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光庭的生活年代在主要史籍中并无记载,后人编纂的书目中有唐代、五代和宋三种说法,经考证他一生主要活动在唐末五代之时,当确凿无疑。丘光庭以著述留世,他的《兼明书》有三卷、四卷、十二卷等不同记载,经考证作五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给范例欣赏以灵性、留自主创造之空间、融幼儿作品入环境创设三个方面入手,尊重幼儿的绘画特点,激发和巩固幼儿的美术兴趣,在进行技能技巧和主体性的培养的同时启迪幼儿的创造意识,奏出美术活动的三步畅想曲。  相似文献   

3.
唐末五代割据势力之移民主要有唐末时黄浩率黄巢余部进入湖南,继有起于河南、败于江淮的秦宗权之部将刘建锋、马殷等率部入湖南,消灭境内各州军阀,建立割据政权;五代初,湖南周边仍有几股较小的割据势力,为图生存,往依马氏,于是先后有彭玕、刘昌鲁和庞巨昭等率部入湖南。五代末,南唐灭马楚,马楚国之上层又皆迁于南唐;宋复湖南,武陵周氏随之入宋都开封。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曰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曰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入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梁启超所说的“共鸣”的四个方面,可以简化为两方面,即“入乎其…  相似文献   

5.
拙稿试解此诗,悬鹄的者三:一曰名物,二曰民俗,三曰古语。循标射识,庶几有当。先议遵序、破序之失。次申鄙见。 《丘中有麻》三章,章四句: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相似文献   

6.
乾隆《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记》注译和说明别廷峰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记“五福五代堂”①之扁,既额于“宁寿宫”②之“景福宫”,兹复额于“避暑山庄”者何故?敬维本朝家法,于几内殿理事处御书之扁,莫不历代模勒③,以志继绳殷志④。故“正大光明”自世祖至今四世;“勤...  相似文献   

7.
《登科记考》(以下简称《记考》)在对五代中原5朝47次科举考试进行考证时,标明为状元的只有11人: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归朴、黄仁颖、郭晙、卢华、寇湘、王溥、王朴、扈载。笔者认为:其中卢华应为知贡举;据《莆阳比事》应补入徐寅、据《广卓异记》等应补入郑雍;就《记考》本身的记载并参之以它书,应补入王彻、李飞、李覃、刘坦、艾颖等5人,即有姓名可考的五代状元共17人。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日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日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日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人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  相似文献   

9.
古代城建之兴,莫不系于政治军事之需要、地利经济之发展,但亦因时、因地、因民、因治而异。其兴如此,其废亦如此,大致兴时百无俱举、废时百去事留。自兴至废,史实可取者,自宜为文记其事,使来者知其难易利弊,以资借鉴。今略叙郧阳府治城建之往事,意即在此。  相似文献   

10.
唐赋中有讽谕讥刺、寄寓与抒发身世之感以及咏怀古事古人三类重要作品。这三类赋作中具体作品均有其作意,如张九龄的《白羽扇赋》乃借扇讽谕。讽谕讥刺由隐微而显豁、由用辞微婉到明显激切,乃是初盛唐赋至晚唐五代赋的发展演化轨迹;有所寓托以抒发身世之感的赋,多作于作家遭遇挫折困境乃至于贬谪时;借吊古人而自吊之赋,其作意形式乃承楚骚汉赋而来;晚唐五代咏怀古人古事赋形式上多为律赋,其出现与其时科举试律赋、唐季乱世以及咏史怀古诗风蔚起之影响有关等。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人境签证申请书 注意事项 ①日本法务省所辖各入国管理局签发的《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的有效期限为三个月,按规定自签发日起为三个月内,申请者必须在日本的入境口岸办理登陆手续。 ②日本国驻华使总领事馆一般会在离三个月有效期到期以前的适当时间停止受理签证申请。因此,申请者一般必须在《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签发之日起的两个半月内提出签证申请。  相似文献   

12.
五代义儿与社会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代时期,养子风盛。探其缘由,是封建军阀以血亲关系凝聚势力;见其表现,是义儿义父组成了角逐天下的决策核心;评其作用,完全否定,实为不妥。五代义儿之启示可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8,(4):1-2
【古文】 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饺,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相似文献   

14.
歙县俞氏是西晋末年为避“永嘉之乱”南迁徽州的北方大族,自其始祖俞纵开始不断繁衍.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尤其入宋以后,科举盛行,歙县俞氏适应科举的发展,逐渐完成由尚武到尚文的转变,走上科举仕宦之途,成就显赫。北宋时,俞献可、俞献卿二支五代之内10人进士及第,“十榜传家”,出现累世科第的繁荣景象,但是进入南宋之后便逐渐衰落下去。通过对北宋歙县俞氏科举、仕宦兴盛情况的研究,可窥探宋代徽州科举与地方家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域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  相似文献   

16.
论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枢密使一职初设于唐代中后期,五代时期有重大发展,呈现出与唐代枢密使不同的特点:一、改由士人充任,二、完善了枢密院的机构建置,三、其权力的实施有了制度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五代时期枢密使的权势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五代时期特殊的政治、军事局势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再加上枢密使自身的特殊条件,使出现了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五代诗是指907年李唐灭亡到赵宋逐步统一中国这段时期的诗歌。论者或谓其风雅凌夷,空国无人,或斥之为浮靡噍杀、亡国之音,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研究薄弱。叶燮《原诗》云:“知诗之为道,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禅而或息者也。”诗盛于唐,而纵横变化于宋。五代之诗,源流正变,正自一脉相承,反映了特定的时代内容。本文试从对乱离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对乱离时代士人心理的真切表现,传统题材的诗作中所反映的时代色彩三个方面,对五代诗的思想价值作粗浅的探讨。一五代社会烽火连年,干戈遍地,许多诗人苟全性命,息心掩口,只有韩偓。  相似文献   

18.
一、谢槟其人谢槟,字公翼,生卒年月不详,以史料判断,应出生于明万历朝后期,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和清顺治、康熙六六个时期。谢槟自称为洄浀人,谓“其先居郾之洄浀”。洄浀,赵应式《郾城县三河五沟诸水入汝河记》载,“沙河、澧河、溏河三水泛溢,则东入饮马沟,汇为洄浀河,入沱沟、粉沟、红沟,潴于塔桥坡入滚水沟、石界沟而达于西平之洪河,自洪而入汝河,则入淮而东矣。”1这是明嘉靖年间洄浀河的方位和大致流向。清代志书记,“洄浀河,俗名干  相似文献   

19.
《史记·封禅书》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说明洛阳及其周围地区在上古时期一直是政治重心所在地。自东汉以后,历魏晋,止五代,又有许多重要王朝定都于此。故洛阳素有“九朝故都”之美称。洛阳在定都之时,无疑是全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这一  相似文献   

20.
吴山图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