考总人数的 40%。其舞弊现象之严重,舞弊面积之大,舞弊考生之多,实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所罕见。事件发生后,有关责任人和当事人分别受到严肃处理: 203名舞弊考生被取消今年的高考资格,该县各类教育全国统一考试考点设置资格亦被取消,分管教育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教育局长等责任人均已受到相应处分。   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大考试,一直被全国人民视为最公正、最公平、最严格、最认真的考试,是一块纯净的圣地。因其关…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06,(8):11-11
对高考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诚信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之所以把高考舞弊者称为“害群之马”,一是从量上看,每年高考舞弊的人毕竟只是个别——据教育部统计,去年全国高考期间总的违规率不过万分之三点五,舞弊成不了气候;二是从性质看,个别人的舞弊行为社会影响恶劣,败坏学风、风气,必须严惩。  相似文献   

9.
高考舞弊!4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揭露河南濮阳县三中高考舞弊,犹如一颗炸弹,震得整个濮阳市站立不稳,晃了几晃。那一年,濮阳教育人抬不起头来。不说什么,就冲同行的眼神,也明白人家的意思:原来你们的好成绩,是舞弊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美丑辨     
今年高考,进贤县严重舞弊事件的策划者、包庇者受到了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广大群众和师生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很自然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舞弊事件的主谋于火根等人为什么在错误被揭发以后,还自丑不觉,以耻为荣,甚至百般狡辩、对抗检查? 当然,进贤县高考舞弊的丑剧能够得以表演,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这场丑剧的主角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高考预选考试是指对参加高考的考生预先进行的筛选考试,只有通过预选才能报名参加高考,是考生参加高考的资格考试,最初出现时间是1977年。高考预选可以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减轻组织和实施高考的工作量。实行预选的省份通常按高考计划录取数的三至五倍确定预选数,指标分配问题和考试组织问题是高考预选面临的两大问题。预选制度的推行是20世纪80年代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录取率波动的主要原因。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报考人数的稳定、毕业会考的推行和招生条件的改善,预选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种应急的权宜措施,高考预选考试制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高考和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高考改革面临的两难问题,高考预选的过往能够为兼顾二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谈到高考的改革与制度建设问题.首先应该明确我们国家现在的高考与传统的高考,正面临着不同的社会变革时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建设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是一个导向。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而多样化的人可不可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来选拔。  相似文献   

13.
文雨 《甘肃教育》2009,(14):1-1
震惊全国的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又一次拨动了千万人的敏感神经,除了对作弊者的声讨之外,对高考的公正公平的担忧和质疑之声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呈现的高考舞弊权力化、群体化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4.
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其目的是维持公平公正的选才制度,但在考试中存在各种舞弊现象,为此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严惩科举舞弊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当今高考作为国家、家长及各位师生所关注的重点,作为高中生进入自己理想大学的必经之路,考场中抢手的出现,让人们为高考的公平性感到担心、失望甚至不安。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科举考试中防舞弊措施的探究,为国家当代高考中的反舞弊措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考舞弊现象以已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只有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从而保证高考的公平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6.
吉林松原,一个古老的东北小城,因为疯狂的高考舞弊而以一种非常规状态进入大众视野。记者调查发现,吉林松原高考舞弊禁而不绝,不仅出现教师卖作弊器材获利,领导干部子弟被保送等问题,甚至在高考现场出现考生试卷被抢走抄袭的事件。(6月10日《中国青年报》)高考舞弊的疯狂,很大程度上只是社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高等教育平等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际标准高等教育平等权主要体现在“根据能力对一切人平等开放”,对照此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平等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规模较小、不平衡;高考舞弊现象存在,保送生及加分制度滥用;高考录取的地区、城乡不平等现象。由此采取的对策是: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切实维护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促进地域平等。  相似文献   

18.
无机推断题因其既能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熟练程度,又能全面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特点,在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制中备受命题人的青睐,这类试题已成为每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随着新课程理念下高考方案的逐步实施,这类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角度等方面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就这类题型进行命题特点分析,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77年恢复以来,高考承载了众多人的梦想,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为国家选拔了一批批的人才。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考的弊端日益凸显。高考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有的甚至主张取消高考。面对如此窘境,人们不停地反思:高考,究竟要不要?改不改?怎么改?一、高考存在的合理性1.从理论层面看,高考并不违背教育的发展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教学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主张废除高考的人,除了因为高考引发的一系列诸如高考舞弊、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外,一个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高考工作落下了帷幕。河北省考生人数众多,2010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50.3万人,共设考区190个、考点376个、考场17611个,共安排监考及考务工作人员7万余名。两天的考试平稳顺利,未发现失泄密事件,未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舞弊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